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紅,王 磊
(萊西市水利局,山東 萊西266600)
萊西市位于膠東半島中部,隸屬于青島市,是國務院確定的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縣市,也是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一。全市總面積15.22 萬hm2,耕地面積7.15 萬hm2。萊西市是著名的糧食生產基地,常年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為主,隨著高效農業的發展,經濟作物逐步以地膜覆蓋花生和蔬菜為主體。截止2017 年末,萊西市有效灌溉面積達5.38 萬hm2,節水灌溉面積達2.73 萬hm2(其中低壓管道1.88 萬hm2,噴灌0.47萬hm2,微灌0.38 萬hm2),為保證和促進萊西市農業豐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萊西市通過農田節水灌溉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項目和“水肥一體化”等項目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田節水灌溉面積快速發展,農業用水效率效益不斷提高。“十二五”以來,水利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實施了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規模化節水灌溉、小型水源工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維護等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項目區地理特征、生產條件及水源賦含,結合農業種植結構,統籌實施了低壓管灌、蔬菜滴灌、果樹噴灌等先進實用的節水技術,基本實現了糧田管灌化,果菜微灌化。同時萊西市注重灌溉模式的科技化信息化建設,在國家級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中,安裝了土壤墑情、氣象數據、灌溉體系自動測報聯動運行系統,提升了項目區灌溉技術信息化程度,科技示范引領效果好,解放了生產力,深受農戶稱贊。
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了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產值貢獻率,促進了傳統農業逐步向優質、高效、節水、增產的現代農業發展。大大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效減少了農業灌溉水資源的浪費,實現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優化配置。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鎮空間布局的拓展,導致生產生活用水快速增長。萊西市具備條件的大中小型水庫基本轉向工業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近幾年持續干旱致使水庫蓄水減少,河道干涸斷流,以水庫、塘壩、河道等地表水為水源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水源無法保障,失去灌溉功能。井灌區因地下水位下降影響灌溉工程設施效益的發揮。
水利建設資金經過多個部門的審查批復,運轉周期較長,手續繁瑣。工程配套資金滯后情況時有發生,資金問題始終是困擾節水灌溉工程水利建設的頑疾。
鄉鎮水利站、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受編制、經費、場所的制約,發展緩慢,管護機制不完善,管護措施不到位。
基層水利隊伍建設是做好水利工作的重要智力保證。水利工作條件艱苦,工作環境較差,人員編制少,這些都是制約水利人才到基層工作的“瓶頸”。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遵循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持續推進,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水資源節約保護、高效利用為核心,以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快轉變農業灌溉發展方式,探索、推廣引進先進的灌溉模式,綜合集成農藝、農技、農機等措施,加大政府資金扶持力度,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創新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管護機制,全面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效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以《青島市水利現代化規劃》和《萊西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為統領,統籌小型農田水利、高標準農田、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農業綜合開發、國土整治等項目資金,整合建設途徑,互補工程內容,確定建設重點和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灌排工程,確保規劃建設的工程滿足當地農村發展需求。
根據我市水土資源狀況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加強水資源管理,推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大農業節水力度,大力推廣先進的管道灌溉以及噴滴灌等高效節水設施,集成發展水肥一體化、水肥藥一體化技術,積極推廣農技農藝相結合的深松整地、覆蓋保墑等措施,提升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全面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效益,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按照我市自然地理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依據水源類型、水源條件、水資源稟賦等情況,充分考慮種植結構、灌溉類型、耕地布局,采取不同的節水工程型式,集中建設一批技術先進、管理科學、服務健全、推廣有力的規模化節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為示范帶動我市節水灌溉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節水灌溉工程是公益項目、民生工程,是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證。保證節水灌溉建設資金投入,落實上級優農惠農政策,提高建設資金補助比例。針對不同項目區特點,分類管理,對面積大但土地權屬分散的片區,其灌溉工程建設資金宜由財政全額補助,受益片區群眾擔負適當的人工輔助勞動。對農業園區內的節水灌溉項目,實行“民辦公助”,用財政補助資金,引導園區業主積極主動興修灌溉工程,促進政府與園區共同投入的發展機制。
完善農業供水計量設施,加快供水計量體系建設, 創新管理模式和手段。通過對已建項目維修養護改造、增加計量設施,落實好農業用水精準補貼與節水獎勵措施。
大力發展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加強水系連通和水源調蓄工程建設,增強水源儲備,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積極引進水利專業人才,強化技術力量。加強基層水利站、農民用水者協會、抗旱服務組織等專業服務隊伍建設,推行灌溉工程維修、維護服務社會化。同時積極開展節水農業試驗示范和技術培訓,加強效益監測,推行用水戶全過程參與,提高農民科學用水技術水平。
發展節水灌溉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以水定產、以水定需,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嚴格落實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把這一惠及百姓,造福后代的民心工程建設好、發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