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志標 姚鵬 翦陽 李斌
摘要 桃源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近年來,富硒優質紅米冬粘生產發展迅速,栽培模式有一季中稻、雙季晚稻2種。介紹了富硒優質紅米冬粘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包括種子處理、適時播種、適時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實現桃源縣域富硒優質紅米冬粘產量的增長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水稻;紅米冬粘;優質;富硒;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4-0024-02
湖南省政府2006年12月啟動全民補硒工作項目不久,桃源縣于2007年初就制定并下發了《關于促進富硒農業發展意見》。由于桃源縣是全國硒資源大縣,便提出了開發富硒特色產業、打造中國富硒農產品基地縣的發展目標。硒是對抗多種疾病的萬能劑,它對人類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質無法替代的。為此,硒被科學家譽為“生命的神奇元素”“一個主宰生命的微量元素”。富硒優質紅米冬粘貴在含硒,大米的硒含量適度提高后,其可溶性糖分、多種人體必需的磷、鉀、鈣、鎂、鐵等礦物質元素和多種維生素都相應提高,是天然的“黃金搭檔”,而且風味濃、口感好,既符合食品營養的平衡,也符合人體健康的要求[1]。
紅米冬粘屬秈型常規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15 d。該品種株型較矮,株高98.5 cm,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葉片挺直,分蘗強,有效穗數多,結實率高,落色好,產量高,米質優,口感佳,很適合人們的口味。2013年桃源縣引種在青林、深水港、浯溪河等鄉鎮列入增硒降鎘科研課題試種成功。主要優勢:一是產量高(6 750~7 500 kg/hm2)。20世紀70年代紅米冬粘產量只有3 750~4 500 kg/hm2;二是米質優、口感佳、米價高,適合消費者食用;三是抗性好;四是可年年留作種用,只需提純復壯,精心穗選,不需每年購買種子,節約成本;五是既可作雙季晚稻種植,也可作中稻區一季中稻栽培。
為奪取富硒優質紅米冬粘高產豐收,現將桃源縣富硒優質紅米冬粘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種子處理
大田用種量育苗移栽為30 kg/hm2、直播為45 kg/hm2,提倡軟盤拋秧育苗。浸種前搶晴天將種子翻曬1~2 d,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種子發芽勢。浸種時首先每5 kg水用強氯精1包,浸種10~12 h,再用清水洗凈,然后實行三起三落破胸吐芽(稻種白天浸、晚上撈出,連續3 d)[2]。
2 適時播種
根據一季中稻、雙季晚稻2種栽培模式,確定播種期,一季中稻或直播中稻最佳播期為5月15—20日;連作撒播油菜田應在4月20日以前播種,雙季晚稻6月18—22日播種,秧田播量225~270 kg/hm2,要求備足晚稻秧田,秧田施足人畜肥,精心做好苗床,堅持“四個一”(即一斤種子、一包多效唑、一兩清水、堆放一小時)多效唑拌種稀播育壯秧。秧齡嚴格控制在25~30 d之間。
3 適時移栽
一季中稻6月15—20日移栽,撒播油菜田4月20日直播或5月15日前后移栽,雙季晚稻7月18—22日前移栽,密度以20 cm×23~27 cm為宜,插足基本苗,每蔸3~4粒谷(不含分蘗苗)[3]。
4 田間管理
4.1 合理施肥
按常規搞好大田平整,大田施氨基酸有機肥或袁氏復合肥375 kg/hm2(含直播當天的375 kg/hm2),深施基肥。移栽后4~6 d,施尿素112.5 kg/hm2、氨基酸有機肥或袁氏復合肥225 kg/hm2。
直播大田要想做到勻播,必須用食用谷22.5~30.0 kg/hm2炒熟或者煮熟再與種子拌均后播種,播種后一定要壓谷,前期防鼠、雀害,后期防倒伏。播種2~3 d后噴施除草劑,秧苗2.0~2.5葉時,再用直播凈或稗草一次凈除草1次。大田曬板1 d,復淺水撒施尿素37.5~45.0 kg/hm2,待稻苗4.5~5.5葉時,用尿素112.5 kg/hm2、氨基酸有機肥或袁氏復合肥225 kg/hm2;圓腳曬田后視情況巧施壯苞肥[4]。
4.2 水分管理
前期淺水促分蘗,圓腳期切實抓好曬田防倒伏,抽穗揚花期保持足夠水分,乳熟期保持干干濕濕。
4.3 科學施好硒鍶葉面肥
在水稻生長過程中施用或噴施特別研制的專利技術產品——硒鍶葉面肥,將無機硒元素成功導入水稻植物體內,通過水稻自身的生命運動轉化為有機營養硒,富集到大米中,使大米中硒含量適度增加,達到國家頒發的富硒食品標準,而又不超過食品限量標準的純天然的農產品。
施用時期:破口期(即蛇肚皮、田中見穗時)和乳熟期(灌漿初期低頭散籽時)。
施用劑量:硒鍶葉面肥用量。一是生產硒含量0.2 mg/kg達標的大米,用量60包/hm2(40 g/包)。在抽穗始期—乳熟期一次施用。即每背包式噴霧器每次用硒鍶葉面肥30包/hm2,噴450 kg/hm2硒肥水;二是生產硒含量0.5 mg/kg以上的高硒大米,用量90包/hm2,破口期每桶噴水加2包,噴30桶/hm2。乳熟期每噴桶水加1包,噴30桶/hm2。噴時最好選擇無風陰天,應在晴天10:00前或在16:00后進行。
使用方法:將硒鍶葉面肥用水溶化,加足量的水,加有機硅噴霧助劑,充分攪拌均勻后用噴霧器噴灑在水稻葉片和籽實上。
5 病蟲害防治
重點抓好稻卷葉螟,二、三代稻化螟,稻飛虱和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的防治。總的原則:防治卷葉螟,前期不見蟲卷葉,后期不見打白旗。防治二、三代稻化螟,前期不見蟲鉆心,后期不見枯心團。防治稻飛虱,前期不見稻穿眼,后期不見禾死稈。防治紋枯病,前期不見燈火巴,后期不見禾變色;防治稻瘟病,前期不見苗、葉稻瘟,后期不見穗稻瘟;防治白葉枯病,前期不見葉枯邊,后期不見枯白葉,同時要注意防治稻曲病。嚴格把握防治適期、擇優選用農藥,及時防治。
卷葉螟幼蟲2~3齡期,二、三代稻化螟分蘗盛期噴施拿的全、金雞甲維鹽,稻飛虱噴施水稻專用虱靈,三病防治應以強氯精消毒為主。噴施乙蒜素或160萬U農用鏈霉素或井岡霉素加乙蒜素、食鹽少許有效防治穗莖稻瘟和稻曲病。
6 參考文獻
[1] 袁隆平.實施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的建議[J].雜交水稻,2007,22(4):1.
[2] 胥瑞,陳正平,羅紋,等.花溪紅米發展思路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耕作與栽培,2017(1):63-64.
[3] 唐莉越,李前琦,向花香,等.紅米稻柳紅占211在廣西山區三江縣種植表現與高產栽培措施[J].農業科技通訊,2014(3):168-170.
[4] 郭慶明.優質有色富硒紅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20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