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華 姜衛東
摘要: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穩定發展,在校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教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針對青少年心理發育的引導及糾正給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青少年 叛逆期 迷茫期 墮落期
職業院校作為青少年接受職前教育的重要場所,幫助他們健康成長,遠離墮落是職業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隨著年齡增長,青少年的交際能力逐漸變強,涉獵知識面也越來越寬泛,但由于缺乏足夠的鑒別力和自控力,不能對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進行過濾和篩選,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青少年的叛逆期
1.叛逆期定義與成因
逆反心理是人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自身思維定勢和觀念在特定的說教情景下產生的自我認知與外界信息相對立而形成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
2.叛逆期典型行為與心理特征
叛逆青少年對傳統的觀念、看法表現出抵觸行為,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習慣性反駁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性格頑固。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欠缺生活經驗,常以自我為中心,情緒波動較大,同時內心又脆弱敏感。對老師也有了新的認識,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對于喜歡什么樣的老師也有了更明確的看法。與父母難以溝通,有話寧可與朋友講,也不愿對父母說。在價值觀念、交友方式、生活習慣,都容易與父母產生摩擦。
3.針對叛逆的預防與糾正
一般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對父母、老師的管教容易產生置之不理甚至反感的情緒。預防措施有以下兩點:首先,從入學抓起,大部分新生剛入校,要將改變不良習慣、學習規章制度的措施執行到位。通過一定的行為約束,讓學生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引導他們減少對教育的抵觸情緒,形成良性循環。其次,加強青少年長遠的職業規劃,強化學習欲望,以小目標到大職業為動力。
二、青少年的迷茫期
一旦缺乏對青少年叛逆期思想的教育與干預,他們就會變得迷茫與茫然。不正視現實,陶醉于自我主義的放縱習氣,在職業教育青少年中大有蔓延的趨勢。
1.迷茫期的定義與成因
青少年迷茫期的定義是青少年在生活中沒有方向感,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努力,不論是對學習還是職業技能的鍛煉都是淺嘗輒止,幾無收獲,看不到自己的未來。迷茫期的成因主要在于一些長期受叛逆思想控制的青少年,因為習慣性地否定傳統觀念中奮斗的思想,變得缺乏價值觀歸屬感,不再認同通過學習、職業技能鍛煉提升自我的價值取向。
2.迷茫期青少年的典型行為與心理特征
處于迷茫期的青少年在思想觀念中表現為沒有理想,沒有信仰。這些青少年逐漸養成世俗化的處事風格,把物質生活的富足當做幸福的定義,模糊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講究實用主義。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典型特征是他們逐漸將人際關系疏遠,逐漸淡化對待父母的親密感,更加看重在人際關系中得到的認同感與成就感。
3.針對迷茫期心理和行為的糾正方法
處于迷茫期的青少年,往往已經形成對說教的過濾能力,常常本能地忽略家長、老師善意的指導。因此,職業院校的輔導老師應當轉換思路,耐心地傾聽學生的想法,不要急于糾正,應當“眼里揉得進沙子”。當務之急,是幫助孩子走出迷茫,樹立健康的人生目標,避免被不良的青年引入歧途,浪費大好青春。
三、青少年的墮落期
1.青少年墮落的成因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各方面的需求也在增長,他們已經有明顯的精神和物質的需要,精神世界脫離現實,又身無一技之長,沒有干事創業的踏實理念,一步步放松對自我的約束,沒有從封閉、武斷的自我環境中走出。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已經養成了不良習氣,性格明顯固執,無論是對待家長還是老師的教育,反映不穩定,有時嚴重表里不一,把教育的功能降到極致,甚至帶有明顯的隱蔽性、欺騙性。這些青少年甚至依靠低級趣味麻痹自己,逃避學習責任,最后形成團伙,打架、偷竊等就會成為他們的符號。
2.墮落期青少年矯正方法
對于處于墮落期的職業院校學生,幫助他們爬出沼澤的難度較大。而這些墮落的青少年往往結交不良朋友,同齡人的影響往往是負負效應。可以采取如下方法:首先,陽光心理引導,知足、感恩、樂觀、開朗是一種健康的心態,樹立喜悅、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其次,檢討悲觀、享樂主義、不勞而獲等負面心理狀態,要想照亮自己,首先要照亮自己的內心,點亮一盞心燈,塑造陽光心態,鼓勵參加集體勞動并及時給予贊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