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商務小額貸款是互聯網金融的一部分,在阿里巴巴的帶領下,電子商務小額貸款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前景非常好。中國互聯網金融剛剛起步,所以國內關于互聯網金融的研究還非常少,理論上,國內學者對“電子商務小額貸款模式”的研究更加少。所以,本篇文章在這種研究方面有著一定的作用和積極意義。本文首結合案例對裸貸租寶小額貸款的經營模式進行分析,總結出裸貸租寶電子商務小額貸款模式存在的風險。最后,基于基于調查和研究成果,與我國宏觀政策和經濟環境進行結合,對我國電子商務小額貸款問題提出建議,以期使我國電子商務小額貸款的發展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金融 綠色經濟 途徑
電商金融的興起是我國電子商務金融發展歷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著眾多優勢,如成本低、大數據支持、高效等,并且能在廣大群眾中獲得一個良好的口碑,電子商務金融的代表阿里巴巴集團,在上市之后于金融業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電子商務金融屬于現代信息化的產物,因為發展時間短,所以并沒有一個可靠全面的理論體系,而小額信貸業務屬于電子商務金融內部理論的一個分支,所以,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分析。本文針對對電商金融信貸業務的功能進行分析,并且對這種金融模式的優劣勢和將要面臨的風險進行深入探討,對劣勢提出一定的建議,對電商小額信貸公司今后的發展做出一個預測。通過對這個選題的分析,對我國有前途的金融活動進行總結,從而為我國的電商金融發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一、基于電子商務小額信貸的發展案例分析
(一)阿里信貸的發展歷程
阿里巴巴小額信貸于2010年6月成立,而它的發展卻可以追溯到2002年,也就是成立“誠信通”的時期。阿里巴巴小額信貸的公司有著獨立運行、數據沉淀和合作積累三個過程。數據沉淀和合作積累的發展為之后阿里巴巴小額信貸公司的獨立發展和光明前景建立了基礎。
1.客戶的收納與數據的沉淀。阿里巴巴在2004年3月提出了“誠信通”指數,將評估的結果進行了量化、數據化,并且這個指數還關乎會員企業的信用情況,是阿里巴巴信用評級模型的最初形式,這為之后的大數據征信系統的建立提供了依據。到2016年,天貓雙十一全天的交易額已經達到了1207億,一天內物流訂單一共達到6.57億件,達到了歷年最高。阿里巴巴將所有客戶的原始交易數據全部都進行一定的存儲積累,將這些客戶數據與阿里云的數據相結合,從而對之后的阿里巴巴小額信貸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電子商務在2016年得到了迅速發展。阿里巴巴也因此有了大量的交易數據。
2.大數據的實踐。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寶是阿里巴巴對金融行業的第一次涉足,對用戶交易數據有了初步的積累。在進入金融行業后,阿里巴巴在2007年開始與建設銀行合作,推出了貸款業務。在這期間,阿里巴巴開始建立了一系列的客戶交易數據庫系統、金融服務信用評價體系和風控模型。阿里巴巴與銀行建立合作,來給阿里巴巴生態系統內的賣家和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服務。阿里巴巴提供客源給銀行,并且是銀行的信息供應商,可以幫助銀行進行前期信用評級等。在這種合作中,阿里巴巴的平臺也將會發展的更好,經營環境更加完善。
3.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和小額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阿里巴巴在2011年于重慶建立了小額信貸公司,注冊資金十億元。阿里巴巴小額信貸運用多種模式,如標準化流程、網上申請和數據處理等,為阿里巴巴生態圈和幾大平臺的會員群等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線上金融服務。阿里巴巴小額信貸基本都是單純的信用貸款,發放貸款的時間間隔十分短。這解決了一些小型企業因沒有財報、抵押和無法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金融服務的問題。在公開的數據中,可以發現阿里巴巴小額信貸截止到2015年12月30日發放貸款的數目已經達到了一百億元,客戶的數量已經達到了64萬,而壞賬率不足1%,年化貸款利率大約為17%~18%。在2014年,阿里巴巴小額信貸的利潤已經達到了3.6個億。其中80%的貸款人為80與90后的企業主。
(二)阿里小額信貸存在的風險
1.相關政策的不確定性。阿里小貸公司目前在發展中的定位和身份區別于一般情況下是傳統小額信貸公司。當代社會是一個市場利率化、加快推進金融改革的重要時段,政府正加緊改革市場經濟,阿里小貸公司通常是通過網絡程序來審批和發放貸款,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機構在監管上存在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所以監管部門根據其這一特殊性認為其發展路徑模糊,沒有清晰的定位,認為其不具有金融機構企業地位。這也導致了小額信貸公司的法人資格難以確立。所以即使阿里小貸公司被認定是小額信貸公司,但是它和一般信貸公司的身份區別很大。當然,小額信貸公司需要轉型,針對這一情況,監管當局認為小額信貸公司轉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它必須擁有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股東,可以是最大股東,也可以是唯一股東。除此之外,小額信貸公司是我國在進行市場經濟改革和金融改革的一個產物,而且是一種階段性產物,再加上其萌芽時間較短,所以在法律層面上也缺乏足夠的法律法規去給它進行一個定義上的歸屬。如果阿里小貸公司轉型就需要找到最大股東向銀行轉型,所以這也給小額信貸公司帶來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2.