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羿 王寧
關鍵詞:漆雕;民族性;容納性;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J314.6
文獻標識碼:A
雕漆藝術的風格、其本身的藝術個性,是在與其他傳統工藝美術比較中表現出來的,因其長久保持本性而顯現出來,并使人產生特殊的美好印象。它具有民族性、容納性、實用性。
雕漆的民族性是其最顯著的藝術風格。無論是民間藝術、宮廷藝術、文人藝術,都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群體生活習俗的體現,包含了中華所有民族的文化習俗。所謂“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的宋、元、明代風格,與“精工纖巧、繁瑣堆砌”的清代風格,都是文化習俗上不同民族的差異,是中華民族中不同地區交往過程中的比較、補充和融合的外在形態,才形成了雕漆藝術的民族多樣性。
雕漆的民族性還表現在它的藝術性上,正是這種民族獨有的藝術性,構成了它的精神內核,無論從造型、色彩還是題材上都是中華民族所喜愛、所向往的。無論是宮廷藝術、民間藝術還是人文藝術,雕漆所展現的都是本民族的文化、習俗和精神面貌,反映了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夙愿。
雕漆這種藝術的適應力,充分體現了雕漆藝術風格之容納性。正因為這樣,雕漆才能在宮廷制作與民間制作之間互換位置,積極吸收文人藝術的營養而充實自己。特別是宋、明以后,文人的藝術理解和繪畫技巧更多地融入雕漆制作,使得這種藝術在文化內涵和藝術審美上都上升到一個較高的領域。
雕漆的錦紋不但吸收了漆器的表現形式,而且不斷吸收了木刻、竹刻、石刻、牙刻的錦紋形式,大膽引進了阿拉伯地毯的錦紋形式,加以變化,成為雕漆專用圖案,而錦紋形式也由歷史上幾十種發展到現在的幾百種。
雕漆藝術風格還體現在實用性上。雕漆器始終與生活相互聯系,從未分離和斷開。大到廳堂建筑,如桌、椅、箱、柜、床、幾、屏風等,小到瓶、盤、碗、筷、瓢、盆、項鏈、掛配、手鐲等,幾乎遍及人們生活的所有用品。
歷來雕塑藝術,雕刻是雕刻,唯有雕漆是堆塑后剔刻,把這兩種雕塑方式合二為一,巧妙結合,這在其他藝術門類中比較少見。自然,雕漆的藝術特色還有很多,大漆、桐油本來就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日用起居、代步工具、樓堂館所等,無處不用到大漆。
經過雕漆工匠的加工提煉,大漆的性質更加純凈優化,使得所制作的雕漆器物經久耐用,防酸堿、防潮,千年不壞。雕漆無論何種色彩,其漆的質感圓滑光潤,內返潤亮,熱烈而沉穩,喜慶而不俗艷。它的個性特點和藝術魅力成就了雕漆藝術品的獨特性。
雕漆的藝術價值充分反映了這個民族熱情而又穩重、歡喜而又內斂、熱愛生活、向往和諧寧靜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養的特點。雕漆講究章法,崇尚自然,注重形神兼備,細微之處精雕細刻,大景處開闊抽象,把線條描繪與明暗、薄厚、遠近、大小、輕重等雕塑方式,巧妙而辯證地融合起來,力求寓情于景,追求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
雕漆的商品性是不言而喻的。從歷史上看,雕漆器也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創作的。不過在古代,主要是宮廷、貴族才可以投資制作或出資購買,近代就是海外貿易,現在則是國民人民生活與國際藝術品市場的需求。
雕漆是商品藝術。目前形勢下,手工技藝的大漆雕漆作品越來越難以制作,市場價值成倍上升。雕漆文物自不必說,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文物價值。古代的雕漆工藝品,反映了那些時代封建王朝的生活和藝術傾向,同時也承載了已經消失的許多文化信息,自然成了珍貴的藝術文物。就是近現代制作的雕漆作品,也因為其高超的藝術品位和深刻的文化內涵而彌足珍貴。
當然,雕漆藝術的價值遠不止于此,如文化交流價值、美化陳設價值、科技價值、文化流向和產地研究價值、操作研究價值、民族研究價值等,都有待于進一步搜集資料,作專題研究,深入探討其內在的意義。
[1]薛躍進,張 喆.雕漆,奢華的藝術[J].商業文化,2008(1).
[2]唐 甜.淺析雕漆工藝在當代藝術中的路徑轉移[J].中國生漆,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