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薈羽 黃閣 張超 鞠春寶 張琳 白志娜 王若男
摘要 針對鄉鎮天氣預報精細化發布的業務要求,設計開發了遼陽縣農村應急廣播系統鄉鎮天氣預報精細化發布平臺,主要用于鄉鎮天氣預報的訂正發布。本文以精細化發布為總體設計思路,介紹了這一平臺的主要功能、開發的意義以及推廣的可行性。通過平臺的推廣應用,大大減少了縣級綜合崗值班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關鍵詞 農村應急廣播系統;鄉鎮天氣預報;精細化發布平臺;遼寧遼陽
中圖分類號 P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4-0195-01
近年來,全球氣候多變化,暴雨、高溫、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多發,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影響極大[1]。一旦發生災害性天氣,農村則成了重災區。目前,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在氣象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2],不同鄉鎮各類信息的發布也越來越精細化,因而針對性分鄉鎮發布天氣預報成為了目前業務人員通過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對外發布氣象信息的一項重要任務[3]。本文針對上述業務要求設計開發了遼陽縣農村應急廣播系統鄉鎮預報精細化發布平臺,以精細化發布為總體設計思路,主要用于鄉鎮天氣預報的訂正發布。目前,該平臺應用于遼陽縣氣象局業務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值班人員的工作效率。
1 平臺簡介
遼陽縣鄉鎮預報精細化發布平臺集鄉鎮天氣預報訂正和農村應急廣播系統發布功能為一體,實現了在平臺上訂正各鄉鎮天氣預報,并通過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分鄉鎮發布天氣預報。平臺的優點在于能夠簡單快捷地發布各鄉鎮的精細化預報,大大減少了縣級綜合崗值班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平臺功能介紹
2.1 3種方式完成鄉鎮天氣預報訂正
一是根據訂正表進行系統訂正。根據遼陽縣各鄉鎮氣溫與遼陽縣本站溫度之間的差值制定訂正表,通過輸入本站最高、最低氣溫,點擊“系統訂正”即可實現根據訂正表自動生成其余14個鄉鎮最高、最低氣溫,并在預覽窗口中顯示。二是根據預報經驗人工訂正。預報員可在系統訂正后進行人工手動訂正,在預覽窗口中修正數據即可。三是根據遼陽縣鄉鎮天氣預報訂正網頁訂正后得到的預報數據表格進行導入,并顯示在預覽窗口中。
2.2 鄉鎮天氣預報的快捷精細化發布
通過以上任意一種方式訂正鄉鎮天氣預報后,點擊“保存”,再點擊“精細化發布”按鈕即可實現鄉鎮天氣預報的精細化發布(圖1),平臺界面如圖2所示。
3 平臺開發的意義
根據業務要求,每日早、晚通過農村廣播系統播報的天氣預報信息要求達到精細化。因此,若不使用天氣預報精細化發布平臺,業務值班人員要在內網電腦上完成15個鄉鎮的預報訂正并記錄訂正結果,再逐一修改農村應急廣播系統語音節目管理中對各鄉鎮的發布內容。完成此項業務至少需要10 min。
本平臺主要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設計開發,可以實現在平臺上完成訂正和發布。操作簡便,點擊“訂正”和“導入”即可實現導入訂正結果,之后再點擊“精細化發布”即可完成全部過程。從工作效率上講,本平臺的開發使本來10 min左右的工作量縮短至十幾秒,大大提高了縣級綜合崗業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尤其在重大天氣過程或業務繁忙期間需要發布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天氣預報時,更能充分體現該平臺便捷、快速的優勢。
4 平臺推廣的可行性分析
4.1 適用性廣
本平臺主要是針對鄉鎮精細化信息的快捷發布而設計,適用于各縣級綜合崗業務和市級服務中心,并且在有大喇叭發布工作要求的部門均可適用,適合在多部門推廣應用。
4.2 電腦系統環境簡單
遼陽縣鄉鎮預報精細化發布平臺無需安裝,只需要將程序文件及參數文件存放在計算機中,設置好文件讀取路(下轉第198頁)
(上接第195頁)
徑即可使用。但對導入的文件有嚴格的格式要求,在調整參數文件的格式后,不同單位間均可以正常使用,同時建議在64位計算機上使用(在32位計算機上使用可能會導致平臺界面顯示不全)。
4.3 預報訂正模式多樣,滿足不同縣局要求
不同縣局鄉鎮天氣預報訂正采用不同的方法,主要分為以下3種:一是采用訂正表進行訂正;二是依據預報員經驗進行訂正;三是制作訂正平臺,同時導出訂正結果。遼陽縣精細化發布平臺的設計同時滿足了上述3種訂正方式,可以將訂正結果進行大喇叭精細化發布。因此,尤其適合推廣到縣級單位。
5 平臺缺點以及改進之處
本平臺制作天氣預報時默認各鄉鎮的天氣現象以及風速風向是相同的,只對溫度進行了訂正,而針對各鄉鎮存在的不同天氣現象則無法修改。目前,該平臺主要針對鄉鎮天氣預報精細化發布,后期可嘗試根據業務要求增加發布其他精細化內容的功能[4]。
6 參考文獻
[1] 郎強.災害天氣預警終端的設計與實現[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8.
[2] 陳往溪,張翼,周偉隆,等.氣象災害預警廣播系統集成技術[J].廣東氣象,2007(2):44-46.
[3] 葉順海.縣級農村應急廣播的實現[J].中國有線電視,2013(4):510-513.
[4] 李仁德.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建設方案探討[J].中國有線電視,2014(1):1302-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