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展,教學模式與教育理念得以創新,在提升教學綜合水平同時,也為傳統文化在教育過程中的滲透提供路徑。本文通過對傳統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探索進行分析,以期為推動我國教學良性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傳統文化;學校;教育
傳統文化是我國歷史長河中璀璨的寶石,鑲嵌在中國文明的桂冠上,發出閃耀世界的光芒,當代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離不開傳統文化,其與教育的有效交融,也可有效提升教育綜合水平,為培養優質人才奠定基礎。基于此,為了使我國高中學校教育更富成效,探析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方式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 秉持以人為本原則落實高中傳統文化學校教育
在新課改持續發展過程中,教師意識到以學生為主體落實教育創新的重要性,逐漸摒棄傳統教育模式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常態,將學生從課堂教學邊緣,拉到課堂教學中心位置,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過程中,確保教學實踐圍繞學生學習需求高效開展,為提升教學綜合質量奠定基礎?;诖?,為了使我國高中傳統文化教育更具有效性,教師應秉持“以人為本”教育原則,從學生認知需求、教育期待、個性化發展趨勢等客觀因素為基礎,思考教育創新路徑,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綜合成效。例如,教師在進行“禮讓”的傳統文化教育時,會用到歷史上有關禮讓的經典故事,如程門立雪、曾子避席、孔融讓梨等經典傳統文化,教師應了解到學生的知識儲備與理解能力,注重禮讓故事講述趣味性,弱化傳統文件中晦澀難懂的部分,提升教育人本性,達到有效落實高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 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傳統文化在高中學校教育中的落實成效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教育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已然成為教育創新重要形式,利用信息技術可豐富教學內容表現形式,充實教學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教學內容,提升教學綜合成效?;诖?,為了使高中學校傳統文化教育更富成效,教師應從學生本體出發,思考靈活利用信息技術表現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傳統文化學習樂趣,為有效落實傳統文化教育目標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詩詞”這一傳統文化的教育時,可以先選定教學主題,如“祖國的大好河山”,以此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詩詞”,同時用動圖形式,將詩詞內涵直觀反饋給學生,提高傳統文化教育有效性。相較于傳統口傳心授的詩詞教育模式,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深化的詩詞內容更具表現性,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傳統文化得以與高中生思想認知產生交融。同時,高中學??衫眯畔⒓夹g建設傳統文化交流網站,定期更新傳統文化內容,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各抒己見,營建輕松活躍的傳統文化交流氛圍,為落實傳統文化教育奠定基礎,師生在傳統文化交流平臺中地位平等,提高師生交互價值,為構建傳統文化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三、 通過實踐體悟傳統文化達到學校教育目的
相較于傳統教育形式,實踐更具趣味性、參與性,可以使學生有效融入教育內容中,感知教育主旨,在有效落實教學內容同時,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等綜合素養的目的,符合新課改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需求?;诖?,為了使高中傳統文化教育更具有效性,在教師引導下通過實踐體悟傳統文化,達到學校教育目的顯得尤為重要。例如,高中在教育學生了解民族特色傳統文化時,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曲藝社團進行實踐活動,跟隨曲藝行家學習民族特色傳統文化,如皮影戲、豫劇、川劇變臉、京劇等,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萌發傳承傳統文化的思想,達到落實高中傳統文化教育目的。在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書寫實踐體驗,讓傳統文化在學生的思想深處打下一個結,這個“結”是中國傳統文化情結,使學生以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達到有效落實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目的。教師通過學生所做出的實踐活動總結,可了解到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思想認知,以此為基礎靈活創設傳統文化教學實踐形式,凸顯師生交互性,賦予傳統文化學校教育無限活力,提升教育有效性。
四、 通過情境教學模式有效落實傳統文化教育目的
情境教學作為創新型教學模式,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特設情境的實踐過程中,使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充分感受教學目標,豐富課堂教學表現形式,提升教學趣味性,為學生積極融入課堂教學提供準入路徑?;诖?,傳統文化若想在高中學校教育中得以有效落實,需要借助情境教學模式,提升傳統文化教育樂趣,激發學生參與欲望,提高傳統文化教育有效性。
例如,高中學校可以“孝”為主題,鼓勵學生以傳統文化為背景,進行舞臺劇劇本創作,以班級為單位選出優秀劇本,進行全校優秀情境劇目角逐,向優勝全團頒發獎勵,激發學生靜靜教學模式實踐熱情。在以“孝”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劇本創作過程中,學生會積極開動腦筋,利用互聯網、書籍、電視節目等渠道,充分搜集整理可供情境實踐的傳統文化資料,充分發揮想象力,演化成符合現代審美的新型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其中學生搜集、整理、整合、思考、再創作傳統文化的過程,就是學校有效落實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加之以情境教學模式,實踐學生所創設的傳統文化題材內容,使學生思想可以切實融入傳統文化中,以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深入理解,達到提升傳統文化在高中教育中有效落實的目的。同時,情境教學模式豐富傳統文化教育落實方略,提升文化與學生交互性,教師可通過觀察了解情境模式中,學生對傳統文化認知反饋,深入了解高中生傳統文化認知水平,為構建傳統文化教育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教育綜合質量若想有效提升,應注重傳統文化教育,結合新課改教育創新需求,秉持“以人為本”原則,加之情境教學模式、實踐體悟、信息技術等教學方略,為傳統文化與高中生思想交互奠定基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達到提升學校教育綜合成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玉峰.學校教育與傳統文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6):52-59.
[2]葉琳,李翀.民族地區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之問題樣態——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4(12):84-86.
[3]宋國慶.鄉村學校教育傳承赫哲族傳統文化的困境與對策[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35(3):176-178.
作者簡介:賈飛彪,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香泉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