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旭
摘 要 隨著社會整體經濟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我國目前的高年級階段,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以及研究學習的深度具有了更高的重視。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段的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學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教學內容的深度探究是主要的教學努力方向,能夠促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年級階段;課堂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1-0168-01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不僅需要對于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教學與引導,還需要引導學生逐漸的認識到課本知識背后所蘊含的人文知識內涵、精神與傳統。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逐漸增加,教師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這其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都是重要,能夠促進教學的有效手段。教師需要對于閱讀的教學,進行綜合化的研究與實踐。
一、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的細致閱讀與分析
在語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文本是教師教學的根據,以及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在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細致的分析。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逐漸積累了許多關于語文學習的經驗,在文本的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將一部分的分析權利,賦予學生,讓學生從自我思考的角度,對于文本展開分析,在此之后,教師就學生的分析結果進行總結,并且,根據標準化的觀點,將學生與標準觀點中的不同之處進行指出,在學生意見合理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學生繼續思考;在脫離文章實際內容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再次的思考與研究。
二、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的復述與復寫,提升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為了引導學生將語文能力綜合進行提升的一個過程。因此,學生交流表達能力的提升,可以說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文本的細致分析之后,教師就可以應用文本的內容,引導學生對表達能力進行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語文課文《草船借箭》課文中,人物構成豐富,語言各有其性格的特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要求學生在不看課本的情況下,以口頭表達的形式,對文中的故事以及人物對話進行復述。這一過程,是為了訓練學生精確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語言思維能力。在此之后,讀寫結合的訓練,也是高年級語文閱讀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就學生與語文口頭表達能力訓練的成果,進行書面化的總結,將學生的口述內容轉化為書面文字,作為作文寫作的作業,在之后的教學中進行提交。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作文能力提升,需要從文章的模仿開始,教師需要重視對于閱讀文章的運用,要求學生多次的展開仿寫,擴寫,以及復述的訓練,以此拓展學生在不同的文體中,表達能力的提升。
三、引導學生對于閱讀文本中文化背景知識展開探究與學習
高年級階段的語文學習需要教師逐漸的重視,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人文知識素養的培養,來自于學生人文素養知識的累積,以及對于人文素養內容的認知程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就課本背景中包括的文化因素內容進行提取,在教學中作為專門的背景知識學習環節,向學生進行傳授。并且引導學生就其中的內容展開探討,產生自我的感受和自我的想法。以此培養對于人文素養的基礎認知能力,以及結構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語文課本中《魯濱遜漂流記》一文中,包含著作者的合理想象以及對于豐富的游歷經歷。教師就故事的內容,與當時世界大航海時代的發展背景,進行交互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故事發生能夠發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內在的產生條件,從而促使其在認識上產生對于歷史上,世界上不同時期不同地點文化差異感的初步感受與認知。這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豐富的思考、構建空間。
四、鼓勵學生廣泛的進行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課外閱讀
課本中的內容是相對有限的,因此教師需要就課本進行教學之后,引導學生對于課文相關的課外內容進行深度的閱讀,以及文化思想的再次挖掘。例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語言表達形式是當代白話文的形式敘述的,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就,《三國演義》原著進行閱讀,體會在不同時代中語言的不同特點。
五、創設教學的情景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實際上,語文課的熏陶感染、價值表達、學生體驗都與教師在教學中所創設的人文情境息息相關,通過情境創設來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切身感受到閱讀賦予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并最終在閱讀環境的展現。熏陶感染下,實現人文精神的升華。創設人文閱讀情境,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滿足學生知識轉化、情感鍛造、人文素養厚實等方面的現實需求,采用多樣化的模式和方法來進行人文教學環境的架設。
六、結束語
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課程大綱的要求,結合課本具體內容展開教學。在教學中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就課本中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程度,將教學中兩個要素,學生以及教學內容都進行深刻的研究。如此一來,教學工作的進步將會日漸明顯。
參考文獻:
[1]王鳳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114+116.
[2]林玉仙.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怎么教”的定位與選擇[J].華夏教師,2015(05):52-53.
[3]黃志強.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高年級的課內擴展閱讀研究[J].華夏教師,2015(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