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等藝術院校;職業生涯;就業服務;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當前,國家產業轉型升級與現代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國進入飛速發展的新常態。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開放協作、跨界融合成為新常態的要求。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與發展,享受著社會發展新態勢帶來的新機遇,也面臨著信息轉化與價值實現技術提高的新挑戰。
職業生涯規劃與學生發展服務平臺構建,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目前,國內各高等院校已十分關注和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理論受到重視,各具特色的職業生涯指導方法初步形成,就業指導課程、就業咨詢、職業測評等也逐步形成規模,高等院校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逐漸得到加強,就業隊伍建設也在逐步走向專業化、職業化和專家化,各種職業生涯發展的服務平臺也逐步建立起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高等院校職業生涯發展服務平臺迅速發展的同時,高等藝術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特點的研究及發展平臺構建理論卻近乎空白。可以看到的是,高等藝術類院的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普通的綜合類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深入了解藝術類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情況,構建貼合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服務平臺,有助于更好地為高等藝術院校學生服務,幫助他們完成與社會的有效對接。
構建適合高等藝術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服務平臺,勢必先要了解高等藝術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并且需要對設計出來的服務項目進行評估,再對服務平臺進行不斷改進。在服務平臺的構建過程中,無論是考察調研、評估還是改進服務平臺,都能夠積累實踐經驗,為高等美術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領域提供理論基礎。品牌也逐漸從工具層面上升到營銷戰略層面,進而躍升到組織戰略層面。一個平臺的戰略目標圍繞著“品牌”來建設,建設品牌化組織也就隨之提上了新的日程,唯有在服務大學生的基礎上構建品牌化組織,才能規劃、管理好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職業生涯,進而不斷提升品牌,帶動職業生涯發展,達成職業生涯品牌戰略目標的實現。
而構建高等藝術院校職業生涯發展服務平臺的實踐意義則是能夠逐步了解高等藝術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特殊性,完善學校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成熟度,同時也為相關高等藝術院校學生培養方向提供了實踐參考。
1.高等藝術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服務平臺項目設計
建立高等藝術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服務平臺,以高校輔導員為基礎,帶動就業服務中心,對高等藝術院校學生進行指導。
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個體性較強,輔導員更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可以安排輔導員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生涯發展指導。高校輔導員負責學生學習和生活各方面的指導工作,因此,與學生平時交流和晤談的機會和時間比專業指導教師多,對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較了解,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對自身價值進行定位。由于高校輔導員通常都在固定的院系工作,對學生所學專業在專業的性質、相對口的職業、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指導學生更準確地進行職業需求評估,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和發展目標。
針對學生間的共性問題,可以由就業服務中心通過講座、班會、相關課程進行職業生涯基礎性指導。通過輔導員與就業服務中心建立以點帶面的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服務平臺。此外,還要指導大學生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可以通過邀請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等回校與大學生座談交流經驗;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性的職業實踐活動;開展職業意向測評,職業興趣分析測評等。指導大學生主動積極地參加有益的職業訓練,掌握職業技能,他們才能更好地開展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臨近畢業,還應把指導重點鎖定在提高求職技能上,組織引導學生和已畢業的校友聯系,交流求職工作心得體會,學習寫簡歷、求職信,加大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讓學生接受擇業技巧培訓、組織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校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等。
2.高等藝術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服務平臺項目評估
