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茵 孫寧標
關鍵詞:跨境電商;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發布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跨境電子商務是近幾年出現的新興產業,從2015起年汕尾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外語外貿系新增設了應用英語跨境電商方向,受到了應屆高中畢業生的歡迎。新的專業方向增設既為新興產業培養急需的人才,也為我院擴大生源。作為一門新興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如何培養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能、打造復合型人才、在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同時帶動社會產業發展成為教育研究的關鍵。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學生的3年的學習時間基本上是在學校度過的,完全由教師在課室中教授所有的專業課程,如電子商務基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國際市場網絡營銷等。
當然,教師盡量地研究在教學中如何設計真實的學習情境,通過運用模擬軟件、現場教學等方式,努力將相關教學過程情境化,使學生更真實地學習知識,掌握規律。 外語外貿系也根據課程教學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學條件,建設模擬實訓室、購買模擬教學軟件等。
跨境電子商務是實踐性專業,學生必須學會面對不同的客戶,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客戶在網絡上或者電話中進行實際的溝通,處理訂單中產生的實際問題,比如訂貨、制版、跟蹤物流等。所以學生覺得校園學習和實際的操作上存在脫節。公司里這個崗位的薪酬主要是由接單量來決定的,課堂中他們也無法盡最大努力去開拓客戶,找到建立自己的客戶網的創業感覺。如何改革進并培養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創業能力成為關鍵。
經過專業教師團隊的不斷摸索和總結研究,我院的跨境電商方向教育模式目前初步定為兩個模式:
(1)“2+1”的模式。學生在校完成基礎課程和基礎專業課程。完成兩年學習后,暑假期間由專業教師帶隊進駐企業,深圳網貿會的多家企業已經與我院外語外貿系達成了合作協議。大三上學期前兩個月,讓學生回校針對暑假實踐時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實踐培訓,11月深圳網貿會的企業進駐學校面對學生進行宣講,學生也向相關企業進行自我介紹和崗位意向表達。企業和學生進行雙向選擇,最后進行調整溝通后,由企業直接把學生培養成為企業的員工。這樣企業和學校的培養形成了良性的對接,我們也能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不斷的調整和總結。
(2)創業孵化園模式。由電商企業在校園中設立孵化園。以大二學生為對象進行宣講,把學生組隊帶進企業進行學習,學習的時間可以折合為實訓的學分。企業對學習中業績比較突出的學生進行整合,結合學生意愿,給予投資,讓學生組成分公司并占有股份進行實際的創業,再通過后期的業績來對分公司進行調整或者壯大,再吸收更多的人才,讓校園學習和創業教育并行。
我院外語外貿系希望將這個專業方向打造成人才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榜樣。這種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理念相交融的培養方式現在還處在初步實施改進中,在教學環節實際中運用的范圍還有待擴大。我們通過不斷的教育模式改革,進一步鼓勵廣大大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創新,投身創業實踐,跟上互聯網的發展,引導大學生成為有創新創業志向、品德、心理素質和知識技能的新型人才。
[1]賈海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現代交際,2009(8).
[2]李存金.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途徑與機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1).
[3]李 媚.大學生創業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4]陳長英.浙江省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養路徑研究[J].中國商貿,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