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洪文
摘要: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增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據此加強農產品的質量管理,對于我國糧食安全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就目前來看,農作物病蟲害是影響農產品產量的重要原因,對我國糧食生產造成重要的威脅。本文將對農業植保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分析與探討,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提供科學的指導。
關鍵詞:農業植保技術;病蟲害;措施研究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為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農業工作中指導工作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逐漸朝著現代農業發展。基于新形勢下,農業對植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新的使命。本文將分別從植保工作實施的重要性、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農業植保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的實際應用,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植保工作實施的重要性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全世界的糧食和棉花生產因病害常年損失在10%以上。植物病害不僅可引起農作物產量的減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嚴重威脅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及其國際貿易。歷史上有很多因植物病害的大面積爆發和流行給人類帶來重大災難的事件,著名的愛爾蘭大饑荒,即1845年由于馬鈴薯晚疫病的嚴重流行危害而造成餓殍遍地及流離失所的重大案例。植物病蟲害同樣嚴重威脅人類寶貴的森林資源。林業病蟲害被稱為無煙的森林火災。相關專家提醒有關部門和林農要加強蟲情監測,早發現早防治,把病蟲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以確保森林植被的健康發展。其中細菌、真菌和病毒是引起蔬菜、水果、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等農作物及林木,花卉等病害的主要原因。這些病害微生物一般通過莖、葉、根系、果實等侵染植物,大部分病害在染病初期雖能較易防治,但一般不易被人察覺,病害一旦發生,防治不僅困難而且效果較差,致使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如何在病害發病初期進行檢測和及時防治,對防治病害的發生尤為重要。
實際上,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植保工作從頭到尾貫徹其中,是重要的農事活動。通過植保工作的開展可使農業增產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時還會影響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在農業生產中,如若有害生物檢測不到位,便會對農業生產造成致命的影響,對人們的生態環境及人身健康造成干擾,最終引發社會危機。
通過植保工作的實施為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和諧穩定作出貢獻,在農業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破壞程度加劇,這主要是由于化學藥物、化肥使用不合理造成的。基于此農業部門通過實施監測,病蟲害發布,病蟲害相關信息為農戶提供正確的防治手段,例如,生物農藥、栽培控害、理化誘控技術的應用,可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從而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眾所周知,民以食為天,農產品質量成為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熱點,將植保工作落實到農業生產中可確保化學農藥的合理使用,降低農藥的殘留,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此外還可增加農民的收益。
二、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農業生產部門逐漸意識到了病蟲害,對農作物生產所造成的威脅,并采取了行動,然而在實際防治工作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環境方面,體制方面,以及人為因素方面,筆者將從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環境方面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溫差較大,這一特點為農產品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帶來諸多的困難,此外在全球氣溫變暖的情況下,酸雨天氣,水質污染,均會對農產品的質量及安全造成影響,導致其抗病蟲能力變弱,對病蟲害防治帶來更多挑戰。
(二)體制方面
從現階段情況來看,我國各級涉農部門缺乏健全的,農產品管理制度,為根據病蟲害實際,情況來,做出有效的防治機制,此外缺乏,規范的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相對單一,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這些問題均會影響到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實施。另外,政府部門未給予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力的支持,其中包括技術引導,資金支持等等,這些問題,均有待解決。
(三)人為方面
由于我國,農業人口較多,人均占有土地資源少,為病蟲害防治帶來一定的影響,此外我國大部分農業主體,均是采取各自為政的方式,各類農作物混合種植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病蟲害的發生率。另外大部分農民缺乏系統科學的教育與培訓,致使農藥使用不規范現象十分嚴峻,這些問題都會導致病蟲害防治工作,無法順利實施。
三、農業植保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的實際應用
綜上,筆者對農作物防治病蟲害現狀進行了分析與闡述,從中發現了諸多問題,并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為了促進我國農業更好的發展,還需將農業植保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運用其中提高農作物產量與質量,詳情如下:
(一)提高病蟲害防治能力
為了促進農作物的健康生長,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保障,農業部門首先應提高病蟲害防治能力。例如強化植保技術服務手段,以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熱線電話,科技直通車,電視技術講座等形式為農民提供正確的指導。此外還應對各縣鄉村及社會力量加以完善,進一步擴大農民服務范圍。
(二)在體制機制加以健全
其次,農業部門應對相關的體制機制加以健全,對各種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制度與建立,根據病蟲害實際特點來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對服務方式,機械配置,收費標準,用藥規范等環節加以規范。
另外農業部門還需對各基層農業服務體系予以完善,加大人才建設力度,對各種設施予以改善,確保信息傳遞效率的提升,政府部門應給予農業更大的支持力度,從資金投入到人才管理方面,推動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序進行。
(三)加強技術培訓力度
為確保農作物病蟲害有效防治,農業部門還應對技術培訓工作進行組織,利用新媒介,對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法進行宣傳,并定期開展各種會議來推出病蟲害防治工作,通過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來進一步提升其防治指導能力。
通過技術培訓幫助農民掌握更多先進的種植技術,利用綠色防治技術來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結束語
對于農作物生長而言,病蟲害的存在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不僅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同時也為國家及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基于此,農業部門應對這類問題重視起來,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以了解,并根據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對策,將農業植保技術運用其中,為農作物的生長做出貢獻,為我國農業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麗霞.試論農業植保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18,36(04):88
[2]吳永濤.論農業植保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家參謀,2018(08):39
[3]于亞紅.北方設施農業植保工作要點以及存在問題和解決對策[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1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