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人民銀行在農村大力推行銀行卡助農取款業務工作,方便農戶辦理金融業務,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金融精準扶貧的一項有力舉措,也是農村城鎮化聚集的重要元素。本文基于W縣實證,總結了W縣4年來銀行卡助農取款工作所取得的實效,分析運行和業務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風險,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農村金融 助農取款
隨著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城鎮化迅速推進,銀行卡助農取款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要求。基層央行非常關注和重視銀行卡助農取款工作,積極履職。本文以W縣轄內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五家銀行的分支機構及其15個助農取款服務點2013~2016年業務發展情況,實地調查研究,探討城鎮化背景下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實效問題。
一、助農取款服務工作的現狀及成效
2012年以來,人民銀行基層縣支行積極推動轄內多家銀行機構開展助農取款業務,方便了農戶生產生活。4年來,W縣助農取款業務在推廣運行中總體良好、業務量快速增長、服務內容逐步豐富并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取得顯著成效。
(一)助農取款服務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W縣服務網點數量由2013年140個迅速增長至2016年276個(受理終端276臺),年均增長25.4%。其中,農業銀行有服務點171個,建設銀行37個,郵政儲蓄銀行29個,中國銀行25個,農村商業銀行14個,覆蓋全轄97個行政村,40個社區委員會,行政村、社區覆蓋率達100%,已形成由多家銀行機構共同參與、有序競爭、相互協作的助農取款收單服務格局。2013年至今,服務點累計辦理取現業務27.8萬筆,取現金額8000余萬元;轉賬業務11.5萬筆,轉賬金額6600余萬元;累計代扣代繳業務6.9萬筆,金額600余萬元,支農惠農效果明顯。
(二)助農取款服務業務量快速增長
一是業務總量呈爆炸式增長。2013~2016年取現業務、轉賬業務、代繳代扣業務筆數分別增長37倍、8.9倍、4.5倍;金額分別增長47倍、33倍、21倍。二是單個網點業務和單筆金額均穩步提高。單個服務點月均取現額由2013年678元增至2016年16301元;月均轉賬額由2013年695元增至2016年11687元;月均代扣代繳額由2013年72元增至2016年774元。2013~2016年,單筆取現業務金額從238元提升至304元,單筆轉賬業務從175元提升至650元,單筆代繳代扣從25元提升至101元。三是業務發展出現分化。2016年取現業務達17.7萬筆,高于轉賬業務的5.9萬筆和代繳代扣業務的2.5萬筆,占全部業務比重達67.6%,較2013年增長39.6%;單個網點月均取現金額達16301元,高于轉賬的11687元和代扣代繳的774元,占全部發生金額的56.7%;與之相反,隨著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在農村普及帶來對代繳代扣業務的擠出效應,代繳代扣筆數占比從2013年的33%降至2016年的9.7%,同期金額占比從5%降至2.7。
(三)收單機構服務內容和方式不斷創新
受理終端升級、操作更加便捷。目前W縣服務網點受理終端八成以上為電話支付終端,但建設銀行省分行與美諾科技、省聯通和省銀聯共同推出“金湘通”POS終端,用于建行服務網點,該終端操作更加貼近農戶生活需求,且集助農取款、公共繳費、聯通通信業務和單筆交易明細查詢等多功能于一體,具有較好推廣價值。商戶收益激勵機制更加完善。為提高服務點商戶業務辦理積極性,W縣農業銀行專門針對服務點制定“星級評定”制度,依據服務點月均助農業務筆數和客戶數,評定商戶星級,并按年度發放補貼最低360元至最高700元。據農行負責人介紹,2016年按“星級評定”制度評定服務點商戶星級,共發放補貼66000元。
(四)助農取款網點實現多方共贏
