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英
摘要:閱讀教學作為英語科目的重要教學構成之一,強調培養學生對語言綜合性理解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鑒于此,本文結合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出了必要的改進對策,以期進一步推動英語教學改革進程。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策略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背景下,英語作為世界的通用語言,為我國實現國際化戰略提供了有利條件。現如今,歷經中小學基礎知識的學習,高中生基本掌握了英語學習能力,對相關語法與知識點的應用也有了一定進步。但在英語教學中,受教師教學方式與自身學習習慣等因素的影響,閱讀仍然是高中生英語學習的薄弱環節,對此急需教師提升對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創新教學手段與方式,為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而不懈努力。
一、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較單一
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始終存在為應試教育服務的傾向,教師較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學方法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未能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一些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所實施的教學方法仍然多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師逐字逐句地翻譯與講解閱讀文章的內容,學生則負責記錄詞句釋義,長久以往不利于有效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二)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未得到及時改正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許多學生存在著出聲閱讀、查字典閱讀、指讀、回視等不良閱讀習慣,另有一些學生表示因作業過多而沒有時間閱讀,邊看邊讀邊玩、閱讀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也較普遍。由于課堂閱讀時間有限,受不良閱讀習慣的影響,學生難以有效充分利用閱讀時間,課后一旦缺少了教師與家長的監督,部分學生更加不會認真閱讀,使得形成閱讀惡性循環,不利于提升英語閱讀效率,更有甚者會降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脫節
結合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際,閱讀教學內容多以課本范文、課后習題的閱讀段落等為主,缺乏一定創新性,且與當下社會發展聯系不夠緊密,存在偏離生活實際的趨勢,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涉及的詞匯較廣,讓英語基礎不扎實的學生進行閱讀相較困難,在此情況下若能將閱讀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所取得的教學效果相較傳統教學更具突出效益,這也是要求閱讀文本具備可讀性價值的重要成因。總言之,閱讀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脫節,存在著文本過分迎合考綱要求的傾向,不利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完整的英語語言環境,缺乏有效激勵特征。
二、完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改進對策
(一)創新單一化的教學方法
1.改變教學理念。單一教學方法的創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理念,使得素質教育滿足時代發展需要。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教學重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師講、學生聽”傳統教學方法,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實現本質上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轉變。
2.指導學生進行精度與泛讀。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利用科學的閱讀方式完成閱讀任務,精度文章重要內容,泛讀文章的細枝末節,有助于引導學生模仿與借鑒優秀文章。例如,在教學課文AlbertEinsteinandMadameCurie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設置相關邏輯推理性問題,為學生獲取文章關鍵信息提供幫助,并鼓勵學生簡要評論文章中心點,從而感受語言的獨特魅力。此外,通過閱讀材料的學習,教師還可借鑒一些經典文章,如:《GreatExpectations》、《DavidCopperfield》、《JaneEyre》,讓學生涉及各方面閱讀題材,從而激發其閱讀興趣,實現從中總結經驗來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3.合理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為改變單一化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科學技術手段,便于調動學生對英語閱讀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閱讀文章介詞的理解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出一篇短文,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并理解大意。利用Authoware軟件制造了與材料內容相關的圖畫,表述了一只小狗與一張桌子的位置關系,教師問學生“Whereisthedog?”,學生根據圖畫與閱讀材料的內容回答“Itison/in/under/front/behindthedesk。”,使得學生在單詞與動作間建立起直接聯系,有助于引導學生通過畫面直觀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相較傳統教學方法更具實際成效。
(二)督促學生改正不良閱讀習慣
對于英語學科而言,英語文章承載了諸多英語知識與文化背景,正確閱讀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Festivalsaroundtheworld”教學中,利用reading部分的閱讀材料,要求學生掌握belief、agin、havefunwith、takepalce等重點詞匯,了解世界各國的節目起源與慶祝活動,達到加強跨文化交流意識的學習目的。在閱讀過程中,為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上課前要求學生預習并熟讀課文,課中補充StepILeading-in、StepⅡLeading-in、Post-reading相關環節的文化知識,采用教師監督、學生自評或互評、課堂預演等糾正方法,引導學生正確閱讀。此外,設定每次閱讀活動評分標準,用來評斷學生是否存在回視重讀、出聲讀、指向閱讀等不良習慣,對表現良好的學生也可給予必要的獎勵,進而不斷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三)豐富閱讀內容與教學材料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盡可能地豐富閱讀內容,利用現有渠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資料,使其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例如,在“Themillionpoundbanknode”教學中,教師可安排學生課下閱讀作者馬克·吐溫的其他代表作,有條件地提供類似《威尼斯小艇》、《湯姆索亞歷險記》的閱讀作品,并定期組織閱讀交流活動,邀請學生代表上臺發言,促進全班學生養成熱愛閱讀、科學閱讀的習慣。此外,借助一些優秀的英語雜志和報刊,如《書蟲》,讓學生摘抄其中較經典的語錄,以供相互借鑒與欣賞,也有助于強化學生的閱讀水平。
總結: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作為高中英語科目的重要構成,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影響,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此不斷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張英霞.試析視頻教學方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11):144-145
[2]王建華.核心素養框架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思考[J].英語廣場,2018(02):167-168
[3]張美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之有效性研究——基于現代教育信息技術[J].現代交際,2018(01):1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