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愛萍,尚俊麗
(1.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實驗中學,山東 泰安;2.山東省泰安市泰安迎春學校,山東 泰安)
生物學是一門基礎的實驗學科,觀察是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需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初中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初級階段,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供不同的觀察對象,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1]。敏銳的觀察力往往意味著強烈的求知欲,能夠快速而準確地捕捉到事物的各種特征,對新鮮事物有強烈認識的熱情。提升學生觀察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很多,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引導學生對比觀察是一種比較重要和常用的方法[2]。
初中生物教材有許多圖文并茂的彩色圖片,用好用活這些圖片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生物的方法非常重要。有的圖片包含許多信息,內涵非常豐富,有的對比圖片同時出現或先后出現,如衣藻和水綿、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平行脈和網狀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對比觀察和學習,找出異同并分析這些異同,這樣使知識更加清晰,記憶也更加深刻。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圖片,培養學生的對比觀察的習慣,讓學生感到生物的有趣、有用,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負擔。
本學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對初一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知識點,在掌握了兩者的基礎知識后,兩者的區別和聯系及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是難點。為了讓學生理解其實質,我充分利用兩個示意圖,并設計了以下觀察提綱,讓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比觀察:

1.兩個示意圖顯示的器官有什么不同?說明了什么?
2.兩個示意圖所在的環境有什么不同?說明了什么?
3.兩者的原料各是什么?
4.兩者的產物各是什么?
5.兩者的原料和產物之間有什么聯系?
6.兩者的能量變化有什么特點?
7.通過對比觀察、討論最后填寫表格內容。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區別場所條件原料產物能量變化聯系
然后先組內討論、交流,再組間交流,交流過程中教師點撥,并給予訂正。通過引導學生對比觀察,形象理解,這個難點也就水到渠成地突破了,學生也體會到有比較才有鑒別,一切事物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通過比較才能牢固地建立起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識組織起來,使之系統化,同時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
之后教師又給出一個問題“利用這兩者的關系,在農業生產上,要提高產量應該怎么辦?”學生很快又討論起來,都很興奮和激動,沒想到學生真想到了而且所得那么準確,那就是最大限度地促進光合作用而抑制呼吸作用。知道了這個道理,我趁機要求學生可以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講給家長聽,讓他們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來提高產量增加收入。學生聽到后都感覺生物太有用了,學習興趣逐漸高漲、課堂氛圍更加濃厚。
可見,對比觀察是一種具有思維活動的高級形式的知覺活動。而對比觀察更能使學生區分真偽、辨別異同,抓住本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指導學生不僅用感官和工具去“觀”,更要用腦去“察”,要將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比較、判斷,通過思維得到正確的結果,要使“直觀性觀察”升華為“邏輯性觀察”。就是說,要指導學生在觀察中不只停留在“看到什么”“是什么”等驗證教材內容的水平上,而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使觀察具有探索性,讓課堂充滿活力,把課堂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