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統計局黨組
統計監督職能是統計法定的三大職能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在“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提出“完善統計體制”,這對統計工作作出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統計應抓住機遇,乘勢而為,堅持完善統計體制,強化統計監督職能,充分發揮統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強化統計監督是新時代全面深化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監督制度化、法治化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完善統計體制”納入到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從而進一步形成了“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統計監督作為行政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依法治國的宏觀背景下,發揮統計監督在國家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中的重要作用,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強化統計監督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完善統計體制”與“深化政治巡視”“深化國家監督體制改革”“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等并列,充分體現了統計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新時代黨的建設提出了八大重點任務,完善統計體制是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統計監督是提升黨的建設質量,實現黨的自我深化、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統計監督是黨內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
強化統計監督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計工作的必然要求。當前,統計部門面臨“三個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對統計工作作出批示,要求統計部門結合新時代新要求,強化統計監督,確保統計信息、咨詢和監督三大職能的有機統一,進而發揮統計在新時代宏觀經濟管理以及黨和國家行政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學術界及實際工作部門對統計監督研究和探討較少,加之《統計法》主要從統計執法角度對統計監督作具體規定,造成實際工作中對統計監督職能認識不足,經常將統計監督等同于統計執法監督,造成統計監督職能主要圍繞統計執法監督展開,統計監督的機制、手段、措施也主要圍繞統計執法監督鋪開。事實上,統計執法監督只是統計監督的一部分,統計監督不僅包括監督統計數據的產生過程,也包括用統計數據進行監督的過程,同時,統計數據產生過程的監督不僅包括統計執法監督,還包括對統計職業道德、統計行業規范的管理。
新時代統計還需對行政權力進行監督。統計監督是根據統計調查和統計分析,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監督,評估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黨和國家政策和發展規劃的實施效率,考核各級政府工作成績以及統計行為規范,檢查虛報、瞞報、偽造、篡改以及干擾統計資料的行為。
統計監督對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國民經濟發展進行監測,并監督其是否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通過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監測與監督,對宏觀調控是否適當、宏觀調控預期目標是否適當、宏觀調控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進行評估,是評估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統計監督可評估經濟社會發展的規模、水平、增速是否適當,發展結構是否合理,發展質量效益是否最佳等,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必要手段。
統計監督是行政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監督屬于行政監督,并且具有獨特特點:客觀性,統計監督依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監督;數量性,統計監督對經濟社會運行狀態正常與否提出數量界限;全局性,統計監督是從宏觀上、總體上對經濟社會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是一種綜合性、全面性的監督。統計監督的獨特性決定了統計監督是對政府工作進行評價考核的重要方式,是實現行政部門自我監督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統計的信息、咨詢、監督三大職能是有機統一體,其中任何一種職能弱化都將會影響其他職能的發揮。由于受統計體制、機制等因素影響,實際工作中統計監督職能最容易被弱化,進而影響統計整體職能的發揮。而強化統計監督職能是統計發展歷史的經驗總結,也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對統計提出的新要求,應把統計監督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統計監督是新時代統計工作的突出職能。
統計工作重點以統計服務為主向統計服務與統計監督并重轉變。統計監督與統計服務并不是對立矛盾的兩方面,而是對立統一體,是同一內涵的兩種表現。統計服務的過程就是統計監督的過程,要將統計監督寓于統計服務之中。統計監督以微觀監督為主,向宏觀監督與微觀監督并重轉變。微觀監督是實現宏觀監督的前提和基礎,宏觀監督是統計監督的目標,微觀監督要“實”,宏觀監督才“穩”。統計監督以違法行為監督為主,向違法行為與失信行為監督并重轉變。統計監督要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強化道德對法律的支撐、法律對道德提供保障,使違法行為與失信行為監督同時發力、互為補充。統計監督從統計系統內監督向全面監督轉變。統計機構應加強對全社會統計的監督和管理,強化對部門統計、行業統計的統計監督。統計監督從封閉監督向開放監督轉變。統計機構對統計監督進行管理,制定統計監督的標準;各部門、各行業主管單位對本部門、本行業的統計進行統計監督。同時,努力與審計監督、財政監督、稅務監督等行政監督合作交流,增強監督合力。
(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