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淳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仍存在實效性不明顯的情況,吸引力不強是一重要原因。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的因素主要涉及社會環境、教學主體(包括教師、學生)、師生互動等方面。反思這些因素,加強和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可以從營造良好氛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進課堂管理和完善考核辦法等方面著力。
關鍵詞: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1 — 0155 — 0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內容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1〕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顯得更加緊迫和重要。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不明顯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功能的發揮。觀其成因,吸引力是一大關鍵,筆者試圖對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的因素作一梳理和探討。
一、環境的因素
(一)學科發展受限,教師活力不足。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結構還存在缺陷。主要體現在教師數量不足、教師專業背景差異化較大、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不平衡等。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擴大,高校擴大辦學的力度也在加強,為適應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需要,高校的辦學目標和定位也發生了變化,一些新興的院校和專業為了搶占生源、增強辦學實力和擴大社會影響力,重點在于打造特色鮮明、市場需求大、發展前景好,生源好的優勢學科,一些老牌高校為了提升整體辦學實力,往往把目標定位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上,他們關注的則是打造引領學校發展的龍頭專業,建設博士點、碩士點,研究所、重點實驗室。而對于基礎學科、公共學科,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注相對顯弱,這也直接導致了這一學科在人員編制、教師引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從結構上來看,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明顯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趨勢,一方面是年齡大的老教師和出入職場的年輕教師居多,另一方面是高職稱的和低職稱的多。再有就是同一單位教師專業背景的差異化較大,有些甚至同一學科也存在。這直接導致對課程的把握、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出現較大差異。
(二)學科地位邊緣化,社會關注度和認可度不高。
在經濟全球化的帶動下,文化和信息全球化發展極為迅速,引發的各種社會思潮,對于高校思想領域的攻擊和影響更加猛烈,在高呼教育國際化的口號下,崇上自由、個性、現實等觀念興起,而在此外衣下暗藏的則是自由、功利主義,以及拜金、尚奢、享樂等扭曲盲目的價值觀對于傳統意識形態的挑戰。出現了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質上的誤區,一些人或已忘卻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灌輸意識形態的政治工具,這門課可有可無,或認為不上這門課,才能不受思想上的束縛。還有一些人則認為,像思想政治理論課這樣的課程,一直在強調,一直在抓,但總抓不好,只要完成教學任務,保量交差就行了,“只教書不育人”的情況還是存在,等等。這一點在一些老牌高校名校表現得還不算明顯,在一些辦學層次和水平相對較低的院校比較突出,甚至在這些學校還存在“只有在專業上不行的老師,才去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錯誤認識。
(三)準入機制存在缺陷,有部分教師非專業化。
確實如此,在過往一些院校,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選用上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也因為公共課這種只需要照本宣科就能上好的課,把一些專業水平不高的教師,調到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另一方面一些行政干部,為了評職稱(在一些地區思政系列的職稱條件相對較低)需要課時量時,少數沒有專業背景和一定教學經歷的干部(雙肩挑的除外),也進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隊伍中。
以上因素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的機制性外因。缺乏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和教育環境,缺乏一支理想信念堅定、業務精良,樂忠于教育事業的教師隊伍是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吸引力的因素之一。
二、教師的因素
(一)教師自身能力素質欠缺。
總體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多都是正真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品德高、修養好,理論功底扎實,教學水平高超的。但仍有一部分能力素質較弱的。從一些學術研究和調研的情況來看,主要是三類,一是 “多數教師講的是“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他們受自身專業素養和知識結構的局限,理論功底不扎實,現實解釋力不強”問題吃不透,講不深。二是“少部分教師講的是“無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課。他們雖然專業功底較好、學有專長,但卻是讓課堂定位跟著研究跑,講宗教、講文化、講西哲、講西經,唯獨不講馬克思主義”。三是“也有極少數教師講的是“反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課,他們借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堂攻擊馬克思主義,或者聲稱要“用馬克思的方法解構馬克思的結論”,或者用無概念、無邏輯、無歷史的“三無產品”排斥馬克思主義”。〔2〕
(二)課程內容和形式變化快。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名稱、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程改革的方案也有調整、反復甚至再調整的情況。駱郁廷教授認為,這種對課程設置反復多變的現象,不僅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相對穩定性”,還影響“人們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相對穩定的實質內容的理解,進而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自信心、學術自尊心、 職業堅定性和教學積極性。”〔3〕另一方面,任課教師對反復調整設置的課程,還來不及作好知識儲備和教學方法轉換的準備,從而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三)職業歸屬不強,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受到環境、體制等方面的影響使得高校教師的職業歸屬感在降低的同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在降低。一部分教師認為教學沒有前途、科研才是在高校安生立命的根本,搞科研有身份、有地位、有效益,拿不到課題的才去上課。一部分教師熱衷于參加社會活動,搞培訓做講座,他們需要的只是學校教師這樣一個方便他們獲得更高價值利益的頭銜。還有一部分,認為自己獲得了一份穩定的職業,現有的知識和水平在這樣的學校足夠了,不需要充電,對新形勢新理論新政策,不想研究不愿改進不思進取,不僅對如何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漠不關心,而且原來的水平也在不斷退步。
三、學生的因素
(一)學習主動性不強。這是當前學生普遍存在的重要問題,一些學生從被動學習的初高中時代,轉向需要主動學習的大學時代很容易就不會學習了。尤其是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學科更是缺乏主動性,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其中之一,對此,我們不得不反思一個問題,就是吸引力是不是單方的,單靠改進教學方式或者提升教學水平就能改善的?
