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軍
(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處,山東 聊城252000)
聊城市位于山東省西部冀魯豫交界處,屬北方嚴重缺水地區之一,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短缺問題已成為聊城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最大“瓶頸”制約。隨著“一區一圈一帶”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的協同推進,對水資源供給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聊城市處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屬于半干旱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特征,四季界限分明,雨熱同期,降雨季節性強。這種氣候屬性和水文氣象特征形成了“春季易旱、夏季易澇、晚秋又旱”的自然特點。
受季風氣候影響,流域降水量集中于汛期,汛期6~9 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3.8%;冬季(12 月~2 月)降水量最小,僅占年降水量的3.3%,夏季(6 月~8 月)降水量最大,占年降水量的65.0%,春季和秋季的降水量分別占年降水量的14.6%和17.1%。
聊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0.6 mm。年內各月降水量變化較大,最大和最小月降水量相差懸殊,一年中以7 月份降水量最多,為173.9 mm,占全年降水量的31.0%;最小月降水量多發生在1 月份,為4.7 mm,僅占全年降水量的0.8%。境內年際降水量年差異較大,最大年份降水量出現在1960 年,年降水量為1 051.8 mm;最小值出現在2005 年,年降水量為283.6 mm;年最大降水量為年最小降水量的3.7 倍。
據統計,聊城市2006—2015 年供水設施多年平均實際總供水量為19.64 億m3,其中黃河水、地下水、當地地表水、其他水源(包括污水回用、微咸水等)供水量分別占總水量的48.2%、42.2%、8.6%、1.0%??梢钥闯?,聊城市主要供水水源為黃河水,其次為地下水、當地地表水,其他水源供水量占比例很小。
聊城市降水量較少,多年平均徑流深僅35 mm、為全省最小,當地水資源匱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02 m3,不足全省人均的2/3,不足全國人均的1/10。
聊城市供水量中地下水所占比重大,近十年平均地下水供水量占全部供水量的42%,除沿黃地區地下水還有一定開發利用潛力外,其他地區地下水開采量逼近極限,全市埋深大于6 m 的漏斗面積不斷擴大,2015 年已達到過3 488 km2,占全市面積的40%,漏斗中心地下水位最大埋深達33 m。地下水生態惡化的形勢未有明顯改觀。
黃河是聊城市最重要的水源之一,聊城市引黃依賴性較強。但黃河來水量呈現系統性減少趨勢,且河床下切明顯,引黃形勢不容樂觀。伴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可以預見未來下游黃河來水量將進一步減少,引黃條件將進一步惡化,若遇黃河特枯年份,聊城市供水將面臨嚴峻形勢,應未雨綢繆,早作安排。
根據分析,聊城市近5 年當地地表水實際利用率為32.4%,距離規劃的當地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40.2%(聊城市水資源綜合規劃)還有有一定空間。另外,境內徒駭河、馬頰河多年平均出境水量2.70 億m3,邊界河流漳衛河、金堤河多年平均實測過境水量8.78 億m3,開發雨洪資源是聊城解決缺水之困的重要選擇。
充分利用全市“五橫六縱”骨干水系,通過水系連通工程措施,將聊城市境內基本呈東西走向的五條主要河流:黃河、金堤河、徒駭河、馬頰河、漳衛河和六條南北縱向主干河渠:彭樓干渠、位山一、二、三干渠、南水北調干線以及規劃建設的京杭運河干線連通聯調,建設連通工程、雨洪資源利用工程,實現聊城市當地水、黃河水、長江水、金堤河水、漳衛河水等五大水源的統籌利用,建成“五橫六縱、互連互通;庫河同蓄、五水統籌”的水資源利用全域水城大格局。
按照新時期治水理論,徹底轉變“入海為安”的思想,建議在徒駭河建設潘屯橡膠壩、南鎮攔河閘和侯橋攔河閘,在馬頰河上建設閆譚攔河閘,在漳衛河上建設冠縣、臨清引水工程等,并對徒駭河、馬頰河部分河段實施擴挖工程,建設東昌府區張莊水庫、開發區魯西平原水庫、冠縣大沙河水庫、茌平縣東張水庫等一批中小型水庫,新增蓄水能力1.07 億m3,人均蓄水能力達到90 m3,增加雨洪資源蓄滲利用量2.1 億m3。同時,積極引蓄黃河水,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改善農村飲水條件和農業生產條件,逐步建立起水資源持續健康利用保障體系。
聊城市境內降水徑流時空分配不均,最大降水量為年最小降水量的3.7 倍。一般年份,降水量的70~80%出現在汛期,汛期徑流往往集中在7、8 兩個月份,以大流量形式排泄往往造成洪澇災害。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過科學預測研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工程措施,實施水庫閘壩雨洪資源的聯合調度、科學調配,將泛濫的洪水或入海出境水轉換為內陸水,實現雨洪資源豐枯互濟、豐蓄枯用,南北連通、東西互濟,各大河流相機機動調水,各河流雨洪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另外,聊城市區上游徒駭河馬頰河的連通工程可實現徒駭河洪水的相機轉移,市區段防洪能力進一步大幅提升,保證城市防洪排澇安全,保障城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結合水文地質狀況,聊城市充分發揮湖河水系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科學計劃,構建“自然蓄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功能。新開工的道路與廣場、綠地與公園、建筑與小區、城市水系等工程都必須嚴格按照海綿城市的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加強對河湖、濕地等水體自然形態的保護和恢復,禁止填河造地、截彎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壞水生態環境的行為。對現有河渠實施開挖疏浚、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構建城市良性水循環系統。實施雨污分流,杜絕污水直接排放,雨水入河前需進行凈化處理,逐步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對水體的管理養護,確保地表水體達到IV 類標準。
一是要切實落實各項措施,細化目標責任分解,逐個環節、逐個崗位落實責任,加快推進雨洪資源利用工程建設。二是著力強化協調配合,雨洪資源開發利用涉及經濟、環境等重要長遠問題,涉及多個業務主管理部門,要建立部門間協作配合機制,加快推進雨洪資源開發利用進程。三是加強輿論宣傳引導與水情教育,讓全民充分了解雨洪資源開發利用不僅有利于統籌解決面臨的水資源短缺、水災害威脅和水生態退化等三大問題,有效改善水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