一方面,方便了農戶生產生活。據實地調研和走訪,六成以上農民知道助農取款服務,半數以上農民使用過這項服務。調研農戶反映,服務點可以滿足其小額取現、查詢、繳納水電、話費等日常金融服務需求,且節省了進城取款的交通費用和時間,非常方便。另一方面,緩解金融機構網點柜臺壓力。據農商行負責人反映,服務點開通前,在涉農補貼款、新農保資金發放期間,部分營業網點最多出現40多人排長隊取款,農戶排隊時間長達1至2小時,服務點開通后分流了部分小額取現業務,明顯緩解柜臺業務壓力。
二、助農取款服務工作面臨的問題和風險
上述表明,近幾年W縣助農取款服務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隨著移動智能終端和4G/WIFI網絡不斷普及以及縣域經濟金融的持續快速發展,給助農取款服務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助農取款工作在發展中面臨不少新的問題,同時也增加了一些新的風險,值得關注。
(一)助農取款業務歸類不明晰,存在支付風險
銀發〔2014〕235號文件規定助農取款業務應“分別采用專門交易類型”,但部分收單機構的終端設備既是助農取款終端又是商戶交易終端,兩者混合使用。如農業銀行商戶交易終端“智付通”報備開通助農取款功能后,即成為了助農取款終端“惠農通”,不僅違反了相關規定,也榮易造成商業交易數據和助農取款交易數據歸類統計不明晰;除此之外,農戶辦理助農取款業務時,由于商戶使用同一終端完成交易,終端會默認除取現以外的其他業務均為商戶交易,采取商戶交易的限額標準。比如“智付通”普通商戶單筆交易金額可 達20萬元,超出長銀發〔2014〕114號“轉賬匯款業務單卡、單日累計金額不得超過2萬元”的規定,存在支付風險隱患。
(二)服務點二維碼張貼不規范,存在盜刷和詐騙隱患
由于移動互聯網與手機支付快速普及,部分服務點商戶為方便客戶購物消費張貼支付二維碼,調研發現,被調查的15家網點中,6家在機具上張貼了二維碼,存在各種隱患。一是二維碼張貼位置不規范、無保護措施,因肉眼難以辨別二維碼之間的區別,容易被不法分子更換收款賬戶而發生網絡盜刷行為,造成商戶資金損失;二是不法分子更換的二維碼可能暗藏木馬病毒,消費者被“禮品”吸引不小心掃描進入鏈接,可能被不法分子更改支付寶密碼,竊取資金。三是6家網點中有4家二維碼收款賬戶主人并非商戶本人而是其子女,若商戶不了解二維碼收付款規則,未及時收到到賬信息時易與消費者發生資金糾紛。
(三)各方成本收益不理想,全面推廣誘因不足
一是收單機構設點成本過高,投入產出比不理想。依據長銀發〔2014〕114號收費定價和利益分配機制規定,以取現為例,根據表1數據計算,2016年服務點單筆平均取現金額約為305元,每月取現筆數約為54筆,則收單機構每月平均最多可得取現收益約16.5元(305*54*0.5%*20%),遠低于其每月紙張耗材、機具維護和定期巡檢費用。二是商戶代理助農取款業務收益較低。根據表1數據計算,不考慮每卡、每月首筆取款業務免費,商戶2016年每月平均最高僅得取現收益49元(305*54*0.5%*60%);使用移動POS機進行跨行轉賬、跨行代繳水電費、話費時商戶還需墊付手續費。此外,調研中一些商戶反映,存在業務辦理不熟練、擔心假幣風險、經營繁忙和涉農補貼發放高峰期人手不足等問題。三是農戶使用意愿有所下降,偏遠地區年齡偏大農戶存在助農取款需求明顯、但用卡意識不強而無法使用助農取款業務的矛盾,年輕農戶日常繳費或消費大多通過手機支付完成,電信詐騙案頻發也使農戶認為去銀行網點辦理業務比服務點更安全。
(四)服務點布局出現冗余,業務辦理存在跨行和限額門檻
一是部分銀行機構設點區域服務點的利用率下降明顯。據W縣郵儲銀行負責人反映,隨著農村城鎮化水平提升,其部分服務點附近已設有銀行網點或ATM機,對助農取款業務產生明顯的擠出效應,2016年29個服務點實際有正常業務的僅14個,利用率不到50%。二是個別行助農取款跨行業務設置門檻。根據銀發〔2014〕235號規定,“截至2015年6月末,所有發卡行和有關收單機構均應開通服務點的跨行支付業務”,但調研發現,少數服務點仍存在人為設置交易屏障,致使無法跨行取款的情況。三是取現額度上限標準太低,現行規定單卡、單日累計取現金額上限為2000元,據調研商戶反映,開學高峰期時,農戶往往要使用多卡多筆取現才能取得足額學費,甚為不便,2000元限額已難以滿足當前農戶的日常生產和生活消費需求。
(五)網點硬件及服務機制老化,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一是助農取款終端有待升級,部分服務點的受理終端為固定POS機,經現場使用發現該類終端存在信號差、刷卡失敗、缺紙時無法補打憑條、不能實時查詢流水等問題,易引起商戶與取款者對賬糾紛,如調研中有商戶反映了1例因交易流水無法及時查詢而墊資的情況。二是臺賬登記制度執行情況較差,銀發〔2014〕235號規定,服務點應“逐筆登記現金匯款日期、匯款人身份信息、金額信息”等,調研發現服務點雖有紙質臺賬登記簿,但實際執行情況一般,據商戶反映,該臺賬要求登記內容較多、相對繁瑣,導致臺賬簿登記的交易信息遺漏、缺失較多。三是部分服務點沒有配備驗鈔機,不利于假幣識別,易引起糾紛。
