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淵婧 張磊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與產品市場的變化,廣大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由標準化、統一化轉向個性化、及時化、便利化,這就要求企業改進供應鏈管理的模式與方法,與業務伙伴形成合作關系,實現信息的共享,在為消費者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降低成本,以使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本文從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內涵與意義入手,為當代企業如何進行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措施。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 內涵 意義 措施
一、供應鏈管理的內涵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與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高風險、相對封閉、集權式的傳統管理模式已不再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的需要,在市場的巨大壓力的推動下,供應鏈管理的思想與模式隨之產生。供應鏈管理是指通過現代先進科學信息技術將產品供應鏈上所有業務參與者相應負責的業務活動聯結起來,從而有效地管理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包括原材料的購進、產品的生產制造、經銷商的傳輸以及消費者的購買等環節,由此實現降低整體成本與提高消費者滿意度的雙贏局面。供應鏈管理并不是單獨針對供應廠商,而是囊括了處于供應鏈之中的所有相關企業,它注重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強調通過合作來獲取各方面準確的、有效的市場信息,以此來提高企業生產、運輸以及銷售的效率,從而促進各企業的發展。
二、供應鏈管理的意義
(一)降低企業各項成本
在傳統管理模式下,各企業間相互孤立,生產商大規模生產標準統一的產品,貨物積壓嚴重,庫存成本高,運輸商由于有效信息的缺乏而使貨物傳遞環節重復、繁雜,物流周期長,不僅時效性差,還提高了物流成本。實施供應鏈管理后,通過采購、精細生產、庫存、運輸等一系列運作流程將生產商與消費者間接關聯,實現處于供應鏈中的生產商、運輸商、經銷商以及零售商的一體化,通過信息的傳遞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使生產制造商能夠在適當的時間生產出適量的產品,并由運輸商通過經銷商、零售商及時送達到顧客手中,這樣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也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各項成本。
(二)提高對顧客的服務水平
在傳統管理模式下,供應鏈中各企業的目標不一致,可能會出現矛盾。例如,在某些環節中,生產商可能要求要在準確的時間進行交貨,而經銷商商可能為降低其庫存成本,或者由于它還是其他供應鏈中的一部分,忙于其他事務而無法按時去取貨,雙方就會產生沖突。其次,零售商可能錯認為便宜的商品銷路好,于是一味的壓低價格,給經銷商與生產商形成了巨大壓力等,這一系列情況都導致供應鏈上的各參與者相互對抗,缺少合作意識,降低了對顧客的服務水平。而在供應鏈管理中,所有參與者以顧客需求為出發點全面管理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它們相互合作,共享信息,尋找新的經濟刺激點,開發新型產品。此外,供應鏈管理模式要求大家共同管理庫存,分擔成本,避免業務流程重復,全面縮短時間,降低總體成本,及時為顧客提供其所需要的產品,由此改善了服務質量,提高了服務水平,也有利于各業務伙伴的發展。
(三)增強企業競爭力
在傳統管理模式下,企業采用集權式管理的方法,開設專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某幾種產品,注重生產的穩定性。企業間呈相互競爭的關系,為了最大效度地占有市場,不斷擴大業務范圍,逐漸形成“縱向一體化”的管理模式,結果會增加企業投資負擔,使企業在每個環節都新增了許多競爭對手,業務跨度過于寬泛而難以對某一方面進行精細化研究,最終可能會在每一方面都被其他企業所超越,面臨破產的威脅。而在供應鏈管理中,企業均處于同一數據平臺中,共享高質量、時效性強的信息,共同進行科學有效的決策,更新方式、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由競爭走向合作,從而增強了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競爭力。
三、供應鏈管理的措施
(一)加強供應鏈中企業間的合作關系
目前處于大數據時代,單個企業無法做到面面俱到,自己包攬所有涉及到的業務。因此,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業務繼續經營下去,增強該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提高核心競爭力,而剩余的業務可以通過與供應鏈中其他企業相互合作來實現。如此以來,不僅能將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的需求與供給相結合,互相取長補短,還能夠使各企業以團隊的模式有效解決問題,共同進行戰略的規劃,提高整體團隊的競爭力。此外,企業還應通過技術革新、吸納優秀人才等途徑積極發展成為核心企業,通過對上下游企業間的篩選來尋找合適的業務伙伴共同建立戰略聯盟,形成供應鏈。
(二)優化運作供應鏈管理
在選擇合適的業務伙伴建立合作關系后,供應鏈中所有企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共同優化供應鏈。首先,要縮短供應鏈中各節點的時間。各企業要盡可能地近距離布局,實施新的物流管理技術,規劃車輛送貨路線,減少運輸時間;經銷商、銷售商要較精確的預估出訂貨提前期,給予生產商、供應商充足的時間備貨,使其在需要的時候能準確送達,避免不必要的等待時間。其次,要有適當的庫存策略。在以往的傳統管理模式下,往往是由生產商自己來管理庫存,在年初預計本年所需要的所有原材料數量,訂購后將其放入倉庫中,在需要的時候從倉庫中提取,這樣不僅大大增加了庫存成本,而且原材料固定,生產模式僵化,難以實現創新。因此,要優化供應鏈管理,必須采取適當的庫存策略,可通過供應商管理庫存這一模式來解決問題。庫存由供應商來管理,在生產商需要的時候提前告知供應商,由供應商及時送達,且在生產期間,供應商可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改進原材料,避免因原材料不變而使產品固定老成,被市場所淘汰。此外,供應鏈中的各企業要學會信息共享,共同調查、分析市場變化情況,及時改進戰略、戰術計劃。銷售商要將顧客的需求準確適當的反映給上游企業,使其生產出被市場所接納的產品。值得注意的是,企業間信息的傳遞要避免出現“牛鞭效應”的現象,不斷的擴大、扭曲顧客的需求信息可能會導致大量產品滯銷、庫存積壓、缺少流動資金等后果,使各企業處于高風險之中。因此,供應鏈中各企業信息的傳遞流程要規范,內容要準確,控制要嚴格。
參考文獻
[1]霍明.供應鏈管理模式下庫存控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4.
[2]楊德宏.供應鏈管理理念的演進[J].信息與電腦,2011(2).
[3]劉泳.提高我國供應鏈管理水平的思考[D].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