學生對本專業的行業狀況不了解,更不了解相關行業的就業情況、發展前景、用人制度等,職業生涯規劃會受到個人興趣愛好、個人素質等主觀因素以及社會變遷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求隨時根據各種變化來做出調整。然而,許多學生卻一味追求所謂的“最佳規劃”,妄想一勞永逸,無法根據變化做出靈活調整,導致出現發展目標與現實社會以及自身價值產生較大差距的現象。建立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服務平臺就是為學生解決相關困惑,可以通過此項目帶動高等藝術院校學生就業,為學生就業提供咨詢、規劃、保障。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但也不是學校強加個人身上的實施方案,而是當事人在內心動力的驅使下,結合社會職業的要求和社會發展利益,依據現實條件和機會所制定的個人化的實施方案。因此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專業特色和特點及大學生自身的狀況,確立職業生涯指導的總體方案及針對個別的方案,引導大學生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平臺使得學生本人直接參與自己人生目標的設計,他們對相關教育資源的利用也會更加自覺和更加充分,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
通過對國內高等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平臺構建研究和高等藝術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特殊性研究分析,形成調研報告或相關論文,將其運用于構建一個集學生服務、企業服務和基礎研究為一體的,能更好服務于高等藝術院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服務平臺中。構建品牌化職業生涯發展平臺,以“構建學生個人品牌”為切入點,借助研究成果,完善廣州藝術學院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廣美院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成熟度。
(1)資源調配,如教師的教學,從調研,到提取,到文創,到推廣營銷,整合成為一個系列課題,這個需要有調配。加快創業實踐平臺建設,提升創業教育層次,提高創業輔導與服務水平。要加大經費投入,加快校內外學生創意創業實踐園區及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建設,以及優秀畢業生包裝推介平臺建設。通過資源調配,將調研、創業到推廣成為系列課題,為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法律咨詢、專家指導等幫助和服務,切實扶持一批學生實現自主創業,為培養拔尖型藝術人才和造型藝術類優秀畢業生成才立業提供平臺,以示范、引領并帶動更多學生創業、就業。
(2)藝術院校的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歸納整理,形成個人品牌,并推廣。廣美畢業生創業品牌案例——張小盒,建立個人品牌、文創的博物館品牌,以建立個人品牌推動個人的職業生涯。在當下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轉型升級時期,美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在文化創意創業方面具有優勢,大多數美術設計專業大學生注重創新精神和個性,自主創業主觀愿望較強,也擁有一定的創意技能和優勢,容易發揮專業所長進行創業。通過平臺建設,為大學生建立自主品牌提供幫助,鼓勵畢業生建立個人品牌、文創的博物館品牌,以建立個人品牌推動個人職業生涯發展。
(1)國家層面: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完善就業政策促進就業、支持藝術類畢業生自主創業、加大對高等藝術教育的宏觀管理。為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法律咨詢、專家指導等幫助和服務,切實扶持一批學生實現自主創業,為培養拔尖型藝術人才和造型藝術類優秀畢業生成才立業提供平臺,以示范、引領并帶動更多學生創業、就業。
(2)高校層面:藝術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連續性、前瞻性和系統性等特點,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因此,高校必須加強藝術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設,才能從根本上做好這項嶄新的工作。學校各部門、各院系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增加、滲透專業教師對學生職業觀、就業觀的教育,提高畢業生的成才立業意識和求職擇業的積極性。
加強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強化教學實習與就業實習環節,提高學生專業實踐和就業能力。教務、就業指導、團委等職能部門與各院系要協調配合,依托學科與專業優勢,加強與社會用人單位的聯系合作。
(3)自身層面:畢業生應提高綜合素質,增加就業競爭力;調整擇業心態,提高心理素質,加強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綜合能力及職業素質培養。
隨著全國高等美術設計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大學畢業生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就業制度的確立,藝術造型類畢業生傳統就業領域沒有同步擴展,應用型專業社會需求雖有較大增長,但就業競爭進一步加劇。社會用人方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職業素養的考察與專業能力同樣重視,畢業生求職的主觀能動作用對成功就業也較為重要。因此,學校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教育,注重畢業生綜合素質、職業素養和溝通表達等能力的培養及提升,不斷探索切合美術院校實際和美術設計類畢業生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就業指導工作新途徑、新方法。
[1]龍立榮,李 曄.職業生涯管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2]金樹人.生涯咨詢與輔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美)威廉·布里奇斯.轉變[M].袁 容,王華偉,殷紅嬌,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4]余作朝.藝術設計類專業大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呈現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8):31-32.
[5]盧秀峰.試談金融危機下的就業工作[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1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