自有資金來源的限制。小貸公司發展受到諸多影響,有本金和稅收。小貸公司在稅收這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約。因為它要肚子承受巨大的稅收,這種成本是相當大的。除此之外,我們知道經濟是基礎,所以資金的充足決定了小額信貸公司是否能夠擴大規模、繼續良好的發展。因此小貸選擇了資產證券化、理財產品和信托融資等方式來增加資本。因為它們在銀行瘋金融機構中的融資完全不能滿足公司發展的需要。再加上阿里小貸的本金很少,完全不能夠和傳統銀行相比,所以這也給它們的發展帶來了許多不好的影響。雖然上述三種方法可以為小貸帶來一定的資金,但是其具有的高資本也是一種缺陷,而且銀監會掌握了足夠的主動權,他們可以隨時停止,所以這種方法會面臨很大的政策風險。所以小額信貸公司要想辦法擁有足夠的資金,為自身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否則這兩種約束會困住小貸公司的發展。
3.數據所帶來的客戶群限制。雖然阿里巴巴集團為小貸提供了數據,幫助了其發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其發展。所以阿里小貸要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模式,因為阿里巴巴集團向大眾提供的是消費和服務,這也導致了小貸的貸款人群的狹隘性,只能局限于產業鏈的銷售和消費,不能很好的涉足產業鏈的生產、研發和物流等環節。所以小額信貸公司根據其掌握的電子商務平臺去經營其發展模式就會陷入客戶群限制弊端。雖然大型制造業可能不會受到這種約束,但是作為未來的阿里巴巴會員企業,阿里小貸要尋找更多的產業鏈,在未來實現所以企業的金融服務。
二、電子商務平臺小額信貸的發展對策
(一)銀企合作共贏,共享小額信貸市場
要做到銀企的合作共贏。資金很重要,但作為一種服務業,其服務態度也必須良好,如果具備這些就可以輕松獲得小額信貸。所以目前很多普通小微企業都希望銀行能夠出資,然后再通過大型電商平臺數據來發展,控制其信用風險。譬如阿里金融和中國工商銀行在高級網商貸項目就進行了合作,充分發揮工商銀行提供資金、阿里金融提供擔保和風險評估的作用,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會。但是,如果放開視角,就會發現這樣會形成一些嚴重的后果,比如缺少市場競爭力和壟斷的形成。
(二)電商銀行化,爭取信貸客戶資源
平安銀行和民生銀行等一些股份制較低的銀行會為小額信貸提供廣闊的市場,利于他們在這個激烈的市場中謀求發展。因為這些銀行開發關于自己的一些數據平臺,可以優惠很多小微企業,同時也減少了壟斷形成的可能性。因為傳統銀行和電商企業也會形成很強烈的競爭。比如阿里巴巴集團,阿里巴巴所具有的余額寶和招財保夜晚等一系列的阿里小貸銀行牌照的發展潛力很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傳統銀行造成威脅。
(三)政府應加強對電子商務小額信貸的引導與監管
小額信貸是服務小微企業,所以政府還要對其稅收進行減免,給予其一定的優惠,降低發展成本。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監管局要清晰的認識到小額信貸在金融方面的重要性,它可以改善金融環境,從而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所以監管局要轉變之前的思路,將其地位擺在與金融機構同等的位置上。因為阿里小貸建立自己的信貸體系的這一方法值得借鑒,我國人民銀行可以汲取這種利用阿里巴巴的信用積累和交易來建立自己的信用體系的方法。所以人民銀行要整頓金融機構的信用體系,同時結合監管局在對待小貸的監管方法來完善征信體系。通過改變監管技術,在官方的征信體系中,接受第三方支付機構征信體系,為服務金融機構來提供信息資源共享,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所以對于阿里小貸在跨行企業中的經營特點要仔細研究,學習其技術,建立統一征信平臺,鼓勵創新,通過標準化的平臺來確保風險的可控性,提高監管的可控性。
(四)吸收高端金融人才,提升競爭力
因為電商企業擁有許多的高科技人才,但是對于金融服務的人才比較缺乏,所以在金融這一領域要加大力度,吸引高素質金融人才。使金融電商持續發展。通過與高校合作來健全企業在這方面的不足,積極吸納人才,在評選人才時要優先考慮金融領域人才。同時不能忽視了企業內部人員,加強對他們的金融知識培訓,提高企業金融服務能力,還要積極鼓勵企業員工開發新的金融產品,挖掘客戶的真實需求,以此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本文結合理論和實例來分析我國的電子商務小額貸款。對于其定義、發展背景和發展現狀,本文在微觀層面用一系列的案例來解析其優勢和風險,詳細的介紹了我國電子商務小額貸款,這一模式在我國正在發展,所以根據其優勢和劣勢來得出了結論。電子商務小額貸款現如今是一種新型的金融模式,它的出現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比如緩解我國小微企業的信用問題,并且為小微企業尋求了一種很有效的渠道,促進其發展,解決了我國金融行業信息的不對稱。和之前的金融行業發展方式完全不同,促進了我國金融行業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邵佳穎.電商小額貸款的信用評價及風險控制[J].財經界,2017,(07):115-117.
[2]禹亦歆,劉征馳.網絡信息披露、大數據評級與電商小額貸款[J].管理現代化,2016,36(04):10-12.
[3]陳彩霞,石春,程明雄.基于FICO信用評分模型的電商小貸信用評價分析研究[J].現代商業,2015,(26):34-35.
[4]卓賢.網絡信貸風險的因應之策[J].新經濟導刊,2015,(08):77-81.
[5]蔡宇婷,鄧嘉琪.電商小額信貸的風險及防范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5,(13):219.
[6]鄧傳紅,張慶.電商融資風險及防范——以阿里小貸為例[J]. 財會月刊,2015,(18):45-47.
作者簡介:楊亞龍(1996-),安徽毫州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