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芩
【摘要】近年來,科研經費的使用普遍遭到質疑,個別問題相對突出,影響比較大,嚴重影響了科研項目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地位。本文從財務管理的角度,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希望能給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工作提供一點思路,以期管好用好科研經費,實現偉大的科技強國夢。
【關鍵詞】財務 科研項目 經費管理
隨著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我國正逐漸由中國制造轉換為中國創造。其中的科學研發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核心技術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至關重要,而科研經費是完成這一過程的重要保證。進一步加強科研項目經費使用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有效降低科研的成本費用,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益,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一、科研經費面臨的問題
(一)科研經費來源多樣性
通常科研項目經費渠道并不單一,不同的資金來源對應不同的資金管理要求,這在某程度上增加了財務人員工作的難度,判斷各項開支與具體項目的經濟關聯度、合理性變的很難,邊界不明顯。
(二)項目的具體報銷單據并不反應真實業務
在具體項目經費核銷中,報銷單據并不真實對應單據載明的經濟業務。從財務角度講,讓財務人員來判定票據所載內容同項目的關聯度變得困難,實際上科研經費被挪用,諸如搞基建、用于征地補償、改善工作條件,用于個人消費等等,科研經費被當成了唐僧肉,誰都想咬一口,各種截留和擠占時有發生。
(三)科研項目的問責難、懲戒輕
一般來說,如果項目進行過程發生問題了,處理方式一般是停止資金援助、抽回相應資金,或者特定范圍內的通報等等,追究責任人相應責任的情況并不常見,顯然,各種違規左出右現就不奇怪了。
(四)科研人員片面地、想當然的以為科研經費是自己拉來的,怎么支配應自己決定,科研經費的使用旁人無權干涉
于是把非科研消費開具科研項目發票,致使科研經費支出沒能全部真正用于科研用途。且很主觀的認為審計、驗收工作是財務人員的職責跟科研不搭邊。片面的認識導致使用經費時缺乏計劃,相關財務知識的匱乏導致票據很不規范。
(五)項目進度與財務管理不同步
科研項目需要科研經費來支撐,經費是項目的生命,通過經費控制來調控科研項目,進而通過經費管理來控制項目進程,否則極易出現項目未結時經費就已經捉襟見肘,或者項目完成,但是賬目沒結,長期掛賬,結題不結賬,經費長期閑置,甚至于成了某些人的提款機。
(六)內控監督不健全
科研經費使用上的內控不全、監管監督乏力??蒲袉挝恢贫ǖ挠嘘P制度一般都會向項目傾斜,比較容易忽視經費使用管理的規范性和相應的監督機制建立。審計、監督環節基本就是走走過場,并沒有真正有效的監督,特別容易出現混亂的情況。
二、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要充分認識合理、科學的編制科研項目預算對科研項目成功實施的重要意義
科研單位要篩選最有價值的項目上報審核。積極爭取科研經費支持。嚴格科研項目立項程序,讓那些優秀的項目脫穎而出,把科研資金用好管好,發揮科研資金的最佳效益。
(二)科研項目經費要單獨核算,單獨管理,不能跟別的資金混在一個盤子里
根據經費來源渠道設置專門賬戶安排專人來管,按項目歸并各種支出費用并核算。
(三)內部監管審計部門要主動靠前,強化執紀監督審計力度
要真正管起來,避免出現說起來比較散,管得的時候有點軟。對項目要嚴格審查審核,從根源上杜絕魚龍混雜的情況。要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整改,真正的把執紀的戒尺拿起來,加大震懾力度。
(四)要強化對財務人員的專業培訓,建立健全財務制度
定期對財務人員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提高財務人員能力和素質,逐步完善相關會計規章制度,細化科研資金管理制度。對每一個專項都要單獨核算,從嚴審核相關票據。
(五)強化對科研人員的相關會計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做到能知能會,使科研人員自覺遵守法紀
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要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力度,通過定期不定期的培訓、宣傳,讓廣大科研人員深刻認識守法遵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證每一筆經費使用都合理、合規、合法。
(六)強化項目結題管理
要在科研項目結束并驗收通過之后,及時結題并做好相應項目經費結算工作。切實加強對結余科研經費的管理,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對結題項目結賬時限和結余項目資金具體用途做出嚴格規定,做到應結盡結。
(七)強化外部監督,保證科研經費合理使用
為避免科研資金的不合理使用,保障科研資金安全,審計、科技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隨時、隨機對科研項目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抽察,對違反相關規定使用科研經費的要重點檢查,堅決禁止以各種虛假名目外撥科研經費的情況,對發現的問題要依照相關規定及時查處,對造成經濟損失、影響惡劣的要依照相關法律追責。
參考文獻
[1]何朝輝.科研事業單位科研項目財務管理探析[J].中國外資,2014.12.
[2]陳俊清.科研事業單位科研經費內部控制的深化思路及實施要點[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1):47-49.
[3]解希民.科研經費去哪了.國財經報,2014年3月11日,兩會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