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鳳月
【摘要】在新多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更多的挑戰與機遇,因此,本文主要就新多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特征,其中包括氛圍的繁亂化、特點的顯著化、信息來源的立體化等做簡單的論述和探究。
【關鍵詞】新多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學生
1.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的繁亂化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信息所具備的時間以及空間的約束,讓信息的分享更加快捷、便利,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高校學生溝通的速度和次數,大大降低了高校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例如新媒體雖然新穎,但是卻讓大部分高校學生都封閉了自己,不想與他人共享自身的閱歷,內心不愿意相信任何人。除此之外,新媒體具備便利的條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高校學生擁有了資源獲取的繁亂途徑,高校學生具備的文化信息變得多樣化,很容易遭到不同層次文化元素的刺激,讓高校學生的思想以及思維模式出現價值取向,導致學生的人生三觀變得扭曲。另外,網絡資源有著眾多的負能量以及惡劣行為的特點,這很容易給學生帶來不健康的因素,導致有一部分高校學生會迷戀于網游中不能自拔,還有一部分高校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會受到打擊,偏激、極端、不愿意與他人溝通,這些繁亂的思想政治氛圍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難以有效地進行下去。
2.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特點顯著化
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主體是高校的全體學生,受新媒體時代的影響,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很難凸顯主體的顯著特點。例如,首先,教學對象的主體性思想過于強烈,新媒體的多元化特征為高校學生創設了更多便利的網絡資源途徑,擁有的網絡資源種類也變得復雜化。在以往陳舊的教育體系下,高校學生屬于被教學的對象,所吸收的教育都是來源于校園氛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這是學生唯一獲取知識的路徑,并且大部分高校學生不具備自主探索的思想,因此,針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得很是順利,但是受新媒體時代的影響,高校學生接受著多元化文化體系的渲染,逐漸擁有了自身獨特的探索能力,每一位高校學生都有自身對問題的不同層次的看法,傳統填鴨式、單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然不能滿足目前高校學生的需求了。其次,教學內容的獨特性,新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設了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讓校園和高校學生站在了平等的角度,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過程中高校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性,推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了實事求是的教學目的。重視課堂教學主體的個性化特點已然成為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3.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來源立體化
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學內容主要獲取的途徑就是我國大部分的政策方針,教學內容的政治特色顯著,教學手段古板化,再加之高校學生本來對思想政治內容就沒有興趣,這讓思想政治教育就像打仗。受新媒體的影響,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學生之間只有一臺互聯網移動裝備就可以,能夠自由的認識到國內外出現的政治風暴。例如利用新媒體,學生可以立刻就理解我國的一些事件,認識到距離我國距離很遠的一些地域性特點、自然面貌、文明知識等,還可以了解多元化的文化分享過程。另外,使用網絡播放功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我國近期出現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實情況,或者每個學校之間的教學優勢以及課堂內容,運用遠程教學特點,資源共享到學校的各個領域,在一定程度上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立體化,不斷地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進行,讓我國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能夠共同進步。
1.了解導向問題
要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開展,必須了解導向問題。例如,首先,必須正確認識到課程開展的開放性特點,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課程也有了全新的需求,新媒體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因此,必須把課程內容融入新媒體,樹立全面發展的理念,讓教師和學生和諧相處。其次,明確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大學階段是學生正確認識“三觀”的重要階段,必須為學生創設科學合理的學習氛圍,正確引導學生樹立“三觀”。
2.讓思想政治教育親近社會,親近專業,親近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親近社會、親近專業、親近生活。例如,首先,親近社會,教學內容以及模式一定要與時俱進,融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以及經歷發展方向,利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來解決社會上出現的問題。其次,親近專業,必須把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在校學習的專業融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正確引導學生能夠利用世界觀以及方法論來詮釋社會上的情況。最后,親近生活,根據目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質量,選擇合適于學生發展的方法,通過學生學習的專業順從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1]李國杰,程學旗.大數據研究:未來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領域[J] .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6).
[2]鄭志龍,余麗.互聯網在國際政治中的“非中性”作用[J] .政治學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