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堃
摘要:電視節目作為文化傳播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弘揚與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責任與引領輿論導向的重要使命。在當前經濟、文化、科技全球化發展,提倡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電視節目應明確認知傳播文化自身的必要性,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好傳播文化自信的設計者、承載著、宣傳者。基于此,本文從電視節目自身屬性、電視節目行業發展規律以及電視節目生存環境等層面出發,就我國電視節目傳播文化自信的必要性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視節目;文化自信;文化傳播
引言:豐富的文化底蘊是堅定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文化上的繼承、弘揚、發展與繁榮,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所在,是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標識。在走文化自信道路時,媒體作為以信息為載體,文化傳播為形式的文化產業,應明確認知自身在傳播文化自信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典范、做先鋒,為中國軟實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一、電視節目自身屬性,使傳播文化自信成為客觀要求
電視節目是電視傳播的基本單位,是繼報紙、廣播之后依托電視設備發展起來的重要電視傳播方式,在文化傳播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由電視節目內涵可知,電視節目作為電視臺、電視廣告公司、文化與影視傳播制作公司等機構,制造的具有一定內涵內容的視聽作品,不僅側重于信息的宣傳,也注重知識與文化的傳播、情感與思想的啟發、生活事實與實踐問題的分析和處理。因此,電視節目質量的好壞,與電視節目內涵的深度與廣度存在密切關聯性。而衡量電視節目內涵的深度與廣度的標準在于電視節目是否實現了文化自信的傳播。與此同時,作為主流媒體,宣教、文娛、社教等是電視節目的主要功能,也是電視節目制造的重要職責[1]。對此,在提倡樹立文化自覺,走文化自信發展道路的背景下,電視節目有必要傳播文化自信,使傳播文化自身成為自身的社會責任與使命,從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想的傳遞,讓更多的人認識文化自信、樹立文化自信、參與到文化自信傳播中,有效發揮典范與先鋒作用。
二、電視節目發展規律,使傳播文化自信成為必然趨勢
自我國電視節目成立以來,電視節目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紀八十年初期以“宣傳”為核心的發展階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以“作品創作”為核心的發展階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的以“產品創作”為核心的發展階段[2]。從其發展所具有的規律來看,電視節目進入了多元化發展階段,且在多元化發展過程中,逐漸實現文化回歸,強調“寓教于樂”。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教育水平得到不斷提升,文化素養、文明意識、審美理想得到不斷提升,在欣賞電視節目作品時,出注重其外在表現形式的創新外,各注重節目作品內在價值、情感的深化。在此背景下,有文化、有思想、有質量、有效率的電視節目成為現代人的最終追求。基于此,傳播文化自信成為了電視節目新時期發展的必然趨勢。例如,2013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的播出,則是以母語文化為載體,形成的競技類文化節目,在展現中國漢字文化的魅力的同時,為電視節目創新提供了新思路。而基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創作靈感,《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采用“文化+娛樂”的形式進行改革,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現象級”電視文化節目。由此可見,文化自信在一定程度上為節目創新發展提供了動力,實現電視節目同質化問題的有效改善,并在提升民族自信性,促進傳統優秀文化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受眾、政府、社會對電視節目行業文化歸回的一種訴求與共識。
三、電視節目生存環境,使傳播文化自信成為立身之本
在網絡媒體、自媒體的高速發展下,傳媒領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曾經“獨領風騷”的電視節目逐漸暗淡,電視節目創作與發展空間收到擠壓[3]。電視節目創新與改革成為其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過程中,對各種網絡快餐文化進行綜合分析,了解到在文化傳播方面電視節目具有互聯網媒體、微媒體與自媒體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網絡綜藝、網絡劇、自媒體文案策劃等受網絡碎片化特征的影響,在深度與廣度上無法進行拓展。對此,在面對文化思想多元化發展的社會環境時,需依靠電視節目傳播文化自信,使傳播文化自身成為自身立身之本,使傳播文化自身成為自身社會責任與時代使命。在此過程中,電視節目在制作過程中,應明確認知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并通過機制改革與創新,進行優勢的無限放大,以滿足受眾、社會的精神需求與價值追求。例如,《國家寶藏》以受眾所熟悉的明星為切入點,進行傳統文物的介紹,是受眾對文物具有初步的了解。同時,以受眾興趣點(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事)為線索,進行文化解碼,從而調動受眾節目觀看興趣,提升受眾注意力,加深受眾對文物文化的了解。又如,《經典詠流傳》以“和詩以歌”的方式,將中華民族傳統詩詞文化與新時代的流行元素進行有機結合,讓經典具有現代性、時尚性,更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從而促進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承與發展,實現文化知識、人文價值、優秀思想與理念的解讀。
結論:總而言之,文化自信是國家與民族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樹立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已經成為新時代各領域各行業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求與必然趨勢。
電視節目作為傳媒領域中的主流媒體,在傳播文化自信方面的責任無疑是巨大的。對此,電視節目應明確認知傳播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礎上以傳播文化自信為起點與重點進行創新,實現節目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晶,韋麗斯.論大眾傳媒語境下文學與電視節目的融合——以《經典詠流傳》與三季《中國詩詞大會》為例[J].中國電視,2018(07):30-34
[2]張冠一.當前我國增強文化自信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基于傳統紙媒圖書館和新媒體兩方面的研究[J].現代交際,2018(03):230-231
[3]劉秀梅,許明.融媒體時代綜藝節目主持傳播文化空間的自覺構建[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46(05):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