(二)學習功利心突出。現在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習的課程,往往看重的是什么好拿學分、什么好拿高分(為評獎學金)、什么對以后找工作、考研、出國有利就對什么課程感興趣,投入也多。像類似于馬克思主義原理等“傷腦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求高分,但求“不掛”就可以。平時上課“點個名”,考試“瞄一眼”,論文網上“蕩一篇”就是態度。
(三)社會環境負面影響。前文已述,來自社會和學校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些錯誤認識,也對學生不喜歡此類課程產生了影響。面對一門從小就開始進行思想灌輸的學科,到一個能支配自己思想的環境內,在他們意識中自然不愿意再去聽一些“老生常談”的東西。不僅如此,有時他們還容易片面的理解,來自師兄師姐、輔導員、其他專業老師在談及大學學習時,強調“大學關鍵是要抓好專業課”之類的看法。
四、師生互動的關系因素
總的來說,當前,廣大教師在與學生的良性互動方面還是做得很好的,但無原則互相迎合的互動現象也有存在。主要表現在:一是課堂管理上,有的老師對于缺課、遲到、早退漠不關心;對課堂上講話、睡覺、玩手機視而不見。二是在教學方式上,有的老師把課堂當茶館,喜歡用一些低俗另類的興奮點來吸引學生,不僅沒有給學生傳授應該的知識和能量,反而把學生誤導至另一個方向。三是在考核考察上,“平時上課吹牛,考試之前勾題”這些現象十分突出。不僅如此,有些老師平時成績給得分相當高,想方設法給學生開綠色通道。因為這樣的老師,往往能得到學生陣陣掌聲和一致好評,受到學生的假“喜歡”。雖然這樣一種互動,實現了師生雙方共同的利益追求,但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質意義來講,已經大相徑庭。也正是這樣一種互動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的關注點和構建偏離了軌道。
五、反思和啟示
當前,強調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的主要路徑還是關注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但從以上因素的簡單梳理來看,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不但收到體制機制、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還受到教師、學生、師生互動、教學方法和技巧等因素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作用的,所以,要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單單著力于一點是不夠的。筆者認為,可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積極營造良好氛圍。
一是積極通過各種途徑、渠道和措施,尤其是主流媒體和自媒體,構建一種更貼近學生生活、成長和追求的話語體系,把握好意識形態灌輸和德育、素質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外在形式的關系。二是構建這樣一種話語體系,單單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很難實現的,社會、學校、家長、其他教師等等都是關鍵要素。尤其在學生初高中階段即“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抓好德育教育和成長教育,并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比單純的傳授知識概念更為緊迫和重要。三是各級領導、全體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除去強化意識形態工作之外,對于學生在筑牢學生理想信念、科學文化道德基本素質,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的重大意義。自覺擔負起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主動承擔起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時代任務。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重點是打造一批政治過硬、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建立健全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改進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稱晉升機制;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準入制度。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著力點是強化教師理論功底和知識結構,加強基本教學技能培訓。三是重點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有學者認為,教師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思政課的吸引力。”〔4〕 事實證明,具有良好人格魅力和較高理論水平的教師,不僅對學生道德升華具有示范作用,而且對學生的學業發展具有激勵作用。因此,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新時期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隊伍建設有力舉措。
(三)改進課堂管理和完善考核辦法。
一是強化課堂管理。這一點不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加強,對于整個高等教育來說都十分緊迫,要注意區分嚴格的課堂管理、嚴肅的教育教學氣氛并不意味著不能產生良好的師生互動和教學效果。二是改進考核方式。單一的閉卷和客觀題考試和單一的開卷主觀題考察都有利有弊,最適宜的還是結合。但是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這類課程來說,他不同一般的能力和水平考試,分數對判定其效果的意義不大。筆者認為是否可以在現有的考核考察模式外,探求一種思想政治能力水平達標的新模式,來豐富和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三是要辯證地看待記憶與理解的問題。一段時間來,我們總是在強調讀書,特別是高校不應該是死記硬背,我們提倡的應該是在理解和認知的基礎上的記憶,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當中的概念、定義等的學習,記憶還是很重要的,記憶是運用的前提,更是創新的基礎,因此,單純的強調記憶不行,完全不記同樣不行。
(四)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
一是創新課程設置。各高校應按照教育部對抓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的辦學層次、辦學目標、辦學實際等情況,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和方案,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二是創新教學載體。在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慕課等的基礎上,把微博、微信等學生使用范圍廣、頻率高、興趣濃的數字媒體運用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中,增強思想政治課在主渠道以外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三是創新教學方法。要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打破傳統的“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減少教師“教”的比重,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主題演講、課題互動、課外實踐等形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熱情,增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興趣,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9.
〔2〕參見牛變秀,李方棣,張存剛.吸引力缺乏的機制性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探究〔J〕.社會縱橫,2016,(01).
〔3〕駱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變”與“不變”〔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4).
〔4〕彭潔.論教師人格魅力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吸引力〔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5).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