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玲
(廣東實驗中學,廣東 廣州)
學習金字塔假說指出,以“教別人”或“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以上的學習內容。相對于聽講、閱讀、聲音、圖片、示范等,這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運用該假說進行的課堂教學實踐已很多,但研究文獻仍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中學語文、英語學科、大學教學研究。
講演Presentation包括報告、陳述、演示,可以說是“學習金字塔理論”中最佳學習效果的體現方式,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來進行信息交流的能力。講演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小組合作,依照班級的大小,可以分成相應人數的小組,每組設有組員輪流擔任組長,人人皆有學習和組織的機會。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運用講演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內部結構的理解,實現不同的教學目標。
“主題概念講演策略”是在概念教學的新授課之后,讓每位學生根據當堂學習的新章節,找出自己感興趣的生物現象,通過查閱資料,結合已有的生物概念或者還未學到的概念進行解釋,并按照學號輪流在課堂上進行匯報,限時三分鐘。該策略旨在進一步提高實驗對象對生物課外知識的拓展興趣,增強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供給學習者修正、完善、拓展“遺傳進化概念體系”的機會,這樣,學生通過運用其學過的生物概念及生物學觀念去理解更多感興趣的生物現象,并且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及外延。
下列以筆者在人教版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為例》新授課中,選擇兩個起點學情相近的理科班,運用了“主題概念講演”策略。結果以“學習注意度、興趣、努力度”為指標進行前后測比對分析。實驗班所進行的概念主題講演案例如表1。
在策略實施過程中,一開始學生有些抗拒,主要原因是學生習慣了紙筆作業,無法很快適應這種綜合性較強的作業任務。但隨著活動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準備資料,在下課后還會繼續與老師探討這些話題,學生之間也常有討論,這也是學生對生物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的輔助證明。

表1 實驗組概念主題講演(部分主題)
學生話題舉例1《性反轉現象背后的原因》,學生通過該現象可以拓展理解生物性別的表現并非完全由染色體決定。該例子有助于該生對概念內涵的進一步理解。
學生話題舉例2《某恐龍的進化歷程》,學生通過自行設計了該恐龍的電腦3D模型,并結合了現代進化論的觀點,介紹了該恐龍的特征變化。該例子有助于該生進一步理解“生物進化的觀點”,而正是來自于學生對核心概念的正確理解。
在必修二模塊實施“主題概念講演策略”,在激發學生生物學習興趣、完善已有的生物學概念體系方面起到一定作用,而且為學生從核心概念上升到生物觀念提供更大的可能性,該策略可以成為有效的輔助手段來幫助教師實現教學目標,也可以讓學生成功構建概念,并能靈活遷移,運用概念解決問題,以及為有效形成必修二所要求的“對立統一觀點”“生物進化觀點”“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科學技術價值觀”等生物學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高三一輪復習中,不在習題量的大小,而是經過復習,學生對考點的掌握程度如何,遷移運用能力如何,因此精講精練更重要。但復習課中常出現下列問題:(1)課堂上大多以教師講解為主,本身互動性不足;(2)對于部分自學能力較弱的同學,自己歸納整理復習效果較差,考試中易錯易混的知識點,一錯再錯;(3)隨著訓練題量加大,后期綜合性題目難度加大,學生容易產生倦怠感,課堂復習效果不佳。因此,為了使學生快速識別考點,形成正確的答題思路,并且能讓學生更精準地發現自己知識體系或答題技巧的不足,提高課堂復習效率,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在每次檢測之后,教師挑選試題中相應題目,交給學生分組分析。布置任務時,要遵循以下原則:(1)題目難度要求:教師應結合考慮學生的時間安排;學生按學號輪,組隊分析;教師還應根據題目難度,選擇不同能力程度的學生對應解決(即可進行成員微調),這樣既避免打擊學習能力尚有待提高的同學,也可給他們嘗試突破自我的機會;難題偏題最好留待教師講解。(2)題量要求:最好不超過三分之一題量;每次習題應輪流承擔,而非勞師動眾。(3)形式和內容要求:根據試題難度,學生可以選擇組合人數,但講解內容要覆蓋所考考點、原理與方法、思路與過程、常錯點等;不需要準備多媒體課件,若需輔助資料,應提前告知教師,以便教師準備在多媒體課件中。
以一次月考試題評講課為例:在六道選擇題中,挑選兩道錯誤率最高的題目,以下題1選擇題正確率只有0.54,該題由兩位同學負責。
題1:下列相關項目,搭配均合理的是( )

實驗目的或檢測物質材料或試劑A 中期染色體形態數目最清晰B紫色C觀察洋蔥細胞有絲分裂生長素觀察蝗蟲減數分裂觀察到染色體出現O或8型,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征D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材料或試劑洋蔥鱗片葉內表皮雙縮脲試劑醋酸洋紅甲基綠、吡羅紅DNA只分布在細胞核,RNA只分布在細胞質
A同學作為代表,基本分析了每個選項的注意點;B同學最后對A同學進行了補充,“D選項的考點中,還應注意課本中提到鹽酸的作用是什么?可以用哪些材料?而C選項中的結果,真不知道,我們用了排除法”。于是,其他同學便有補充,可以在必修二減數分裂的教材中找到原文。
題2:為探究影響光合速率(單位:μmol·m-2·s-1)的因素,科研人員利用高粱和小麥在適宜的溫度、光照強度下進行有關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分________和________兩類。
(2)如果將長勢相同的高粱和小麥幼苗共同種植在一個透明密閉的裝置中,保持題干中的條件和21%的O2環境,一段時間后,________幼苗先死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簡答題由兩位同學負責,教師提供題目電子版的課件。負責分析題目的同學有兩個講演環節:(1)帶領全班同學復習了光合作用影響因素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還帶著全班分析了具體因素有哪些?(2)圍繞數據圖,分析看哪些變量?可以得出哪些初步結論?根據題目提問,關鍵詞有哪些?如何推理?如何組織語言形成規范答題語句。

可見,在把部分題目交給學生自己去分析講解,學生更會注重結合教師平時強調的分析方法、思路、規范答題等方面,更精準地分析試題考點,從而不斷地促成歸納反思,讓高三復習更有效率。
三、小結
綜合以上實踐與分析,以“金字塔學習理論”為基礎的“學生講演策略”對不同的學習階段可以實現不同的學習效果。若在新授課階段,學生時間比較充裕,則可以嘗試圍繞模塊的核心概念,采用“主題概念講演”,讓學生自己單獨或合作小組內提問、分工搜集素材、解決問題等環節中深入概念學習。該策略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還可讓學生運用建模、批判性思維等多種研究的方法去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了解、關心更多的生物學社會議題,從而形成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在高三復習階段,合理選擇適當的題型、題量,讓學生合作嘗試“試題講演”,除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對提高分數有一定幫助外,學生還可以體會到選擇正確的科學方法解決科學問題的重要性,這也是提高生物學素養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