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曉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總體目標”方面指出:通過數學的學習,學生能夠“體會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由此可見,數學學習需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從生活實際出發,思考數學問題,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和社會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讓數學更貼近生活,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際作用,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達到學好數學的目的。
一、書面作業,愁眉苦臉
在二年級的前半個學期,學生們每天的數學作業是固定的,除了鞏固數學書上的知識點和練習題,就是完成口算練習,學生們對于數學作業的興趣聊勝于無。我們都知道,布置數學作業是學科教學流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學科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課后作業既是對課堂學習知識的鞏固,也是讓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
怎樣讓枯燥無味的數學也能像語文課一樣生動活潑起來呢?怎樣使課外作業也能與學生的個性發展相協調?也就是如何讓完成課外作業從原來的任務成為學生的主動需求,讓學生將它當做一件開心的事情來完成呢?如何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呢?經過我的親身體驗,小學數學實踐課外作業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精神。
二、動手實踐,喜上眉梢
1.聯系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學完數學本體性知識后,學生可以選擇適合于自己的作業,以便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完成,更能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學習“測量”,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后,學生回家測量門、窗、床等物體的長度,并做好記錄;學習“認識時間”后,學生制作一份周末一天的時間表,感知時間的重要性;學會搭配后,學生通過手中的畫筆,畫出自己衣服的搭配……這些作業,涉及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項訓練,且富有一定層次性,讓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個性的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當他們向我匯報作業成果時,測量方式的多樣、合理安排周末時間、有序的搭配,實在驚喜連連。學生也向我說道:“這樣的數學作業太新奇了,發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以后都是這樣的作業就好了?!?/p>
2.自主創造
課外實踐作業形式不限,可以是數學學科內容的擴展和延伸,也可以在數學課堂學習的內容之外,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創造空間。學生們可以自主選擇,合理安排計劃,進行探究、體驗,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會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會有所提高。這不僅增強了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同時也加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年級上冊教學《長度單位》時,教材中安排的內容主要是利用測量工具量物體的長度,于是我布置了這樣一個課外作業:“請同學們回去量一下家里的桌子、椅子、床的長度,并做好記錄。”可結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們的記錄表不僅僅是以厘米和米作單位,而是用一庹長、一扎長為單位。當我問他們為什么不用尺子量,而用身體的某一部位去量時,他們能夠很認真地回答我,因為用一庹長、一扎長更快、更方便,用尺子去量還需要計算。確實,學生們能夠打破常規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測量,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3.超強趣味
課外實踐作業的趣味性強,不僅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更強的求知欲,而且使學生能夠在課后主動地研究數學,讓數學學習從原本的被動地學習轉變成主動地學。如學生們學習了《表內乘法》后,回家之后,在卡紙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九九乘法表”,制作材料多種多樣,制作方式也千奇百怪,在制作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同時復習乘法口訣。相比于直接背誦乘法口訣來說,這種作業就是讓二年級的學生最開心的作業。同時,課外實踐作業沒有明顯的學科界限,學科之間互相交融,學生在完成數學課外實踐作業的同時,也拓展了其他學科的知識。
三、形式多樣,樂趣無窮
經過一個學期課外實踐作業的布置與作業反饋,我將數學課外實踐性作業的形式分為以下幾類:
1.觀察探究類作業
學習《角的初步認識》后可以讓學生找一找隱藏在身邊的角;教學《表內乘法》后,布置觀察超市某些物品擺放的規律,能否用乘法口訣計算呢?……這樣的練習設計,引導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給學生以更廣闊的學習數學的空間。學生學到的將不僅僅是數學知識本身,還有觀察、分析、合作、交流、創新、實踐等綜合素質。在此過程中,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運用,豐富的情感得到了體驗。
2.操作創新類作業
在教學《認識時間》一課后,我讓學生拿出家里的鐘表撥一撥鐘面上的分針與時針,或者家長撥鐘面,孩子去認時間等。這不僅僅是讓學生們在動手操作中完成作業,也是親子之間的一種互動方式。
3.游戲趣味類作業
游戲是激發興趣的最好載體。游戲作業帶有“玩”的色彩,設計游戲類作業要考慮與所學習的數學內容之間的關系。練習乘法口訣,也能通過游戲競賽的形式進行,如利用口算卡片,比比誰算得又對又快;或者是一個學生念前半段口訣,其他學生說出后半段口訣……這樣的作業學生非常樂意去完成,使課后游戲成為課堂教學的后續活動。
4.文字寫作類作業
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在課后復習數學知識,也為了他們能夠更深入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本學期最后的幾周,兩個班采用數學小日記的形式,用文字或者圖畫記錄在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內容。雖然他們是二年級的學生,但是他們的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不容小覷,令我刮目相看。有的發現了隱藏在生活用各種各樣的角,有的記錄了在超市購物的價格……他們還能書寫自己的感受:“數學真好玩,數學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庇袝r學生還會來一句:“我還知道很多的數學知識,就不告訴老師?!弊屓丝扌Σ坏谩瓕W生們的數學小日記讓我驚喜連連!
以下是我們班的鄭XX同學寫的日記:
小鬧鐘,早晨是它叫醒了我,讓我上學不遲到;下午,又是它叫醒了正在午睡的外婆,讓她到學校接我回家;現在,又是它讓我按時完成家庭作業……我想,它可以陪我度過小學、中學、高中甚至大學!我相信,它會一直陪在我身邊。
還有,周XX同學的日記:
鐘表上有很多知識,比如,短針的名字叫時針,長針的名字叫分針。鐘表上面有1、2、3……到12的數字。還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其實鐘表里還有許多的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卻看不到它。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學習數學,教師們就要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能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有目的地、合理地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問題情境,能夠根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成有趣的數學問題,只有引起學生的興趣,才會大大增加學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動地去發現數學的無限魅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謝文運.淺談小學數學課外實踐作業的設計[J].甘肅教育,2014(11):78.
[3]劉 耀. 新課程下對小學數學課外實踐作業的探索[J].遼寧教育,2005(5):52-53.
[4]尹春平.讓小學數學課外作業生活化[J].江西教育,2016(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