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祥 梁軍 慎曉麗
關鍵詞: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
獨立學院由于在國家教育規劃和自身定位方面的原因,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雖然獨立學院的畢業學生中有一部分人上研究生繼續深造,且大部分將直接走向社會。同時隨著大量研究生的畢業,用人單位招聘研發人員時,都優先選用研究生,而一般院校的本科畢業生更多的是從事應用性的工作崗位,積累經驗,加上后期自己不斷地加強學習和實踐,可逐步轉向研發崗位。
這就要求我們獨立學院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制訂相應的培養方案。我們應充分認識到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的趨勢,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需要搭建以專業知識的應用為前提,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目的的實踐教學體系。
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思路,對如何培養適合獨立學院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的做法,做出一些探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這其實和本院劉獻君院長提出的個性化教育本質上是相同的。
為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育規劃綱要》提出: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這也和學院提出的潛能導師制不謀而合。根據學院的部署,專業的定位,從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改革入手,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思路與新模式。
按照學院“關于制訂應用型本科人才專業培養方案的原則意見”,優化符合應用型人才成長規律的專業培養方案,構建能與市場需求有效銜接的應用型本科專業課程體系,逐漸形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標準與教學規范,并通過積累試點專業建設的有效經驗和實踐成果,來帶動相關應用型本科專業的改革建設,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同時,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服務于地方區域的特色經濟,結合自身專業的特點,可以將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定位為:在本科低年級實行通識教育、高年級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增加實踐環節,逐步完善在教學計劃和教師指導下的自由選課學分制以及實行彈性學分制。
1.優化專業培養方案
依照“注重學生個性化學習空間,發揮其潛能”的指導思想,以能力培養為目標,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培養方案,修訂了新的培養方案。優化后要構建一個具有邏輯性、科學性的整體課程體系,進一步加強基本技能訓練,著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就業競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進一步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更好地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擴充專業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
為更好地滿足學生基于專業興趣和個性化進行自主選課的需求,專門設置專業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增設許多門的選修課程,甚至設置了一些跨專業的選修課。既滿足學生的興趣要求,又突出了職業技能提升類課程和創新創業培訓類課程,進一步對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
3.教材選用
選用教材,要求以理論教學與應用實踐教學一體化相結合的原則,偏應用型的教材為主,然后制訂相應的教學大綱,滿足教學的要求。
1.教學手段
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及學生需求,通過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探索多元教學方式,如案例教學、反思性教學、研討式教學、研究式教學、虛擬實踐教學以及網絡支持式教學等,還包括現在比較好的翻轉課堂式的教學,以此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2.實踐教學
(1)豐富實踐教學手段。繼續以實踐創新能力提升為載體,全面促進專業的實踐教學,通過建立專業實驗室,擴展已經實驗室的實驗項目,設置更多的實踐課程等形式,包括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結合第二課堂和各類競賽等形式,綜合打造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增加實踐性教學課程的比重,比如課程設計、綜合實驗、大作業等實驗實踐類課程等,體現設計性與動手能力的培養。
(2)專業實驗室向學生開放。以前實驗室只是在有實驗課程安排的情況下,才向學生開放。但現在,以下幾種情況也向學生開放。一是教師有課題項目需求,成立了以學生為主的團隊,經教師申請,實驗中心和學部批準,就可以進入實驗室,利用實驗室的設備和條件。二是學生自己提出申請。學生以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為研究對象,提出課題或者項目申請書,經學部組織評委教師進行答辯,通過后,便可進入實驗室,利用實驗室設備和條件,并可以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同時根據學生的要求,還可以給予配備相應的導師加以指導。采取這些不同的方式,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達到鍛煉學生的目的。
(3)穩定進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走校企合作的辦學之路。通過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運行,學??杉皶r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及時發現學校專業設置、師資培養、教學計劃、課程目標與內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走校企合作的辦學之路,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把本專業的培養計劃與企業的需求相結合,特別是專業選修和實踐教學環節,可以加大同企業的聯系和協作,甚至可以實現教育培養的訂單式服務,也就是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的機制。
打造一批“懂教育、通實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不斷加強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逐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也就是培養成“懂教育、通實踐”的雙師型教師,要求他們不僅成為專業學術水平上的學者,而且要成為有教育理論素養的教師;不僅精通學科理論與專業知識,而且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把學生引導好、培養好。
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個大工程,我們國家高校眾多,競爭非常激烈,每個學校只有找到自身的定位,找到發展的規律,認清自我,切合實際,有的放矢,培養的人才能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得到社會的承認,學校的發展才能長遠。
[1]梁雪松,王萬崗,譚 航,等.應用型本科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研究——以成都師范學院為例[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7,33(2):38-41.
[2]王家寧.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7(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