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榮軍
作為一名優秀的校長不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管理方法,還應具備治學有方、教為己任的修為德行。

2014年9月,擔任校長后的我主張“繼承發揚,持續發展”的管理思路,繼承和發揚學校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帶領全校師生實現學校、教師和個人三方面的可持續和諧發展,繼續保持在全區教育的領先地位。
從規范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常規和學生行為習慣入手,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制度建設,優化管理體系,使學校各項工作有據可依、有理可循,更好地激發教職工的主動性,讓學校走上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道路。
我致力于提升學校綜合管理水平,提升領導工作能力、教師專業素養和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品牌意識;創新工作思路,打造出真正符合學校特色的辦學理念,促使學校向著更高的目標發展。
2017年,我們提出了“特色強校,全面發展”的管理思路,全面梳理學校特色建設工作,打造“容融教育”品牌,立足特色課程開發,以特色教師培訓、特色學校管理、特色德育實施為抓手,全面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實現學校發展質的飛越。
俗話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海濱小鎮,大海賦予了人們寬廣的胸懷和爽朗的性格,懂得包容他人。以“容”的理念將這些差異統一于澤庫中學這個大家庭中,包容兼濟,形成學校成員間民主和諧、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存異求同、寬容相待、友愛互助的關系,進而達到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目的。
如何讓這些學生快速地融入澤庫中學這個大家庭,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問題,這充分體現著全校教師的責任,更體現著學校領導的責任。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將學校“容融”的特色理念定位為“包容”與“融合”。形成以容融德育為切入點的特色建設,逐步拓展到課程、課堂、管理、評價和環境打造等方面,真正地將容融教育內化到師生和學校管理的每一個細節,堅持“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品牌學校”的發展思路,最終實現“容融共榮,和合共贏”的發展目標。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高素質的“容融教師隊伍”對特色學校的建設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特色團隊的建設中,我們從師德建設、業務素質、團隊意識三個方面入手,努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善于合作、和睦融洽的教師隊伍。
尊重服務,融洽和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被尊重是一種更高級的需求。因此,尊重是最好的激勵。讓每一位教師感受到學校的溫暖。發揮教職工參政議政的權利,聽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組織“容心融情,和合一家親”師生才藝展示等各種親情活動;允許雪天路滑時家住文登的老師提前離校;看望慰問生病的職工,為家中有特殊困難的老師多方申請援助;為住校職工安裝洗浴設施……小細節凸顯大思想,小溫暖體現大關愛。這些舉措,讓教師們充分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感受到被理解、被信任、被尊重的幸福,增強成就感和歸屬感,真心融入學校的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互助合作,包容提升。在教師的業務提升上,我們采取了“互助式合作教研”模式,健全了“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孵化機制”。其次,為青年教師搭建平臺,每學期按月組織“我的專業成長之路”青年教師論壇、青年教師“目標——評價——教學一致性”備課比賽、青年教師“課堂基本功展示”模擬課比賽等。充足的陽光雨露讓一棵棵小樹日趨枝繁葉茂,多位青年教師在省、市、區級微課比賽和市、區級“一師一優課”、優質課比賽中獲獎。

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學校本著“包容容納、融合融匯”的基本理念,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初步構建了“融慧課程”“融情課程”“融德課程”和“融行課程”體系。
在融情課程中,我們將國家課程中的語文、地理、生物、美術課程和地方課程的環境教育,校本課程的舞蹈、民樂、剪紙相結合,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在融德課程中,我們將國家課程的思品、歷史課程與地方課程的傳統文化教育,校本課程的跆拳道、面塑、書法課程有機融合,突出傳統文化在學生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讓學生明禮篤行。
2017年,學校針對“學科德育一體化”和“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進行初步的探索,依據學科特點確定具體的目標,并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制定了《澤庫中學“容融課堂”評價標準》,以此作為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指南。
澤庫鎮地處沿海,“蒸花餑餑”一直是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動,我們借此開發了“面塑”“貝殼藝術”等校本課程,打造出“竹竿舞”“抖空竹”等特色校本課程,與原有的跳繩、踢毽、廣播操等相融合,形成極具特色的大課間體育活動。
我們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成長。一是建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和留守兒童檔案。包括學生的性格、家庭、學習成績、心理狀況等方面,及時關注他們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并以此作為德育教育活動的基礎。
二是開設心理輔導課和開展心理輔導講座。給予他們更多關心,從學習輔導、心理輔導等方面入手,開展師生愛心談話、教師家訪、生生學習互助等活動,讓他們從心理上快速融入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
針對家庭困難的外來務工家庭的孩子,學校開展校園爸爸、媽媽一對一幫扶活動,在一免兩補、社會愛心捐助等活動中優先考慮外來務工家庭的孩子。每逢節日我們都要舉行相關的送溫暖活動,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去接納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共建和諧溫馨的澤庫中學大家庭。
我們按照“選好主題、精心構思、精心準備、形式多樣、精煉小結、教育深化”六個步驟,使得主題班會課程化。在廣泛調查、征集的基礎上,規劃了每個年級班會的主題和主要內容,形成系列化主題。以“自備教案——共享修改——個性教案”的要求精益求精,實現主題班會與課程高度融合。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打造容融特色,鑄就容融品牌,我們永遠在路上。澤庫中學全體師生將繼續秉承“容融共榮、和合共贏”的特色理念,繼續在特色學校建設的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