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影
摘要:在以前的教學中,備課只是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主要依據自己個人的學習經驗,方法比較單一,我通常備課是備文中的知識點和重難點,充分鉆研教材內容。經過學習,我收獲頗多,才發現自己在以往的備課中還存在著那么多的不足,然而,很有幸能參加這次培訓,使我有了再一次學習的機會,能夠及時的彌補自己以前的不足。通過學習視頻,讓我知道了備課不僅備教材而且還要“備方法”和“備學生”, 特別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備學生”顯得更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備課時要考慮多方面的內容針對不同環節,分析各環節的目的和功能,以及如何在校本教研中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有效備課;備課模式
在近日的教改實踐中,我對如何做好英語學科的“有效備課”有了以下的認識和體會:首先,教師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備課模式;其次,教師必須牢牢把握備課的各個要素。
一、倡導“個人預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正”備課模式
眼下集體備課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作為教師,只是教學中的“個體”,知識和能力都是有限的,看法、觀點也難免失之偏頗。因此,應該集思廣益、互相交流、共同探討、共同進步。集體備課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更是適應新形勢下教學研究新要求的必然趨勢。我認為新的備課模式必須通過以下四個步驟:
(一)個人預備。
個人進行備課時,一定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教材、教師參考書以及其他相關的材料;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一定要深入了解學生,摸清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教師必須寫出備課提綱,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具體的教學目標,創造性地進行設計教學方案。
(二)集體研討。
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思路,做到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難點。由中心發言人說課,教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和完善。通過備課組成員共同研究,反復推敲,對遺漏和偏激的內容進行修正。
(三)個人修正。
這是集體備課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環節。通過集體研討后的教案,教師并不能直接拿進課堂,因為各個班級的學生不同。教師個人需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習情況對教案進行修改。這樣才能形成具有教師特點,并且符合學生情況的教案。
(四)課后交流。
課后交流是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授課后要進行再次交流,對于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評估,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以便提高每位教師的教學水平。
新的備課模式是一項極其細致且復雜的創造性活動,但它又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群體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
二、把握備課的各個要素
(一)備教材。
備教材要掌握五個環節。一是掌握課程標準。只有理解課程標準的實質,才能更好地鉆研教材、確定目標、指導教學。二是掌握教材內容。教師只有研究教材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弄清教材的基本結構、指導思想、知識技能、編寫意圖、深度廣度,才能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三是掌握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在知識結構中起紐帶作用,是教學內容的知識核心。教學重點很容易依據教學內容被確定。教學難點在教材總知識中比重較小。它的特點是有局限性、差異性和局部性。在備課和教學中,教學難點則往往不易被發現。教師不應把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相互混淆。四是掌握教材特點。教材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備課的結構、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因此,教師在研讀教材的過程中,特別要理出教材的特點,才有助于根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科學的教學方法。五是弄清教材疑點。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容易產生質疑的問題,以便釋疑解惑。
(二)備教法。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體現了教學方法的層次多樣性和形式靈活性。教師備教法既要熟練掌握傳統教學方法,更要根據學科特點,實施自主參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分層發展的學習策略。要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采用有利于學生開拓創新、個性發展的教學手段。如情景教學法、快樂教學法、誘導教學法、感悟教學法、探索教學法等。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貫穿于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做到注重過程教學,發展學生潛能。
(三)備學生。
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要收到滿意的效果,教師既要鉆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學生。如果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知識要求,接受能力一無所知,容易脫離學生實際,造成教學失敗。教師在備學生時應做到四個了解:一是了解班級基本情況。只有對班級了如指掌,才能通覽全局,科學施教。二是了解學生個性特征,作為備課依據,以便區別對待,分類分層指導。三是了解學生學習基礎。在講授新課前,特別要了解學生對原有知識的預習準備是否充足;新課講授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障礙等。四是了解學生個性品質。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很大的。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了解學生的氣質類型、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智力差異,為發展個性、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四)備學法。
教師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方法為重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在備課中還要備學生的學法,即備學法指導。學法指導的技巧通常有這樣幾種:一是滲透指導,就是在課堂上隨時滲透。二是交流指導,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經驗,相互溝通,取長補短。三是啟發指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迷茫或疑惑時,教師給予恰當的點撥。四是示范指導,是指教師在必要時親自示范,讓學生效仿。
(五)備教具。
教師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備課中發揮不同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的互補作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優化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教學改革和學生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空間。
總之,我明白了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在備課過程中,需要講究備課模式,考慮備課各個要素,避免備課中會出現的問題。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