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然
摘要 本文對科右前旗地區干旱、暴風雪、大風、暴雨、冰雹氣象災害特征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進行探討,并提出了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措施,以期為當地農業生產防災減災、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氣象災害;農業生產;影響;防御措施;內蒙古科右前旗
中圖分類號 S31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4-0059-01
科右前旗位于興安盟中西部,境內立體氣候明顯,南北溫差大,氣象災害多發,其中沙塵暴、干旱、暴雨、暴風雪等天氣事件頻發,對當地農業生產造成了破壞性影響,使得農作物減產或絕收,引發病蟲害,加重了當地農民的經濟負擔。因此,充分了解科右前旗農業生產中的各種氣象災害,加強應對和防御,對促進當地農業生產持續發展、保證人民群眾和諧美好生活意義重大。
1 科右前旗主要氣象災害
1.1 干旱
干旱在科右前旗出現頻率較高,主要有春旱、夏旱和秋旱。由于科右前旗以農牧業生產為主,春旱出現頻率高、夏旱造成危害嚴重,幾乎每年都有春旱,其余年份主要以地域性干旱為主;夏季嚴重干旱相對較少,危害卻嚴重。一般性干旱天氣占干旱年份的50%左右,干旱階段性和地域性特征明顯。
1.2 暴風雪
暴風雪天氣的主要特征是溫度低、能見度低。科右前旗每年都有暴風雪天氣,尤其是在冬季雪大年份更易出現。
1.3 大風
我國氣象上規定,將風速>17.2 m/s的風稱之為大風,大風極易引起風災。影響內科右前旗地區的風災主要出現在春季和夏季,春季大風往往伴隨寒潮降溫和暴雪天氣,嚴重危害農作物和設施農業。
1.4 暴雨
持續性強降水天氣會增加土壤含水量,使得農田內積水,最終導致農作物被淹,還會引發泥石流災害,使得江河洪水泛濫,破壞各種基礎設施。科右前旗地區降水分布極不均勻,主要出現在5—9月。
1.5 冰雹
冰雹災害來勢兇猛、強度大、持續時間短、危害嚴重,出現過程中往往伴隨暴雪、降溫、大風等陣性天氣,嚴重影響農業生產。
2 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1 干旱
科右前旗干旱災害具有較強的區域性和季節性,對玉米、水稻及蔬菜危害嚴重。春旱會延遲大春作物播種和育苗時間,對幼苗生長和發育不利;夏季是科右前旗生產關鍵期,此時早稻即將成熟,連作晚稻移栽,蔬菜處于采摘期,因溫度較高,使得水分蒸發速率加快,土壤水分不足,對農作物生長不利,易使農作物枯萎或死亡[1]。
2.2 暴風雪
暴風雪天氣對農牧業生產危害更大,影響農牧民正常生產生活,對放牧和人們出行都不利。持續性的暴風雪天氣使游牧牧民和羊群迷失方向甚至凍死,懷孕牲畜易流產。若幼畜誤食污雪或結冰牧草,極易生病,出現惡性傳染病,使得大量幼畜死亡。
2.3 大風
科右前旗大風天氣出現時正是農業生產關鍵季節,大風將土壤表面沙層卷起會加劇沙漠化,還會使農作物的莖、葉、花器官受到損傷,幼苗折斷,對農作物開花授粉不利;農作物表面沙塵會影響光合作用,同時為病蟲害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2]。
2.4 暴雨
若降水強度大且持續時間長,易引發暴雨洪澇。科右前旗夏季暴雨洪澇頻率較高,會損害水稻莖葉,對其光合作用不利。同時還會沖毀幼苗,使得農作物死亡,即使采取補救措施,也會影響生長發育。農田積水影響農作物根系呼吸,洪澇災害會造成玉米倒伏,誘發病菌感染,對玉米危害較嚴重。
2.5 冰雹
冰雹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是破壞農作物和農業設施。冰雹災害出現在農作物苗期,會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若砸傷幼苗,應重新播種,但此時會延誤農事季節。若冰雹災害出現在農作物灌漿期和成熟期,會對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產生影響。另外,冰雹災害對果實危害嚴重。
3 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措施
3.1 利用氣候資源發展現代農業
農業生產過程與氣象條件關系密切,對當地氣候特點和氣候資源全面掌握、合理利用當地氣候資源,可以最大限度規避或減少災害性天氣損失。農業生產要根據天氣預報做好農事活動安排,變更耕作制度、引進農作物品種和改變農作物布局時也要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因地制宜。了解當地農業氣象災害特征和氣候分布特點,合理布局農作物品種,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農業生產和防災減災[3]。
3.2 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統一發布制度
農村是防災減災脆弱區域,農民很難及時接收準確的(下轉第62頁)
(上接第59頁)
氣象災害預警預報信息。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及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等都比較薄弱,農民自身還缺乏防災減災知識,防御氣象災害組織保障體系不完善。因此,需要對農村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進行統一,在各部門之間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增強農民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另外,加強建設農村基礎設施,盡快建立農村公共服務平臺,確保農民能及時接收氣象預警信息,實現氣象信息進村入戶,降低氣象災害危害[4]。
3.3 努力提高預報預警和應急能力
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及中長期氣候預測與服務工作,盡快建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服務保障體系,建立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充分發揮氣象為全旗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作用,有效減少農業損失。特別是重大氣象災害發生前,通過各種媒體渠道及時向政府和農民發布預警信息,增加電視、廣播天氣預報次數和時間,以便增加天氣預報服務內容,滿足科右前旗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農民和農業生產對氣象信息和科技服務的需求。
4 參考文獻
[1] 崔曉霞,徐青文.陽信縣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6(20):215-216.
[2] 丁立芳.氣象災害對密云縣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4(21):244-245.
[3] 曹志賢,曹志杰,紀新宇.氣象災害對法庫縣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御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7,37(22):36.
[4] 徐風霞,王琛.壽光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影響及防御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9):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