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艷革
摘 要 初三化學教學“培優補差”作為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學中我一直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真正體現教育平等,在化學教學中突出學生的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1-0062-01
每年初三化學教學“培優補差”作為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學中我一直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真正體現教育平等,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在化學教學中突出學生的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談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確立分層目標,做到心中有數
針對學生現狀,先核定學生層次,再加大培優幫差的力度,以縮小優、中、差之間的差距,扎扎實實做好每一步,比別人更投入,更用心,更好發揮優勢,彌補劣勢,才能最終達到目標。首先,為自己確立一個目標。根據每個班學生學習基礎,針對學生現狀,先核定學生層次,確定每個班最多能達到的優秀數、及格數,并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為這個目標而不懈努力。其次,為學生確立一個目標。每節課用很短的時間揭示本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清楚本節課的任務,這個目標必須具體、明確、切實可行,經過努力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有層次性,即根據學生不同水平,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由淺入深,由簡到繁,體現由簡單能力到綜合能力;這個目標必須有可測性,針對目標要考慮到對應的檢測題,便于課堂教學中隨時進行反饋和矯正,再加大培優幫差的力度,以縮小優、中、差之間的差距,扎扎實實做好每一步,比別人更投入,更用心,更好發揮優勢,彌補劣勢,才能最終達到目標。
二、認真仔細備課,提高課堂效率
做到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如備系統知識復習課時要做到如下幾點:第一,復習概念,采用“比較”法,比較概念的“形”,復習名稱相近,相似或易混淆的概念;比較概念的“域”,復習應用條件和范圍不同的同類概念;比較概念的“同”,復習“內涵”或“外延”存在一定關系的概念;比較概念的“異”,復習不同類的概念。第二,復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善于抓住核心。即:物質的性質決定存在、制法、檢驗和用途。認真抓住對比,如:H2、C、CO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異性;注意抓住規律,知識分散、零碎,但卻包含著許多規律,只要注意分析,挖掘和總結,就能掌握這些潛在的規律,如酸堿鹽和氧化物的反應規律。第三,化學計算的過程要規范,在方法的選擇、格式的規范,運算的準確及有效數字的運算法則等方面,嚴格要求學生,在嚴密的計算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第四,實驗教學要做到在理解掌握中關注運用,并把實驗教學的重點轉移到以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和基本實驗方案設計的能力培養上來。
三、實施分層教學,力爭各得其所
訂出教學計劃,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為分三層,因材施教。第一層(A)的同學,要求其按照訂出的目標,力爭在每此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第二層(B)的同學,以在下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為目標,激勵他們一心一意投入到學習中來。第三層(C)的學生,在學習、思想存在問題的學生,則提出各方面具體的要求,希望他們在短時期轉變。如學過某一概念或規律后,對于差生,要求他們掌握最基本的內容就可以了,練習也主要是模仿性的或稍加變化的;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讓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在較高層次上體驗成功的愉悅。力求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學習成績在及格、優秀邊緣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要關注他們,使他們能確保達到及格、優秀。
四、設計分層練習,爭取全面豐收
(一)分層訓練,分步提高。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當前任務,以及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課堂訓練的內容,布置不同難度的習題,體現層次性和代表性,不搞“一刀切”、“齊步走”,作業盡量當堂獨立完成,避免抄襲。
(二)訓練變式,提高技巧。我們每天都和習題打交道,只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把有關典型習題的已知和未知改變一下,就可構成許多新的習題。對A、B類學生要求他們能把所學知識靈活遷移。C類學生僅訓練只需稍微努力就能答對的習題,下次練習時,適當改變數據后再加訓練,保證他們考試時能得到基本分。通過變式訓練,既加深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開闊了視野,發展了能力。
五、注意課程標準,把握中考命題
要注意課程標準的一些新提法和近幾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改革的新特點。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如何在中考中帶領自己的所有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是每一位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認真鉆研教材和中考說明,研究新課程標準下的中考動態,正確把握中考復習的方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教師在復習中采用行之有效的復習方法,取得顯著的復習效果。了解初中化學試題的命制過程,對教師選擇針對學生實際、符合中考方向的復習題、測試題,加深對中考說明的理解,在復習中避免學生走彎路、做無用功,在“培優補差”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總之,通過“培優補差”,從理論上、實踐上展開對培養尖子生、指導學困生研究和實驗。體現出“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飽,學困生吃了。”使教師對素質教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人人爭當素質教育領頭雁,把“培優補差”當作自己的份內事,走在課改前列。
參考文獻:
[1]孫文偉.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學實驗改進與創新的研究[J].學周刊,2018(3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