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峰
摘要: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重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數學課設計一個好的開頭,有事半功倍之效。開頭開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維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因此,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堂導入的設計,把它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導入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新課的引入應該在以前教材引入新課特點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現在我結合初中數學新課標的特點總結一些引入新課的方法。
一、親手實踐導入法
親手實踐導入法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發現真理。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時,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從而從實踐中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使學生享受到發現真理的快樂。
二、類比導入法
在講相似三角形性質時,可以從全等三角形性質為例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對應線段、對應周長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這幾組量怎么樣?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從類推中促進知識的遷移,發現新知識。
三、溫固知新導入法
溫固知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從舊知識的復習中自然獲得新知識。這種方式不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教師在引課當中應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某些聯系,在提問舊知識時引導學生思考,聯想,分析,使學生感受到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拓展。這樣不但使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和陌生心理。及時準確地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達到“溫故而知新”效果。例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復習相交弦定理內容及證明,即“圓”內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然后移動兩弦使其交點在圓外有三種情況。這樣學生較易理解切割線定理、推論的數學表達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敘述定理內容,并總結圓幕定理的共同處是表示線段積相等。區別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點內分線段,而切割線定理,推論是外分線段、切線上定理的兩端點重合。這樣導入,學生能從舊知識的復習中,發現一串新知識,并且掌握了證明線段積相等的方法。
四、趣味性導入法
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能支配內在動力,促成目標的實現”,所以以用趣味性實驗引入新課,旨在激趣。如在講乘方運算時用“拉面”引入新課,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學生可以在課前后去拉面館去,觀察廚師操作。或要求學生用一張報紙對折再對折(報紙不得撕裂)直到無法對折為止。讓學生猜猜看這時報紙有幾層?再把結果表示出來引出乘方概念。
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必須符合數學本身的科學性,違背科學性的引入即使生動、有趣也不可取,甚至會出現“喧賓奪主”的后果。
五、設疑式導入法
設疑式導入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這種方式不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教師在引課當中應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某些聯系,在提問舊知識時引導學生思考,聯想,分析,使學生感受到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拓展。這樣不但使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俱和陌生心理。及時準確地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達到“溫故而知新”效果。例如:有一個同學想依照親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塊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帶回家就割出同樣的一塊三角形呢?同學們議論紛紛。然后,我向同學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導入法
∠演示教具導入法能使學生把抽象的東西,通過演示教具形象、具體、生動、直觀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講弦切角定義時,先把圓規兩腳分開,將頂點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畫好的圓上,讓兩邊與園相交成圓周角∠BAC,當∠BAC的一邊不動,另一邊AB繞頂點A旋轉到與圓相切時,讓學生觀察這個角的特點,是頂點在圓上一邊與圓相交,另一邊與圓相切。它與圓周角不同處是其中一條邊是圓的切線。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記得牢。
七、強調式導入法
強調式導入法是根據中學生對有意義的東西感興趣的特點,一上課就敘述本課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種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幾何的重點,而國是平面幾何重點的重點,它在中考試題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將來學習深造的基礎。今天,我們就學習第七章《圓》。總之,數學的導入法很多,其關鍵就是要創造最佳的課堂氣氛和環境,充分調動內在積極因素,激發求知欲,使學生處于精神振奮狀態,注意力集中,為學生能順利接受新知識創造有利的條件。
八、類比推理法
授新課時,采用新舊知識比較的方法引入課題,既可以使學生鞏固舊知識,也可以讓學生理清新舊知識的差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時可以設計如下的類比導入方法:
觀察下列式子:
(1)x=5 (2)x>5 (3)5x=30 (4)5x>30
左右兩邊的式子相比較,你能找出哪些相同點與不同點?你能把它們歸類嗎?
一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一次不等式這兩個數學概念本身就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如都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最高次數都為一次,兩邊都是整式。其所不同的就是方程是用等號連接的,而不等式是用不等號連接起來的。因此,用類比推理法導入本節課,能夠促使知識的遷移,比舊推新,過渡自然。
九、開門見山導入法
可能有的老師有時上課并沒有繞圈子,而是直接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就像洋思中學的經驗一上課就出示本節課要學習的目標并且講述教學目標再指導學生自學。這樣做,教學重點突出,能使學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最本質最重要的問題研究之上。如在學習“有理數減法”時可這樣引入:“在學習了有理數加法的基礎上,我們來學習有理數減法,那么有理數減法法則是什么?它跟有理數加法有聯系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總之,把引入新課視為一個重要環節,不管用哪種方法,都要簡明扼要,緊扣課題,切忌拖泥帶水,影響正課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