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
摘要 總結了定西市安定區旱地黑色全膜覆蓋馬鈴薯套種蠶豆栽培技術,包括地塊選擇、整地施肥、起壟覆膜、選種、合理密植、田間管理、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馬鈴薯套種蠶豆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馬鈴薯;旱地;全膜覆蓋;蠶豆;套種;栽培技術;甘肅定西;安定區
中圖分類號 S532;S64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4-0085-01
定西市安定區屬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區,年降水量400 mm左右,當地海拔在1 700~2 580 m之間,年均氣溫6.3 ℃,溫差大。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近1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一直穩定在7萬hm2左右,是定西市安定區的主要支柱產業。但由于近年來人們膳食結構的改變,油炸蠶豆、青蠶豆的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場價格逐年提高,加之蠶豆具有抗旱、耐瘠薄、適應性廣等特點,農民種植蠶豆的面積逐年增加,大有擠壓主導產業之勢。為此,在安定區廣大人民群眾和農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開展了大量的試驗示范,總結出了適合該區的旱地黑色全膜覆蓋馬鈴薯套種蠶豆栽培技術。
1 地塊選擇
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土層深厚且前茬作物為非茄科類作物的地塊種植[1]。
2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獲后進行滅茬、深耕保墑,并結合秋耕施農家肥60 t/hm2。整地應采取多次耙耱鎮壓等措施,做到地平土碎,墑情良好。在覆膜前結合整地施入尿素300 kg/hm2、硫酸鉀375~450 kg/hm2、磷酸二銨225~375 kg/hm2。
3 起壟覆膜
采取雙壟溝全膜覆蓋方式,可采用機械或人工起壟覆膜。起壟時間依覆膜時間確定,最好選擇秋覆膜,以利于集雨保墑。大壟寬70 cm,壟高15~20 cm;小壟寬40 cm,壟高10~15 cm。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在整地起壟時,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25 kg/hm2加細沙土3 000 kg/hm2制成毒土撒施。
4 蠶豆栽培技術
4.1 選擇良種
應選用優質高產、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如青蠶13號、青蠶14號、臨蠶系列品種等。播前均勻曬種2~3 d,精選外觀色白、飽滿、無霉變、無蟲蛀、無機械損傷的種子,剔除秕瘦粒、病籽、爛粒等[2]。
4.2 適期早播
適期早播能有效地降低結莢高度,增加結莢數、莢粒數和粒重,從而提高產量。蠶豆幼苗可耐0 ℃以下低溫,且春化所需溫度較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安定區蠶豆適播期。
4.3 合理密植
蠶豆播種時須在小壟兩側的溝內點播,播深5~6 cm,株距15~20 cm,保苗8.30萬~11.00萬株/hm2。若地墑較差,則播深5~8 cm。每100 kg種子用25%粉銹寧0.1 kg拌種,能有效防治蠶豆銹病和根病。
4.4 田間管理
蠶豆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以確保全苗。補苗時要先進行浸種催芽,然后再播種。開花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5.0~7.5 kg/hm2,以促進早灌漿,提高結莢率、增加結莢數,延長葉片功能期,增加產量。7月上旬開花8~10層時,摘除頂部1.5~3.0 cm的嫩梢[3],打心打尖應掌握“打晴不打陰,打實不打空”,以摘心后頂部不見空心為好。
蚜蟲發生時,可用1.8%蟲螨克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蠶豆銹病和皰皰病可用25%粉銹寧500倍液噴霧防治;蠶豆褐斑病、赤霉病可用75%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噴霧防治;蠶豆蚜蟲、錄莞青、根瘤蟓可用90%敵敵畏1 000倍液噴霧防治。
4.5 適時收獲
蠶豆植株上有1/3以上豆莢變為黑褐色、葉片枯黃脫落時即可收獲。適當推遲收獲期,可使籽粒充分完熟,保持種子色澤光亮,從而提高食用和商品價值。
5 馬鈴薯栽培技術
5.1 良種選擇及種薯處理
馬鈴薯應選擇脫毒良種,依托安定區脫毒種薯生產優勢,普及脫毒種薯應用,如隴薯7號、隴薯10號、新大坪、冀張薯8號、大西洋、青薯9號等。切塊重量為30~50 g,切刀用1 g/kg高錳酸鉀溶液或75%酒精消毒,可準備2把切刀交替使用。切塊播種時,先將種薯置于平坦土質場上或院落空地上攤開晾種2~3 d,剔除病、爛、傷薯以及不適合本品種形狀的雜種[4],并用稀土旱地寶拌種。
5.2 播種期和播種密度
地膜馬鈴薯播種時間較露地提前10~15 d,安定區以4月下旬播種為宜,種植時在大壟上呈“品”字形點播。播種密度根據品種生育期和土壤肥力情況而定,一般控制在4.50萬~6.75萬株/hm2為宜。
5.3 田間管理
加強馬鈴薯苗期管理,及時查苗補苗、引苗出膜,并用細土封嚴播種孔,以防燒苗而造成缺苗斷壟[5]。同時,若發現病株須及時拔除?,F蕾期和開花期及時補追尿素150 kg/hm2。7月下旬如遇多雨天氣要及時防治晚疫病,以預防為主,在病情尚未發生時或發病初期就應防治,宜早不宜遲;若發現
(下轉第87頁)
(上接第85頁)
中心病株應立即拔出深埋,并用64%惡霜錳鋅、22%霜脲錳鋅、70%丙森鋅、58%甲霜靈錳鋅、杜邦克露、銀法利等交替噴霧,每隔7 d噴1次,連噴3~4次。
5.4 收獲
當莖葉大部分枯黃、植株生長停止時,塊莖很容易與匍匐莖分離,比重增加,干物質含量達最高,此時為食用塊莖的最適收獲期。也可在塊莖達到一定大小、具有食用價值、不影響產量及品質時根據市場行情掌握收獲時期。收獲后及時清除地膜,以防污染土壤。
6 參考文獻
[1] 王有毅,岳淑蘭,丁書川,等.半干旱二陰區雙壟全膜覆蓋馬鈴薯套種蠶豆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7(12):41-42.
[2] 柳曉玲,孫振榮.旱作區馬鈴薯蠶豆全膜套種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11):12.
[3] 賀建華.蘭州市蠶豆套種玉米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2(6):60-61.
[4] 宋家全,李愛兵,史永梅.馬鈴薯、蠶豆間套壟作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5):77-78.
[5] 劉世海.地膜早熟馬鈴薯復種菜花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馬鈴薯,2005(3):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