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霖
摘 要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每年學年末的時候我都要給本學校學生進行一次體質數據的測試。通過測試發現,現在學生的身體素質較五至十年前同齡中小學生有明顯下降。從全國范圍來看,這個現象不僅僅是我校、我區、我市面對的問題,而是當前國家面臨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 中小學生;體質下降;原因;建議
中圖分類號:B0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1-0184-01
提出體質下降問題,不少家長可能會有疑惑:“我家孩子身體很健康,吃飯也很多,從不生病啊,怎能看出孩子身體體質下降呢?”其實,家長所看到的這些方面并不能代表體質好與壞。在此,我先簡單介紹一下,何為體質?簡單來說,體質就是身體質量。準確地說,體質是在遺傳變異的基礎上,人體所表現出來的形態和機能方面相對穩定的特征。具體指:
1.身體形態發育水平:包括體型、身體姿勢、營養狀況等。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即機體新陳代謝功能及人體各系統、器官的工作效能。
3.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即身體在生活、勞動和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以及走、跑、跳躍、投擲、攀登、爬越、懸垂、支撐等運動能力。
4.心理狀態:包括本體感知能力、個性、人際關系、意志力、判斷力等。
5.適應能力:對外界環境以及抗寒耐熱的能力,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不會用全套標準一一對應分析學生情況,常用的評價方法是選擇一些主要指標進行分析。根據我校每年測量數據與外校平均水平的對比顯示,學生體質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身體素質的下降。
2.肺活量的下降。
3.肥胖人數增加。
4.近視人數增加。
經過認真研究分析,我認為,造成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鍛煉。現在,早晨、傍晚都可以看到許多老人跳舞、踢毽,有的老人甚至無論天氣好壞都在戶外鍛煉,與之相對的是,中小學生們懶得玩、懶得動,很少參加體育鍛煉。可以說,群體性體育鍛煉的現狀是,“老年人在奮起,中年人在覺醒,青少年在沉睡”。對此,我問過一些學生,平時自己鍛煉嗎?答案大致有以下幾種:(1)作業多得很,晚上回家都是在屋子里;(2)平時幾乎不怎么鍛煉,就是體育課鍛煉一會;(3)有的時候是懶得很、不想動,父母對鍛煉也不強調,就不想運動,也沒時間鍛煉;(4)家長不關心體育,學習好就可以了。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很多學校都無視體育課,認為體育課就是給學生休息的課,是一堂有著45分鐘的大課間。尤其是在畢業班課時緊的情況下,體育課更是被忽略不計,常常變成了語文課、數學課等等。到了高校,由于學校不作特殊要求,學生們平時也不注重鍛煉,很多學生體質很差,800米跑下來就休克的情況并不鮮見。前不久,這類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某中學一學生在上體育課時,參加慢跑熱身準備,剛剛跑完200米就一頭栽倒猝死。如果不能盡快改變這種現狀,我國學生體質將會越來越弱,即使有高深的學問也難以勝任今后的工作。一些家長對提高孩子體質的重要性也沒有充分的認識。同時,很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眼前的成績好壞,對孩子體質健康考慮不夠。不少孩子在休息時忙著從一個奧數班到另一個英語班,沒有時間也沒有地方去鍛煉身體,造成了成長的失衡。
在此,特就加強體育鍛煉,增強中小學生體質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提高體育課教學水平,讓體育課從“放羊課”、“休閑課”走向正正規規的教學課堂,讓被視為“二流課堂”的學科轉變為不可缺少的主流課。
二是要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
三是繼續積極推進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和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在抓好體育課堂教學的同時,真正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要求,在全國中小學中大力推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
四是改革學校體育效果評價方式,積極穩妥地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通過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鍛煉,以達到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的目的,在繼續落實各項“減負”措施的同時,還應注意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和學習時間,按照有關規定嚴格控制家庭作業量,確保學生睡眠時間。
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關系到民族的興旺和祖國的未來,需要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齊抓共管,讓我們團結起來,為了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