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讓德育走進每個學生的心靈,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走向生命的美好?我們嘗試做有意思的德育。我們通過班級文化建設,讓班級成為愉悅的土壤;我們開展德育活動,為學生創設生長的舞臺;我們進行特色評價,激活學生的潛能;我們與家長攜手,邀家長共享參與的樂趣。
關鍵詞:德育;有意思;點滴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0-15
作者簡介:彭惠芳(1971—),女,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青園中信小學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我黨的重大政治宣示。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主席參加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慶 “六一”活動時,指出:“學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應該說,黨和國家把德育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卻容易陷入這樣一種狀態:將育人要求做成制度貼在墻上,將思想教育變為口號裝入檔案盒里,將德育活動變為形式以應付上級的檢查……我們時常感覺到德育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失,德育活動空洞和抽離,德育形式枯燥乏味,育人效果不盡如人意。我擔任學校德育主任以來,和學校的德育團隊一起,一直在尋求學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幾年來,我們嘗試做有意思的德育,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我是這么理解的:有意思是指我們的德育符合學生們的特點、貼近學生的心靈;有意思是指我們的德育活動能讓學生愉悅,能讓學生喜歡;有意思還指我們的德育能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態度,促進學生快樂成長。有意思也指我們的德育能喚起更多的人關注,帶動包括家長在內的更多的人參與。
對“有意思”的德育這個概念有了明晰的認識,如何將德育做得“有意思”呢?我是這樣嘗試的:做有意思的班級文化,讓班級成為愉悅的土壤;開展有意思的德育活動,為學生創設生長的舞臺;創立有意思的評價體系,激活學生的潛能;邀家長攜手參與,與家長共享有意思的德育。
1. 班級文化——培植愉悅的土壤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隊伍的主力軍,班級建設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以往的班級管理,學校要求什么,班主任就做什么,對于班級的成長沒有長遠的規劃和目標,時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每個學期,教師們忙忙碌碌,付出了很多心血,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到了期末,這個學期就過去了;每到新學期,上學期的東西就沒有了。如此下來,班主任的專業成長步伐慢,班級文化積淀薄。針對這些問題,我于2014年提出了班級文化建設的設想,將平常的班級管理上升到班級文化建設的高度。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有了令人驚喜的收獲。
(1)目標明確,主題鮮明。各個班級圍繞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主題,根據班級成長目標及學生特點,確定各班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題;制作特色班牌,制定了班級的各項制度,確立了班級奮斗目標,擬定班風、班訓,建立了班級的成長檔案。
(2)最美教室,環境育人。蘇霍姆林斯基講過:“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教室是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一個幽雅、健康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培養、心理素質的鍛煉、道德習慣的形成、知識才能的增長。教室環境是班級形象的標志之一。教室環境文化的布置看什么?一看教室是否整潔、衛生;二看主題是否鮮明,布置是否溫馨、適當,做到統一與個性結合;三看學生是否參與,讓教室的每一面墻會說話,關鍵是看誰在說話、說誰的話。這些話不全是名人、偉人的話,也不應該是教師的自說自話,還應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說自己想說的話。
(3)書香班級,文化育人。每個學期,學校進行了圖書角布置比賽,進行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的評優工作。各班新添了學生們喜愛閱讀的書籍,建立了圖書管理制度,精心布置圖書角,每個班的圖書角都各具特色,是學生們心靈的花園。學生們給自己的圖書角取的名字也特別有意思,如“快樂書吧”“紅果子書屋”“小腳丫書吧”等。通過書香班級的創建,文化育人。
(4)成長檔案,記錄風景。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是班級成長的過程。為了記錄下成長路上的每一串腳印、每一處風景,我們要求各班建立班級成長檔案。如二(6)班成長檔案分為“堅實的起步——班級規劃”“行動的準則——規章制度”“精彩的瞬間——活動剪影”“成長的印記——作品展示”“團結的力量——集體榮譽”五個篇章。一(9)班由“遇見童年遇見你”卷首語拉開成長檔案篇章,接下來“夢想樂園”“童心飛揚”兩大版塊,記錄下學生們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
將瑣碎的班級管理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賦予新的內涵。班級文化建設,讓師生的智慧熠熠閃光, 讓我們看見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2. 德育活動——創設生長的舞臺
德育工作,自然離不開德育活動,怎樣將我們的德育活動變得有意思、讓學生喜歡呢?我的理解是:我們的德育活動,是為學生創設生長的舞臺。
