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穎 任勝利 王偉健 程遠州
依靠大數據,搭建公務用車信息平臺、啟動廉情監管自動預警、開展信息比對分析研判……各地積極探索治理模式,“數據鐵籠”成為管住“任性”權力、整治微腐敗的利器。
“以往每逢節假日,我們都要一家一家地上門查看有無公車私用。現在通過定位裝置,足不出戶實現公務用車全過程、全天候、全方位監控,大大提高了監控效率。”馬龍縣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朱開富介紹。
從2017年3月起,為進一步加強執法執勤用車的使用管理,杜絕公車私用、濫用,馬龍縣對全縣10家部門執法執勤用車安裝GPS定位系統,并建立了執法執勤用車信息監管平臺。
“每輛車停在哪兒,行駛在哪兒,足不出戶,通過監管平臺一目了然。”馬龍縣財政局行政政法科負責人汪毅邊演示邊說。
2017年中秋、國慶節期間的督查工作,工作人員在完成既定的督查任務后,又來到縣財政局隨機調取全縣執法執勤車輛使用情況。
通過查閱系統,督查人員發現一個鄉派出所的公務車輛停靠在外地,便立即調取該車輛信息進行查閱,審批單內顯示該車輛當天屬公務出勤,審批手續上的出勤地點與車輛定位地點相符。
“過去很多地方執法執勤車輛管理不規范,造成資源浪費,現在通過系統與審批材料對比,一目了然。”朱開富說。
河南省淮陽縣紀委書記王之夢打開“兩個責任落實與監督網絡平臺”,點擊縣教體局局長王力的網頁,當月情況一目了然:縣教育系統黨風廉政會議,高考報名廉政風險提示事宜,還有該局上個月從嚴治黨、工作績效評估等。
“通過自動打分、自動排名兩個責任落實成績單,我們能隨時掌握各單位領導責任落實情況。”王之夢說。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淮陽縣紀委建立了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落實與監督網絡平臺,建立了“一網兩單三問”(一網即互聯網,兩單即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清單,三問即問諾問效問責)。
系統后臺一共有6大類、29項監控指標,實時掌控各基層單位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平臺通過監控前面設定的指標,并加權匯總,累計積分,當達到一定分值時,平臺會自動預警,提醒縣紀委依據不同預警等級約談其主要領導。”淮陽縣監察局局長李育民說。
該體系建立以來,已對履行“兩個責任”不力的8人進行追責,全縣紀檢機關共開展談話、函詢等109人次,組織處理85人,立案101件,黨紀政紀處分96人,撤職以上重處分46人,移交司法機關4人。
“在俺這,無論大官小官,是他該辦的事,都給辦得好好的哩,遇到群眾的事拖的躲的沒有了。村干部也不敢胡來了。”葛店鄉朱莊行政村村民說。
“數據在線,沒人敢懶。”平臺對所有匯報材料可自動查重,發現重復上報、抄襲上報的行為,立即警示通知對方整改,并自動扣分。工作人員說:“這從根本上解決了偷懶、糊弄領導的現象。”
反“四風”,大數據如何發揮作用?江蘇昆山市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工作人員周偉介紹:一是線索發現更“快”了,通過大數據篩選、核查能夠在短時間內發現問題;二是證據固定更“穩”了,通過查詢GPS定位、ETC消費等信息,輕松搜集、固定證據;三是專項整治更“準”了,通過大數據橫向對比分析,及時掌握本區域內“四風”問題多發、易發領域,做到精準發力、對癥下藥。
在對某單位某次外地考察行為的調查核實中,調查人員發現疑點:按照旅行社記錄的人數和天數算下來,該次考察活動有超標準的嫌疑。調查人員帶著問題找到涉事單位核實,最終發現該單位有虛報考察人數、天數的行為,超標支出費用約1.8萬元。
2016年以來,昆山市在執紀監督中緊盯違規旅游、公款購物等方面問題,利用國稅部門的票據系統對17個機關事業單位的下屬企業的業務數據進行核對。通過比對,昆山市紀委就發現的問題,對兩個部門負責人進行提醒談話。
昆山市紀委利用公車信息庫比對全市69個單位的公車運行費用,利用公安視頻監控系統定期調取重要時間節點全市各主要路口等地交通行駛記錄,同時抽查全市公務用車清理整改情況,對20多家單位實地暗訪。
針對一些單位違規發放津補貼等問題,昆山市紀委利用財政部門的“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鎖定重點部門,核查30家單位的經費支出明細。通過數據核查,發現問題,給予2名相關責任人黨紀處分,共追繳違規公務接待、違規報支相關費用等26974元。
22畝集體荒地包裝成退耕還林,補貼挪進個人腰包;優親厚友,兒媳、孫子搖身變成貧困戶……虛列項目、套取冒領,若不是在運用大數據監查精準扶貧政策落實情況中被掀開“蓋頭”,十堰市竹溪縣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雙橋村原黨支部書記謝開國,還在吞噬扶貧“奶酪”。
近年來,十堰市紀委運用大數據監督系統,深挖精準扶貧領域違紀違規問題。
“程會榮是干部家屬,有兩套住房,在吃低保”;“夏小紅是干部直系親屬,在吃低保……”2017年6月,當丹江口市紀委將全市人口戶籍、車輛及發放低保等信息導入大數據精準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系統時,一批“關系保”“人情保”等問題線索暴露出來。
“有了大數據這雙‘火眼金睛,鉆空子、暗箱操作等伎倆立馬現原形。”十堰市紀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讓監督直達每個扶貧項目、每個扶貧村、每個貧困戶。
2017年5月以來,十堰市紀委會同多部門,采集、整合城鄉低保、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資助資金等12項精準扶貧項目落實情況,通過比對受惠人員相關信息,并重點對領導干部、財政供養人員、村干部及親屬與民爭利、虛報冒領等問題線索進行“聚焦掃描”,發現了一大批精準扶貧領域的問題線索。
開展大數據監督檢查以來,十堰市邊核邊改,邊查邊報,對涉及虛報冒領、以權謀私、優親厚友、失職瀆職的966名黨員干部一律追責問責;對于主動糾正錯誤、上繳違規資金的1182人給予從輕或減輕處理。通過精準規范一批、取消清退一批、查處追責一批,實現了監督執紀問責效果最大化。
(摘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