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民
摘要:金是女真人建立起來的政權,女真建立朝主要依靠的是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在當前金朝,金代上京路可謂是金朝的軍事大本營,其在滅遼伐宋過程中發揮出了重要貢獻。后在海陵王時期,其遷都之后,導致金上京路軍事空虛,因此金上京路及其周邊地區接連爆發了起義,動搖了金王朝的統治,從而使金上京路被蒙古軍所占領,從最初的軍事大本營走向衰落。
關鍵詞:金代;上京路;軍事;滅遼;伐宋;蒙古軍
女真人依靠于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用了數十年的時間伐遼滅宋,并建立起了幅員遼闊的大金帝國。上京路作為女真滅遼伐宋的戰略后方,由上京路為滅遼伐宋戰爭輸送兵員和軍用物資。可以說金軍的發展壯大基本都是在上京路時期實現的,上京路在金代軍事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上京路境內的滅遼戰役
在遼末金初,由于契丹對女真族壓迫不斷加重,由此激起到了女真族人的反抗。在金太祖時期,阿骨打率領女真族開始反遼的戰爭。滅遼的戰爭最早在上京路境內展開,通過發動寧江州、出河店、護步達崗及黃龍府等戰役,有效的削弱了遼軍實力,使遼金軍事形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女真軍隊從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在12世紀初,女真完成了上京路境內各部的統一,這為反遼斗爭積蓄了力量。阿骨打以要求遣返逃往遼境避難的女真族首領之一阿踈為借口,在遼國東方重鎮寧江州發起了軍事進攻,打響了反遼戰爭。女真人積極備戰,并發起軍事進攻,但當時腐朽的遼王朝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阿骨打率領女真軍在接林河畔發起了寧江州戰役,在女真軍猛烈的進攻下,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后遼軍主帥逃跑,女真軍包圍了寧江州,并于1111年10月30日攻入城內,首戰大捷,有效的打擊了契丹統治者在遼朝的權威地位。
寧江州失敗后,遼意識到女真不容小覷,但統治者為了照顧到大國的面子,只肯進行局部戰爭。派出7000人到達嫩江流域的出河店與阿骨打率領的2500人隔江對歭。阿骨打趁著遼兵遠道而來沒有站穩腳的時機,踏過結冰的嫩江,對遼軍品駐扎的出河店發起了突然襲擊,遼軍損失慘重,阿骨打乘勝追擊,先后攻占了遼朝東部的一些州縣。女真軍在占領遼朝東弱大片國土后,于1115年1月28日正式建國,國號金。
阿骨打建立金朝后著手謀劃攻打遼國東方重鎮黃龍府。當時遼天祚帝任用漢人丞相張琳率兵東征,率領東征遼軍十萬人分四路圍攻金軍。阿骨打采取先重點攻擊遼軍主力,后各個擊破的對策。由于遼想以最小代價使女真屈服,派出使臣到金提出議和。由于遼在國書中將金定位屬國,阿骨打拒絕了議和,因此為爭奪黃龍府展開了激烈的戰斗。雖然遼兵眾多,但缺乏戰斗意志,因此一路大敗,后于1115年9月20日,女真軍攻陷黃龍府,黃龍府被女真軍占領。