(1)結合實際,做實常規活動。抓住每一個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特別是傳統節日活動,“詩情畫意濃情中秋”活動、“美麗中國我的夢”迎國慶活動、“紅領巾相約中國夢”建隊日、“紅紅火火過大年”“我們的節日——清明”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民族節日的由來、民族的歷史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少先隊知識教育和學雷鋒活動常抓不懈、安全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將這些常規活動做實,其意義非常深遠。
(2)開拓創新,做活特色活動。結合學校實際,拓展社會德育資源,做活特色活動。特色活動以其教育性、生動性、多樣性、趣味性讓學生喜歡。
例如,“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系列活動,我精心組織青少年讀好《真善美伴我行》主題教育讀本,開展“我筆下的真善美”讀書征文活動、“我眼里的真善美”攝影作品大賽, “我心中的真善美”演講比賽。我們還發動各班家委會開展系列親子活動,滲透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將“向上好少年,踐行真善美”活動延伸到家庭,拓展到社會。
又如“環保”綠色系列活動。我們圍繞“我的綠色夢”為主題開展綠色系列活動,開辟了養殖園,種上薔薇、蔬菜,養上兔子、小雞;開展“我是護綠小天使 播種一片綠”主題活動;開展 “節約用電”“保護植物朋友”主題活動;每周,我們還會評選“光盤”明星班級;在全校學生中持續開展“綠色出行”活動,要求家住離校一公里以內的學生步行上學,開車送孩子的家長在離校100米外停車,讓孩子步行入校。綠色出行活動,緩解了校園周邊交通壓力,增強了每個學生家庭的綠色意識,用行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3)重視體驗,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重視體驗,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與社區開展隊員黨員手拉手社會實踐活動;少先隊員組成雛鷹小隊,開展志愿者服務;攜手周邊單位,開展中秋節慰問環衛工人活動。假期里,各班分別組織愛心義賣、探尋偉人足跡、恐龍世界之旅、走進軍營、走上街頭系列體驗活動。在精彩紛呈的活動中,我們感受到了學生們純真的愛心,體會到了學生們成長的快樂。
3. 特色評價——激活學生的潛能
學生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讓我們的德育評價受學生關注,受學生喜歡,并成為源源不斷激活學生潛能的動力?我結合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青園中信小學的吉祥物,創設了“英才之星”特色評價體系。我們把雛鷹爭章活動同“英才之星”評比相結合,根據學校吉祥物,設立十個類別的獎章,并根據獎章制作了對應的積分卡,鼓勵每一個學生爭做十星少年。
德育評價不僅僅是班主任的事,每個教師都有與自己學科相對應的積分卡,用于評價和獎勵;德育評價也不再是期末的“一評定音”,而是貫穿于學生每一天的小學生活之中。隊員們通過良好的表現獲得積分,再用積分換取獎章,在不斷追求之中,有了自己的目標,促進自我管理。學校建立起大德育體系,讓每一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學校德育氛圍濃厚。
4. 家校攜手——共享參與的樂趣
眾所周知,德育工作,不僅僅是學校“一條腿走路”,只有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步伐一致了,我們的教育才會平衡,才會收到實效,才不會出現“五加二等于零”的狀況。作為學校德育部門負責人,我更重視對家長的指導和引領,與家長攜手,共同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共同見證學生的成長 ,共享參與的樂趣。
(1)辦好家長學校,搭建學習平臺。我們從“上好開學第一課,辦好家長學習營”兩方面著手辦好家長學校。為了引導新生的父母適應家長角色,每年新生正式開學前,熱情邀請新生家長參加家長學校的開學典禮,上好開學第一課。一次精心籌備、品位高雅的開學典禮,縮短了家長和學校的距離。每個學期,學校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根據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培訓。在傳授科學的家教方法的同時,不忘面向全體家長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融入家長學校學習的全過程。
(2)創建書香家庭,共享閱讀時光。閱讀是播撒價值觀種子的最佳途徑。為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習慣,我堅持開展親子共讀創建書香家庭的活動。從一份份親子共讀筆記中,從一幅幅親子共讀的溫馨畫面里,我看到我們的家長越來越關注孩子的閱讀,也越來越關注自身的閱讀。我期待每一個家庭通過親子共讀活動,與經典相伴,與好書同行。
(3)開展親子活動,見證學生成長。活動育人的理念不只貫徹于學校德育中,同樣要貫徹于我們的家庭教育,親子活動,就是對學校德育活動的補充和延伸。我擔任德育主任后,組建了學校家長委員會,通過學校家長委員,帶動各班家長委員會,將親子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親子活動在學校德育活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力宣傳學校,激發學生熱愛集體的感情;拓展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能力;見證學生成長、促進親子交流。每一次親子活動,家長陪伴孩子成長、見證孩子的成長,促進了家長之間的溝通,增進了家校合作,不論是對家長還是對孩子來說都是最幸福的時光。
學校的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項極富意義的事業,是春風化雨,是潛移默化。就像美國詩人惠特曼這首詩:“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德育工作者,我深感應該心系童真,努力讓學生們在小學六年的人生旅程中,遇見快樂、智慧,遇見健康、幸福、勇敢,遇見世間的真、善、美,那么,快樂、智慧、健康、幸福、勇敢,以及一切的真、善、美,就成了我們學生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周護國. 我的“30元”——德育工作點滴[J]. 速讀(上旬刊),2015(6).
[2]王銳敏. 處處有德育 人人都參與——加拿大德育點滴[J]. 河北教育(德育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