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芳
摘要: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信息技術課,是教育適應社會信息化發展,培養和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途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應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培養目標,注重對學生信息技能、信息意識及信息道德等素養的培養,以適應社會對未來人才信息能力的要求。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生素養;培養;探索
信息素養是指學生在具有傳統文化素養(讀、寫、算)的基礎上,通過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并根據社會環境和發展的要求,自覺接受相關信息技術教育及素質培養而形成的對待信息活動的態度、觀念,對信息系統基本知識的掌握,對信息倫理道德的理解與遵守,以及利用信息去解決學習及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成我們必須具備的技術手段之一。它滲透各行各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貼近,網絡電話、智能小區、網上銀行等已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今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已經非常重要,成為中學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作為一個長期接觸并從事信息技術工作的我,對我地區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有一點淺薄的觀點:
一、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習慣
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如何正確認識和理解信息中包含的道德、文化、倫理、社會等問題;怎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師擔負著,引導學生獲取信息、傳輸、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責任和義務。如今信息技術課的主旨在于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于信息技術課來講,教師上課敷衍了事,讓學生玩游戲、上網,經常發生損壞設備的情況,完全忽視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或者老師單純地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容照搬到屏幕上,學生被動的接收信息,自然就不會認真聽講更不會認真練習操作。我們應努力培養他們基本的“信息素養”。⑴、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并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⑵、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后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⑶、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并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⑷、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二、引導學生規范使用網絡、杜絕不良信息
如今互聯網進入千家萬戶,給我們生活增添了精彩,同時網絡上不良信息已隨之產生,暴力游戲、不良信息網站、網絡犯罪、網絡行騙等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中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望強烈的階段,他們好奇心很重,渴望更多地與外界交流,渴望領略“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而網絡在信息傳遞方面的高效與便捷正好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對他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我們如何引導學生使用網絡呢?首先,家長和老師對待網絡交友的問題應該不回避、不否定,而是通過正面教育讓學生明白,習慣于網絡交流方式,會降低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特別是對于性格較為內向的同學,容易形成對網絡的依賴心理,不利于形成健全的性格。網絡上的人往往只是其真實個性在某個方面的投影,很難完整地認識一個人。網上聊天時一定要注意進行自我保護,“防人之心不可無”。同時自身也應該注意培養網絡道德意識,“害人之心不可有”。各種媒體上關于網絡騙局的報道屢見不鮮,引導學生增加自我保護意識。作為新世紀的一代,學生終歸是離不開網絡的。我們把它當作一種生活的工具來看待,和學生一起來上網。畢竟成人的社會經驗和辨識抵制能力比學生豐富,如果師長們對學生上網持的是支持但不失適當引導的態度,相信會比盲目的抵制更對學生有利。同時,對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家長們來說,信息能力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在與孩子一起上網的過程中,既能利用自己的社會經驗對孩子的網絡行為適當加以引導,又能提高自身信息素養。
三、積極營設信息氛圍,培養學生信息意識
基礎教育改革與信息意識培養是一種涵蓋關系,我們應首先認識到這層關系。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突出對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信息意識的涵義通常是指信息主體對信息的認識過程,也是其對外界信息的一種能動的反映,因此,信息意識對信息主體的信息行為必然起著控制性作用,信息意識的強弱則直接影響到信息主體的行為效果。信息意識包括信息主體意識、信息獲取意識、信息傳播意識、信息保密意識、信息守法意識、信息更新意識等多種形式,它們都是個體適應環境、實現自我發展的重要基礎,是信息素質的重要組成養分。在高度信息化的社會背景中,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主體意識、信息心理素質和信息智慧,才能更好地應付和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環境。
四、加強對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引導規范網絡行為
隨著信息技術教育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網絡正在成為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然而,計算機網絡也像其它事物一樣,在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可能會產生一些消極的效應。特別是小學生,當他們面對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時,由于年齡較小,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因而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開展相應的網絡道德教育,讓學生明確是非觀念、規范行為,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這也是信息素養教育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內容。
總之,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一定能培養學生良好信息素養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