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榮


摘要:近幾年,在對學院學生進行體質健康達標測試中發現,學生的平均體質健康達標率在逐年下降,不同專業學生的體質健康達標成績有很大差異。同時,同一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出現年級越低,達標率越低的現象。本文針對此種現象,使用文獻資料法,分析了影響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下降的原因,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對提高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不同專業 體質健康 達標率
筆者學校體育組每年3月都對全校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測試內容主要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和立定跳遠。在近幾年的測試中,學生體質健康達標成績有所下降,尤其是學生的體能測試成績下降比較明顯。下面,結合對體質與健康的認識,對筆者學院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下降原因做一分析,同時提出改善對策。
一、體質與健康
人們對體質與健康概念的認識,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20世紀90年代人們已經認識到:體質與健康是指人體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身體狀況,都可以根據形態發育、生理功能、身體素質和適應能力等指標來衡量。兩者的不同點是:體質是人體的質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而健康則是體質狀況的反映和表現。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可使學校體育部門了解學生體質的現狀,掌握學生體質變化的客觀規律,并為制定學校體育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選擇適宜的教材和教學方法提供依據;同時也可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體質變化情況,引導學生關心自己的體質狀況,并激發學生科學鍛煉身體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再者,體質健康達標率是考察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學校領導可根據測定與評價結果的分析研究,不斷改進學校體育與健康工作。
二、影響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1.學生個人原因
現階段的學生中有部分學生因在初中體育活動中曾經受過傷,如崴腳、摔倒骨折、肌肉韌帶拉傷等,導致出現懼怕體育活動的心理,不愿參與體育鍛煉;還有一些學生因自己的生活習慣問題,放學后就玩電腦游戲或睡覺,晚睡晚起甚至不吃早餐就上學,長期保持這樣的生活習慣,導致學生體質下降;還有部分學生沒有體育鍛煉的意識,只是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一些體育活動,天氣和場地原因也影響體育鍛煉的效果。近幾年,在體質測試過程中還發現體重超標的學生數量也在持續上升,這部分學生從小就是“小胖墩”體型,加上沒有體質健康意識,致使身高體重比嚴重超標。同時,受專業特性的影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大部分時間坐多動少,長時間的靜坐對下肢力量也是有不利影響的,下肢力量的強弱,直接影響學生立定跳遠和耐力測試成績。
2.社會原因
近幾年電子競技的興起,把很大一部分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了過去,部分學生的課余時間都用來通過網絡進行娛樂、社交和游戲。經調查發現,部分在校班級中有60%以上的同學參與電子競技游戲,且每天游戲的時間在2小時以上。這項“坐著的運動”已經成為學生最主要的休閑娛樂方式。也正因如此,高年級的學生已過早地出現了頸椎和腰椎的問題,這樣反過來又影響了自己不能正常參與體育鍛煉,也影響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加上學生在初中階段被家長一味地強調文化課成績,部分初中學校甚至在初三階段占用體育課時間加上數理化,同時學生的課余時間也被文化課補習班占用。很少有家長給孩子報名參加體育興趣班,長時間的缺乏體育鍛煉,也是造成新生體質測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3.家庭因素
隨著近些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福利制度的逐漸完善,大部分家庭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逐步向小康水平邁進。獨生子女身上已看不到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取而代之的是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人思想,養成了怕苦、怕臟、怕累的壞毛病,更有家長幫助孩子到醫院開長期見習的病假條和免體證明,這從家長層面就不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更值得家庭和學生自己反省。再者,家長對體育課存在著不正確的認識,認為體育不是主課,沒必要投入過多的精力去學習,認為只要學習好文化課就好了,體育不重要。
4.學校因素
(1)學校體育硬件、設施問題。由于學校籃球場地有限,給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的安排帶來了困難,加上體育器材更新不及時,學生人均體育器材使用較低,且有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開展不了,勢必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2)體育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有的體育教師還承擔班主任、學校代表隊和團委學生會的工作,投入到日常教學和課外訓練的精力有限,從而影響體育課及課外訓練的鍛煉效果。同時,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有待提升,缺乏對學生的體育鍛煉全面、有效的指導,這也是影響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原因之一。
(3)學校體育課及課外鍛煉存在安全隱患,影響教師上課運動量。體育課上出現學生崴腳、摔傷等問題,雖沒有出現惡性傷害事故,但給學生和上課老師都帶來一定影響,學生對體育課有了抵觸心理,教師也因學生的傷害事故而對教學內容有所保留,為保證學生上課安全,個別教師更是降低上課難度和考核要求,減少運動量,從而導致體育課學生鍛煉的量達不到體質健康的要求,最終影響學生體質下降。
(4)學校各專業2016年度體質測試結果匯總(見表1)及近三年學校體質健康達標率均值對比(見表2)(不含二次補測)。
從表1可以看出各專業初次體質測試達標率之間的差異,最高和最低之間相差近14個百分點,其中樓宇和計算機網絡兩個專業不達標率分別達到19%和15%之多,制冷專業對達標率的貢獻最大。
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體質初次測試健康達標率均值近三年在逐年下降。綜合以上分析,不同專業學生的體質健康達標成績均值有很大差異。一般來講,同一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出現年級越低,達標率越低的現象。
三、建議與對策
1.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體育教師每學期應補充安排一定學時的《體育與健康》理論課,將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理論知識全面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從理論上了解、學習體育與健康的關系和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一兩項感興趣的、拿手的、可以堅持的體育項目,讓學生樂于參加體育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培養體育鍛煉意識,最終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2.深度發掘學院體育資源
(1)體育組每學期做好教學設施及器材的管理和更新工作,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器材,吸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保證體育課的正常開展,同時多組織學生在有限的空間里開展體育活動,增加體育活動量。
(2)體育教師積極參加校內外組織的專業培訓,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增強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的掌控力和對安全隱患的預見性,在保護好學生體育課安全的同時,提升體育教師對體育工作的熱愛程度,發揮自己的專項特長,開展特色教學,用自己的專項特長吸引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增加學生的運動時間。
(3)學校應根據教學班級數量配備合理的體育師資,保證體育教師能有效、安全地開展體育教學,同時在引進體育教師時,應根據學院體育課和專業的需要,配備足球、體育舞蹈專項體育教師。
(4)體育組負責組織、開展好課間操及課外活動體育鍛煉,尤其要利用好每天的課間操時間,多進行體質鍛煉和做好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多灌輸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間操和課外活動的鍛煉。
(5)每年應組織開展體育健康活動月,在活動月期間組織開展校運動會、趣味體育比賽、學校記錄挑戰賽、教職工運動會等體育活動,創造全員參與體育活動的氛圍,發掘學生體育特長,如俯臥撐達人、立定跳遠達人、投籃達人等,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
(6)根據各專業的職業特點,發掘適合各專業的體育活動,如魔方速擰比賽、平板支撐挑戰賽、掰手腕等力量型比賽等。
(7)相關部門應利用現有傳播手段,在學生和家長微信群、QQ群里多宣傳體育與健康的重要性,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拋棄對體育的誤解,讓家長多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保證學生的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總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是受多方面原因影響的,既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學校處于教育的主導位置,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體質健康,也希望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健康負責,為國家培養身體強健、體質優良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