由于黃龍府距離遼上京較近,因此在金占領黃龍府后對遼上京造成了直接的威脅。后遼天祚帝親率大軍東征,在天祚帝準備一舉滅掉阿骨打時,一些遼國貴族產生了換立新君的念頭,這種情況下,天祚帝決定先平叛亂,阿骨打則追擊遼軍品于護步達崗,并展開了激烈的戰斗。面對于數倍于金的遼兵,阿骨打冷靜分析戰場形勢,并親自指揮軍隊,全力打擊遼的中軍,以左右兩翼聯合攻擊,遼軍迅速潰敗。后在護步達崗戰役后,遼金雙方大小戰斗不斷,金國始終處于上風位置,屢戰屢勝,遼國很多城鎮都沒金軍收服。于1117年,阿骨打攻打遼上京,在臨潢府進行了戰爭,并在歷經三年多的時間內,一舉占領遼上京,將遼國有生軍事力量基本消滅,遼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在金太宗時期,繼續對遼發動戰爭,致使遼國于1125年3月26日徹底滅亡。
二、金代上京路與伐宋戰爭
女真人通過對遼戰爭后,迅速的增強了上京路的軍事實力,這為滅北宋奠定了良好的軍事基礎。金依靠上京路的軍事力量,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滅亡北宋。
在金滅遼后,金與宋則直接對峙。在金太宗時期,其積極進行擴軍,為攻宋做好準備。在1125年10月金太宗下詔伐宋,兵分兩種,主帥都為上京路人,其以卓越的軍功成為伐宋的主要軍事力量。迅速占領了燕山府及附屬州縣,又占領了今天河北的廣大地區。
三、上京路在滅遼宋戰爭中的作用
上京路作為金源內地及女真族肇興地,自起兵反遼及滅北宋為止,金與南宋劃淮而治,金國得以不斷發展壯大。金國主要依靠女真族完顏部統一了金源內地的上京路,迅速增強了女真族的軍事力量。而且金源內地上京路的統一,為女真族滅遼和北宋提供了基礎條件。可以說,金代上京路既為金國提供兵員,又提供戰略物資。上京路是大金帝國,滅遼和北宋的軍事大本營。在金軍中杰出的軍事將領,大都是出自上京路。如實古乃、銀術、在伐遼中的斡魯、宗雄等。
在金滅宋的戰爭中,金軍主要軍隊和將領,都來自于上京路。杲(斜也)兼領都元帥,宗望和宗翰是東西兩路軍主帥。宗翰軍中著名將領銀術可,仍然是其軍事主力。宗望軍中著名將領完顏宗弼是金太祖第四子,當時在宗弼軍中,還有一名后來與宋將岳飛抗衡的僕散渾坦。
四、金初與蒙古的矛盾與戰爭
金滅遼以后,在金上京路西北的原遼朝北邊各部族臣服金朝。金朝對這些部族的統治,沿用遼朝招討司統治模式,仍設置烏古迪烈統軍司統治各部族。金初歸順金朝的烏古迪烈、蒙古、弘吉剌等部,都歸烏古迪烈統軍司管轄。
蒙古部在遼時稱蒙兀室韋,臣服于遼政權。蒙古部與契丹交易,逐漸積蓄力量,在金滅遼的戰爭中,蒙古臣服于金朝。這樣蒙古在金滅遼宋之際,迅速崛起發展成為實力雄厚的較大部落。蒙古部臣服金朝以后,成為金朝上京路下轄的烏古迪烈統軍司管轄的乣軍之一。當時金朝對上京路西北地區各族的統治,采取消弱各部的實力,往往是“聯合一部去征討和鎮壓另外一部,使其相互制約,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并在戰爭中搶略牛羊等大批物資。”金朝對蒙古的統治,基本是消弱蒙古的力量。由于烏古敵烈統軍司設在境內,距離蒙古諸部較遠,所以金朝對蒙古的統治還是有限的。蒙古部落日益強大,對金朝產生威脅,金與蒙古之間的矛盾加劇,金蒙之間爆發戰爭。金與蒙古之間的戰爭從1211年直至1214年,長達三年的戰爭使金中都附近的一些城鎮被蒙古占領。金為了阻止蒙古攻打上京路,派蒲鮮萬奴駐防沈州以阻止蒙古軍北進上京路。至1216年,蒙古軍基本占領了金東京路、北京路、咸平路等,而且至上京路所轄的各州府及路等地,都被蒙古軍所占領,至此元朝建立后,金上京路改歸遼陽行省管轄,金上京路境內的大部分治所廢置。
參考文獻:
[1]孫文政,宛文軍.金代上京路研究概述[J].理論觀察,2015年6期
[2]董青.軍事沖突視閾下的宋金族際交往[J].黑龍江史志,2014年9期
[3]孫文政.金代上京路軍事研究與考述(下)[J].理論觀察,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