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杰
【摘要】高等院校的工作目標,便是為社會輸送更多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時代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現階段,各行各業在發展時,為了適應社會需求,都在不斷地做著行業上的創新。為此,企業便呈現出了多人才的極度需求。為滿足社會需要,高等院校必須進一步完善會計學的知識結構,以及概念與案例的完善。本文,以社會人才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立足于現代會計學有關課程教學方法與原理。以期通過本文,能夠指出當前國內會計學人才培養問題,找出解決對策,從而為國內的會計業發展,做一定的指導。
【關鍵詞】多層次人才 培養目標 會計學 教學改進
一、多層次會計類人才培養目標分析
學者以不同視角,看待事物的發展趨勢,從而定義社會的走向規律,會計學者是這樣定義人才培養的:人才培養的本質是完全相同的,都是由知識傳輸體,為學生構建豐富、充沛的知識結構,之后面向學生的素質結構、能力結構、知識結構進行全面的灌輸。期望用這種方式,實現本質定義上的人才培養。這是體現現代教育觀念及教育思想的重要渠道。
在傳統會計學培養上,教師多將學生的就業需求,作為學生的培養方向。社會需要應用型人才,那么高校便培養應用型人才。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那么高校便培養復合型人才。但是,社會需求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受科技、經濟、文化、政治等眾多要素影響,隨著各類生活領域中的建設變化而變化。因此,許多時候,當學生步入社會、接觸社會、融入社會中,學生便會被社會所淘汰。如果學生在融入社會過程中,沒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沒有自己的學習方式,那么學生很有可能會出現無法融入社會。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經濟建設,及人才培養的本質初衷。而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掌握簡單知識、技能的人才。同時在環境變化背景下,對人才的需求也呈現了復合型及時代型的建設需要。可見,多層次人才所具備的特質,往往需要多層次人才在培養過程中,養成良好的三創意識與能力。借助系統化的培養方式,完成兩個甚至是多個專業技能的掌握。
二、國內現階段會計類人才需求狀況
大數據及互聯網等信息類技術,是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其中互聯網+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會計行業的進步,是會計行業新興技術的重要支持,能夠為會計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多層次會計人才培養方向,必須建立在社會的實際需求。也就是必須學習新時代的科學技術,加強信息化融入,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思維。這樣,多層次的會計類人才,才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數據挖掘、云計算都是會計處理工作中,常用的處理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會計數據預測的精準程度,以及分析能力。為適應這種需求,高校必須在授課中,將大數據、財務共享、云計算及信息技術有關知識,全部納入會計課程,作為人才培養的基礎知識。
三、當前國內會計類人才在培養過程中突出的矛盾與問題
(一)目標過于同質化
當前,國內高等教育早已步入大眾化,其中多類型、多元化與多層次高校成為了這個時代所特有的教學特色。不過,深入來看,會計專業在人才的培養方向與目標上,卻呈現出了明顯的同質特性,并沒有將教育特點、層次類型、社會需求,作為各自的培養特色。現階段,國內會計類教學機構可以分為專、本、碩、博等層次。此外,同一層次當中,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差別。如本科中,便存在著重點、普本、二級本科、三級本科及成人本科等層次。不同層次級別的學校,在培養人才時候的目標本應該不同。不過事實上,這些學校在培養會計類人才的時候,卻并沒有明確培養目標的差異。雖說,專科類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明確了其培養的需求與方向,注重應用類型的會計類人才培養。但事實上,在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上,專科與本科類的會計人才培養在內容上,卻呈現出同質化的現象,并沒有實質的區別和差異。
(二)培養方向非常籠統
現階段,國內會計類專業培養學生的目標,大多數為培育出符合現階段,國內市場經濟在建設中所需要的人才。也就是會計類人才應德才兼備,且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能夠熟知國內會計法規的同時,還要具備問題的分析、解決與決策能力。不難看出,籠統,片面的培養目標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學機構的培養困擾。雖然在一些具體描述長,存在著細微的差別,但是從其本質目標上來看。會計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都是將專才設置為教育培養的目標,忽視了通才的培養價值。這種適應范圍較小的培養結果,必然無法滿足社會實際需求。此外,籠統的培養方向,同時也導致,學生在步入社會時,所掌握的技能過于片面。學校培養方向太過籠統,也不能提現各個高校的不同教學特征。當然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專科與本科中,碩博同樣也存在著這種教學問題。
四、當前國內會計學所應發展的方向與目標
(一)用需求化的培養方式,培養會計類人才
1.圍繞國際需求建立培養需求。會計國際化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已呈現出不可逆轉趨勢,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也正在積極地搶占中國市場。因此,國際化會計人才在我國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當然,并非所有階段與層次的會計人才,都應將目標定位到國際化人才培養標準。國際化會計人才的來源,應從本科以上的階段開始。此外,這類大學必須具備良好的科研教學基礎,在國內外,具備很高的知名度才行。在國際化會計類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同時注重跨文化交流、理論知識、實踐技巧的教學。