三、進一步深化助農取款服務工作的建議及對策
隨著我國科技化數字化程度的不斷發展和提高,線上線下的各種支付結算方式,必定會對現行的助農取款服務工作產生影響,迫使我們對助農取款工作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解決,才能更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需求,進而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
(一)規范服務點業務功能設置
嚴格按制度要求為助農取款服務設置專門交易類型,物理區分助農取款終端與商戶支付終端,由收單機構報備人民銀行兩類終端數量與可唯一識別型號,由銀聯依據人民銀行總行及分支機構助農取款限額對助農受理終端進行統一設置。同時,收單機構應強化對個別助農取款受理終端頻繁交易、大額交易的監測,及時上報利用受理終端不正當牟利和虛假交易行為;人民銀行現場檢查服務點運營情況,嚴格查處混淆使用兩類終端的服務點。
(二)規范服務點二維碼支付管理
一是收單機構應加強與商家交易核對的管理,拓寬交易狀態提示渠道,要求商戶使用其指定的應用軟件查詢交易記錄。同時,對應用軟件的安全性定期做出評估并告知用戶,以防交易信息泄露或被惡意篡改的風險。二是要求商戶將收款碼綁定至本人賬戶或其他能及時接收交易提示的信任賬戶,規范二維碼張貼方式,加強對二維碼的保護措施。如將二維碼放置在視線范圍內,添加透明材質防護罩,交易后同時確認付款方與商戶端交易記錄。三是加強農村二維碼安全支付宣傳的力度。在推廣二維碼支付方式的同時,提升農戶掃碼支付的安全意識,對不信任的二維碼不要輕易掃描,對提示為非法鏈接的二維碼應立即停止操作并卸載相關軟件。
(三)強化服務點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各級政府部門應統籌協調,依據支付機具覆蓋率和使用率等指標,對積極參與助農取款服務點建設的收單銀行優先給予財政補貼,提高商業銀行發展助農取款業務的積極性。二是加大對服務點財政補貼力度。財政可根據服務點業務量,例如取現、轉賬、代繳代扣交易筆數、交易人次等指標,按季度或年度進行統計,制定獎勵標準,定期劃撥支持“三農”專項資金,獎勵商戶;同時,加大對服務點的人力支持,收單機構可在代繳代扣、惠農補貼發放等助農業務高峰期為商戶臨時增派人員,緩解商戶正常經營面臨的人手不足壓力。三是向農戶深度宣傳助農取款業務,培養農戶用卡習慣,惠農政策補貼發放盡量使用銀行卡或銀行卡配對存折,推行“折換卡”。
(四)完善服務點布局和業務管理
一是合理調整服務點布局,人民銀行可定期組織收單機構對服務點進行綜合評級,評級內容涵蓋業務量和管理水平等因素,依照評級結果對服務點采取后續監管與整改措施,優化服務點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服務點應按要求實現跨行業務無障礙運營,收單機構開通服務點應向人民銀行報備,經H省銀聯授權開通跨行業務功能,對不經過銀聯的受理終端需更換機具或撤銷服務點代理資格。三是提高助農取款上限,可將單卡、單日取現額度由之前的2000元提高至5000元;現金匯款業務單筆金額提高至不超過5000元,轉賬匯款業務單卡、單日累計提高至不超過5萬元。
(五)升級機具提升服務質量
一是及時升級并推廣更便捷、智能的受理終端。升級后的受理終端應具備查詢交易歷史流水與記賬等功能。收單機構應對商戶介紹并指導受理終端的性能與操作方法,確保商戶正確、安全的使用終端機具設備;二是取消紙質臺賬登記簿,可嘗試電子化登記簿管理,逐步由智能化的電子交易憑單取代紙質登記簿,收單機構匯總整理電子交易信息,統計助農取款交易數據;三是為每個網點配備驗鈔機具,有效防范和杜絕假幣流通。四是人民銀行要經常性的開展金融知識進農村活動,并將支付結算、人民幣反假和反洗錢等應知應會金融知識編制成宣傳小冊,方便農戶和助農取款服務網點對照學習,增強農戶用卡意識和安全意識,提高服務網點工作效率,促進助農取款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陳璐,支付結算科科員,助理經濟師,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株洲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