康麗
摘要:小學英語高效的課堂實施,需要我們這些作為主導的教師首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以自己教學方式的改變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優化,促使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學習環境
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把素質教育的宗旨落實到英語課堂中去,是現在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主要的授課挑戰,我認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景式分層次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英語環境中學習,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一、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環境
在我國,小學生現在學習英語,是把它作為一門課程學習的,它不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漢語,有一個比較好的語言環境,所以,學生在課堂以外的地方說英語,用英語的意識不強,進而,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是學好英語的一個前提條件。比如這樣:在學校的門口可以擺放或者張貼這樣的標語:HELLO,WELCOME TO SCHOOL!這樣使學生一進入學校就感覺到與自己在家里或者學校以外的地方的不同,讓他們盡量有意識地去講英語。在教室里面,也可以張貼寫有英語單詞的卡通圖片或者在學生的物品上寫上英語單詞,使學生一進教室就被濃厚的英語氣氛所感染。當然,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制作好的卡通圖片張貼出來,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不知不覺的念起英語,有的同學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活動互相比著做,比著學,比著念。Can you spell it?Yes,I can.Book!B-o-o-k!有了如此豐富的學習環境,學生能不變'死學'為'樂學'嗎?
二、激發潛能,提高學生創造力
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它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起來是有難度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記單詞,更多的是靠死記硬背。為了讓孩子們認讀單詞更快記得更牢,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啟發他們,將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出來。比如在教學各種數字時,筆者設計在黑板上先板書學生以前學過的one,two,three...ten ,在對應單詞的旁邊板書eleven ,twelve ,thirteen,fourteen,nineteen/twenty,thirty,forty.....seventy,之后,神秘地讓學生替自己找一找規律,如何才能更快的記住這些新單詞。課堂上,細心的孩子很快將規律找了出來:除幾個比較特殊的單詞之外,多數表示十幾的單詞后面跟的都是teen,表示幾十的單詞后面跟的都是ty 。這個規律被找出來之后,只需要特別記憶那些比較特殊的單詞即可??梢?,我們的孩子有多大的潛力?,F行的教材有很大的優點,其中之一就是借助簡單的單詞幫助學生初識音標,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們記憶單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了學生方法,隨之提高的就是學生的自我創造能力。
三、要學以致用
英語對話要求會背是為了會說,會說是為了會用。學生能在一定的語境中學以致用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但作為老師我們應意識到:學生會背不同于會說,會說才有可能會用,但不等同于會用。以下幾點是我們教學中經常存在的誤區。
(一)機械背誦,會背不會用。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小學生學英語首先接觸地是26個字母,學生會反復地讀,反復地背,按順序從A-Z背地滾瓜爛熟,老師認為學生掌握26個字母是萬無一失的,也就不在過問了。但后來我卻發現,如果挑出單個的字母讓學生認,一部分學生卻說不出來。學句子也發生類似的情況,學生把這個句子背地滾瓜爛熟,也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但他僅僅會說這一句話,并沒有想到認識、理解這句話當中的某個單詞,當他們再次遇到這個單詞的時候,他們表現出地是不認識這個單詞,句子由單詞組成,當然也不認識新句子,對話由句子組成,當然他們不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所,不同的情境下說出合體的語言。當然背的多了,也可能會說的多,但絕對不是我們所說地對話,而是一種較復雜的"人機交流"。"機"當然是指背的一方,當別人與他對話時,他僅僅能夠快速地從他已記住的現成的句子中找出能應答對方的句子,然后再"說"出來,也就是機械地背出來,雖然不是答非所問,但也一定不會很貼切。
(二)舍易求難型。
很多小學生對簡單的對話往往不屑一顧,喜歡背一些難的、長的對話,功夫費得不少,也學會背了很多難的東西,但卻不會"用"。對小學生來學會簡單對話更有現實意議。因為從口語角度來說,人們并不是看一個人會說多么難的單詞,關鍵在于看他能否熟練運用最簡單的單詞、句型、語法來表達情感、思想。
四、培優轉差,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學中,只有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才能以一顆平常心正視差異,進而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或多或少的提高和進步,使培優轉差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舉措。分層輔導
(一)培優。
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課堂上新授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已經比較扎實,三番五次地重復、強調,往往會使這部分學生停滯不前,所以,我經常提供給他們一些課外閱讀材料,適當地擴大詞匯量,以不斷滿足他們求知的欲望。
(二)促中。
這一部分學生屬于中間地段,可上可下,所以不容忽視。在課堂上,我會特別注意這一部分學生,讓他們多發言,使他們感覺到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三)補差。
課堂上,我們最"牽掛"的是學困生;考試時,我們最"擔心"的是學困生。他們的成績一般處于及格的邊緣地帶,甚至從未及格過。那么如何才能讓這些學生順利"過關"呢?我是這樣做的:第一,對他們降低要求,對基本的單詞、詞組進行"灌輸",對其他學生,只要是書上出現過的單詞,則無論教材中是幾會要求,我都做四會考核,但對這些學生,教材上要求四會的單詞才讓他們必須掌握,其他的只要知其意便可。第二,堅持"優先"政策,即優先發言、優先板演、優先輔導、優先批閱、優先提問。從而使后進生樹立信心,端正態度,克服自卑,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第三,加強與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的協作。轉化后進生工作,光靠一己之力顯得勢單力薄,對后進生的轉化,必須借助班主任、科任教師及學生家長的力量,形成合力促其轉化,后進生是"遲開的花朵"。
總之,小學英語高效的課堂實施,需要我們這些作為主導的教師首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以自己教學方式的改變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優化,促使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筆者以為,這是新課改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師生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