2.圍繞中小企業發展需求培養會計人才。作為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中小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專科及地方本科應面向于中小企業的需求,積極的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將培養目標定位至,中小企業的應用型人才。在會計課程中,增設地方特色課程,提高課程容量。此外,還要增設如稅務會計、納稅申報等課程。以便學生在中小企業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二)用未來化的培養方式,培養會計類人才
現階段,國內大部分高校都將現成類人才,作為主要的培養對象和培養方向。也就是說,上崗就能工作的人才,在我國是非常受歡迎的。不過,這對環境相對閉塞,缺少實踐機會的高校而言,是難以順利完成的。高校應將未來型人才,作為高校人才素質建設的重要方向。學校開展會計教育的本質目的,并非是將學生訓練成,畢業后,第一時間就可以就業的專業類會計人才。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學習能力,用以培養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培養目標,不僅是人才培養方向與目的,同樣的,培養目標也應是人才的最終培養結果。培養目標的確定,是會計類課程開展的基礎,同時也是確保課程培養質量的根本保障。現階段,國內會計專業招生數量非常多,大量的在校學生是社會發展的潛在生力軍。學校應當結合社會需求與自身實際情況,為學生劃分正確的培養方向,這既是社會人才的培養起點,同時也是學生成才的重要環節。
五、多層次會計類人培養教學的改進對策
(一)更新會計教學理念,加強會計人才的目標培育
會計類專業,在開展多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時,首先要做的便是,嚴格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當然,保持自身教育特色也是這一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學校不僅要將基礎知識學習,作為學生成才的基本動力,同時還要將更大范圍的專業知識,與學科知識,納入和引到會計的課程當中。既學生必須具備經濟管理、計算機、機電、光電等知識,增強會計類人才的管理職能,加強會計類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提高業務績效。為此,學校首先要確立培養目標,圍繞會計學科,建立系統化知識體系,將電子信息、機械制造及光電技術整合而成,現代會計人才的必須基礎課程。從而培養學生在滿足自身發展規律的同時,掌握計算機、財經法律、稅務能力、審計能力及會計基礎知識等。同時,還要確保會計專業學生,能夠熟練的使用專業知識和掌握國際化會計準則制度[5]。了解各類會計軟件的應用,具備較強的英文對話交流水平,且在實務工作中,能夠發揮會計人才的最大價值。兼具社會責任及職業道德。
(二)重整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不僅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同時對于課程結構與教學方案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高校在培養會計類復合型人才時,還要對課程結構與教學方案予以優化、重整。這既是會計人才培養的重點工作,同時也是會計人才培養的難點工作,以便為企業輸送更符合實際需求的人才類型。
高校會計學課程,在教學方案中所注重的,更多的是專業知識輸送,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要明確理論與方法。當然,法律、稅務、金融、經濟與管理的知識,同樣是學生的技能基本需求。在信息時代來臨之際,高校應側重于信息化的教學,融合信息化教育,實現學生成本管理與會計核算技能的養成。此外,還要確保信息技術與會計學科的深度合作,把信息技術,作為會計課程的基礎課程,結合兩者之間的聯系,共同打造現代人才培養的基本內容。這樣,高校所培養出來的會計人才,才能夠體現出不同階段,及不同時期對于會計類人才的各項需求。這種方式,既能夠打開學生的學習視野,同時也能夠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不同需要。
六、結束語
由傳統人才培養的單一項轉變為多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方向,用來加強會計類人才的綜合能力。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豐富且扎實的基礎素養。同時也需要學校更新傳統會計學教學理念,跳出傳統教學模式。當然,作為一項關系到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的重大工作,國家也應予以更多的支持,為會計類人才培養,提供一切必要條件。這樣,才能確保社會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孔敏.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20):100-101.
[2]曹偉.會計學科的發展瓶頸和發展建議[J/OL].財會月刊,2017,(01):3-9
[3]齊殿偉.會計學專業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6,(06):114-119.
[4]談仁娟.會計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對策[J].山西農經,2016,(03):88.
[5]范瑩瑩,宋夢嵐.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三本院校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02):222-224.
[6]景亞萍.地方財經類院校大學生綜合能力評價與培養體系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
[7]郝雅琴.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8]姚美娟,馬德林.中外高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3(04):77-80.
[9]唐楊五洲.優化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6(03):38.
[10]張婧,邢維全.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供需差距的實證研究——以天津市為例[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4,17(0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