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燁輝
諸暨市馬劍鎮平陽完小 浙江紹興 311800
新綱要為我們的課程與教學帶來新的理念,也給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方向。音樂教師是一個整體教師隊伍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在整個音樂課堂中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中要處于引導而不是領導的地位。但長久以來不平衡的師生關系,影響到了我們的藝術教育,特別是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對于音樂教師應有的地位和身份的認識都應該以新的眼光去審視,以新的標準來衡量,因為教師是一個十分關鍵的要素,本文將從三方面來探討音樂教師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地位的轉變,也就是師生關系的轉變問題。
學生在課堂中不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的學習主體,對知識的渴求是教授對象的一種需要,主動的學習才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因而學生又是課堂的參與者,有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才是完整的課堂教學,缺了任何一方都是失敗的教學。這種雙方共同組織建造的課堂其實體現了學生與教師互動交流,讓學生真正才能夠內心激發起學習的興趣,主動投入到教師所營造大的一種教堂氛圍,是教師理應具有的能力。音樂是一種印象的藝術,它是在時間與空間的交互中進行的,學生需要的是更為自由的想象空間和淋漓盡致的表現時間,教師要做的就是為每一個學生盡可能的提供廣泛的機會,把學生的課堂還給他們,讓他們把自己內心的說法和感知表達出來,讓老師從多方面,多角度來了解學生的需要,以便對他們的音樂感悟能力有個相應的尺度把握,較好的把課堂組織起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激發對音樂的激情和熱情,使被動無趣的課堂“活”起來,“生動”起來,我們的學生便成為主動學習的活躍分子,普普通通的音樂課堂便成為他們步入音樂藝術殿堂的踏腳石。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個體,當這么多的個體集中到音樂課堂這么一個設定的情景中時,他們又是一個充滿了豐富內容,但又不是差異的大團隊,猶如許多盤旋在腦海中,還未成稿的一首動聽的曲子的組成部分,就像那些五線譜中已有時值小音符。而我們的教師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小音符按它們各自的特點排列好,把它們應有的種種特性充分的展示出來,不要把個人的想法加之于上,更不能隨意地把原本應有旋律的走向變成自己設想的那種,盡量使這么多小音符以最自然的形式躍然紙上,成為一首讓人心動,又能使遐想的樂曲。
當然,新的教學觀主張的充分尊重學生個性,我們所談到的發展學生個體差異的需要,并不是一味地讓老師順著學生走,教師要學會從深層次上感受出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和多樣性,把一個音樂教堂的協調組織者的角色擔任好,使每個參與的學生充分的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來,但又不能使課堂成為一個天馬行空,高談闊論的嘈雜場所,有效的引導他們,讓學生既能感受到教師的指導又能指引又能聽見自己的聲音。這就是我們所想要的那種音樂課堂,也是每個教師努力的方向。
音樂的世界是一個包容的空間,每個暢游于此的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感受,但每種聲音都不足以把音樂的種種奇妙和絢麗表達出來,因此我們便要學會聆聽不同的聲音,感受不同的體驗,以便自己的表達更加完整和豐富。音樂課堂也是一個交流音樂體驗之所,把真我的感知向對方敞開,接受我和你是怎樣地共同處在音樂帶給我們的想象空間。從他人的身上看清自我,深刻地了解真我傳達給予他者的感受的必要途徑。學會善待別人與自我的差異,也就是學會從對方身上認識自我。
我們的音樂教師當然也要參與學生的溝通,不了解學生便不可能深入學生的心靈并有效地教導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所感所思,及時去發掘學生在一霎間的音樂感悟,把他們的真實體驗和生活體驗聯系起來,從而讓他們學會找尋生活的種種蹤跡,在音樂的學習過程種學會一種生活的態度,生存的方式,真正實現審美教育賦予的美學價值。音樂教師只有把學生對音樂藝術作品內涵的理解、對音樂作品形式的感知、對音樂作品價值的領悟反饋到自身,才能使自己想法和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同時也使自己音樂體味豐富起來。
在我們所期待的課堂上,有一種專家分析預測的和諧互動的積極模式,那就是學生所要接受的知識是由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等三方面組成。學生和老師為了完成教學的任務共同參與到教堂上,平等地進行對話、交流與合作,多維度多層次的接觸,相互地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動態的不斷的調節過程中,使課堂的氣氛始終活躍統一,這樣不僅使師生關系雙方感受到教學的成功,為而求也提高了教堂的教學質量,形成一種良性的教學循環,使我們的音樂課堂永遠能成為學生與教師共同學習的大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