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維娜,苑 波
(濰坊市水利局,山東 濰坊261061)
為全面推動全市高效節水灌溉發展,濰坊市把大力推進農業高效節水,充分挖掘農業節水潛力,作為解決全市水資源短缺、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快管道灌溉、噴灌、微灌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為推進全市農業節水增效、實現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條件。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2 萬hm2,其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4.13 萬hm2,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7.13 萬hm2,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63 9。
市政府組織編制了《濰坊市農業節水灌溉規劃》,由山東省水科院承擔,在全省第一個編制了市級農業節水灌溉規劃,提出了全市農業節水灌溉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總體布局和發展模式,為全市農業節水灌溉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綜合考慮各地自然地理、經濟條件、水土資源狀況和農業生產布局等客觀因素,針對不同區域,分類確定發展重點。在土地流轉和種植結構水平較高、經濟條件較好的中部平原區,集中連片發展管道輸水灌溉和噴灌等規模化節水灌溉技術;在水源條件較差、以分散經營為主的南部山丘地,著力建設小型水源工程,發展滴灌、微噴、小管出流等節水灌溉技術;在水資源匱乏、水生態環境脆弱的北部濱海區,重點發展管道輸水灌溉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
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采取政策引導,先干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積極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資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兩年來,全市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入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投入達到5 744 萬元,其中省、市財政投入2 872 萬元,引導社會資本投入2 872 萬元。2017 年昌樂縣苗豐農場引入社會資本建設和管理高效節水灌溉試點項目,共安裝2 臺中心支軸式噴灌機、4 臺卷盤式噴灌機和若干套地埋伸縮式噴灌設備,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33.33 hm,三種噴灌設施科學布局、交叉補漏、不留死角,既實現了高效節水、省工增效的目標,又帶動了社會資本投入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
在開展國家、省級高效節水灌溉示范縣創建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建設市、縣、鎮三級高效節水示范區。2017 年,壽光市被評為全省首批高效節水灌溉示范縣。自2016 年以來,全市建成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工程50 處,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2 萬hm2,有效帶動了全市高效節水灌溉發展。青州市彌河鎮結合小農水重點縣項目投資興建的33.33 hm2苗木中噴示范項目,通過項目區噴灌工程示范帶動,苗木中噴在彌河鎮迅猛發展,截至目前,彌河鎮群眾已自發建設苗木和花卉微噴灌達66.67 余公頃,極大地發揮了示范園區節水的引領推動作用。
當前,濰坊市農業發展面臨的水資源約束越來越大,必須加快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結合前期濰坊市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實踐經驗和各地工作實際,仍需進一步明確下一步推進方向及重點,確保高效節水灌溉取得突破性進展。
1)加快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全面推廣管道灌溉、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逐步建立從水源、輸水、配水到灌水全過程高效節水,為農作物精準化灌溉創造條件。結合《濰坊市農業節水灌溉規劃》,根據實際需求和地方財力合理制定年度高效節水灌溉實施方案,統一規劃、統一標準,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明確工作重點,將年度任務分解到有關部門,落實到各鎮(街),確保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2)加快水肥一體化工程建設。在大棚蔬菜、瓜果、花卉等設施農業種植區,全面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新建蔬菜大棚全部配套水肥一體化設施,對原有的大棚進行提升改造,實現水肥一體化灌溉。優先在設施農業發展比較發達的規模化作物種植區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建設蔬菜、果樹、花卉及苗木等高效經濟作物水肥一體化示范區,加快水肥一體化的技術推廣應用。
3)加快推廣農藝節水技術。采取農藝節水與工程節水同步推進,進一步提高節水灌溉工程的綜合效益。大力推廣耕作保墑技術,秸稈還田和地膜覆蓋技術,選用優質抗旱高產品種,使用土壤保水劑、復合包衣劑等農藝節水技術。因地因水選擇種植作物,嚴格限制種植高耗水農作物,鼓勵種植耗水少、附加值高的農作物,逐步建立作物生育時期與天然降水相匹配的農業種植結構與種植制度。
4)加快建立高效節水灌溉管理信息網絡。進一步提高全市高效節水灌溉信息化水平,全面建立濰坊市高效節水灌溉信息化系統,充分發揮高效節水灌溉在省資源、促增收、調結構、利生態、增活力等方面的多重效益,為市、縣水利主管部門提供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信息化管理,為用水組織提供工程運行管理、水費計收管理和現代化灌溉技術服務,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5)加快建立長效化運行管理機制。積極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護機制改革,全面實行“兩證一書一臺賬”管護制度,落實管護主體,明確管護責任,建立制度化、長效化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運行管護新機制。同時,積極扶持基層用水組織發展,大力推廣以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管理為核心的工程管護體系,建立健全“水費收繳制度、管理人員值班制度、泵站機電設備維護制度、供水管網及給水栓維護制度、灌溉輪灌制度”等各項管理制度,破解一家一戶節水管水難題。
1)強化組織考核。建立健全組織考核機制,成立高效節水灌溉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部門責任分工,切實加強全市高效節水灌溉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健全工作考核制度,制定考核辦法,明確工作考核獎懲措施,對不能按時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的縣(市、區)及有關部門、單位進行追責。
2)多方籌集資金。各級財政需建立高效節水灌溉專項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同時,積極整合土地整理、農田水利、農業開發、千億斤糧食產能、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涉水涉地項目,傾斜用于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制定優惠獎勵政策,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扶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設。
3)加強宣傳引導。加大農業高效節水宣傳力度,本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原則,開展以新聞媒體宣傳為重點,社會宣傳、廣告宣傳等為輔的豐富多彩的宣傳報道活動,大力普及節水節肥知識和先進實用技術,形成大力推進農業高效節水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