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開封市獲批全國第二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圍繞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目標,重點做好“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實施“十湖、十河、十濕地、十公園、十街、十館、十片區”等七個“十”工程,推動完成一批精品示范項目,“城市雙修”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2017年5月,開封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的“城市雙修”工作指揮部,并將“城市雙修”工作納入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綜合協調、統一部署。同時,開封市緊緊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示范城市、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公交優先示范城市,與生態環境治理攻堅統籌,全面開展“城市雙修”工作。
開封市以科學的規劃編制體系引領推動“城市雙修”工作,整體上形成了以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雙修”總體規劃為統領,以各項專項規劃、城市設計為支撐,以各類詳細規劃為落實的三級規劃編制體系。其中,古城區作為開封市城市修補工作重點,啟動編制《開封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規劃》,著力從空間結構、用地布局、更新方式、生態建設、道路交通、文化保護與傳承等多方面對開封市古城雙修工作進行引導。
按照 “城市雙修”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城市雙修”工作項目庫,施行三級任務分解推動項目實施。其中城市修補工作主要圍繞交通優化、市政提升、城市增綠及公共設施提升、社區改造、舊城保護與更新以及違法建設拆除等六個方面進行,同時對六個方面的城市修補工作進一步細化,形成十四個修補專題;生態修復工作主要圍繞河湖連通、濕地建設、水系空間整治以及黑臭水體治理等四方面進行。整體上形成“2+10+14”的“城市雙修”項目體系, 共計97個子項的“城市雙修”項目庫,其中包括76項城市修補和21項生態修復工作,目前已啟動項目總投資約140億元。
按照《開封市歷史名城保護規劃》“一城、兩街、三環、五湖、七區”的保護框架,堅持“小式建筑、限高15米、灰色基調、簡約仿古”的建設要求,針對古城提出了強化旅游、渡假、休閑功能,把雙修的理念貫穿在歷史街區、歷史風貌區、棚戶區的保護與更新中,保護古城肌理、保護古城風貌,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和文化內涵的注入。近年來實施了宋都水系工程御河段,環城墻公園一至七期,書店街、馬道街歷史街區,劉家胡同等歷史風貌區,西北湖生態濕地公園等項目;正在實施的有雙龍巷歷史街區,鼓樓田字塊歷史風貌區、文化創意產業園改造和中山路、大梁路等示范街街景整治等項目。其中鼓樓田字塊歷史風貌區改造,按照“拆除違章建筑,修復基礎設施,改造空間環境,提升街景風貌”的要求,對140余處違章搭建予以拆除,重新粉刷了臨街建筑的立面,統一更換了店面招牌,實現了“舊貌換新顏”,提升了街區的環境品質,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


金明池公園全景

開封龍亭湖
開封因水而興,依水而盛。水,貫穿開封古今,是開封的一大特色,也是開封的靈氣之所在。開封市通過對現有河湖水系的梳理,嚴控生態控制線,重點推進河湖整治、綠道網建設、生態公園營造等生態環境的恢復與提升工程。規劃實施了十湖連通工程,連通黑池、柳池、運糧河水庫、中意湖、汴西湖、西北湖、龍亭湖、包公湖、鐵塔湖、陽光湖十個市區內主要的湖泊,對河岸進行生態化修復,增加濱水、濱河地段綠化面積,逐步形成覆蓋全市、藍綠相依的生態廊道。同時,對黑臭水體進行綜合治理,提升水環境質量。實施一渠六河綜合治理工程,在整治河道的同時對河道兩岸景觀進行提升,借助河道及兩岸綠廊串接沿岸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服務設施,形成體驗城市慢生活的特色空間。在新區重點建設了由6000畝水面和4000畝湖邊園林構成的開封西湖,開工建設了商務中心區的中意湖,規劃了七座古典園林和運糧河水系景觀。
為避免“千城一面,千街一貌”的城市建設通病,開封十分注重打造城市的特色風格,吸取傳統文化,從整體平面和立體空間上統籌城市建設布局,協調城市景觀風貌,在城市風貌打造方面提出了“新宋風”設計理念,采用宋式建筑符號,將傳統元素和現代品質有機結合,在建筑屋頂、建筑立面、橋梁、路燈、標識牌、河湖景觀等設計方面,體現傳統的建筑符號和開封的文化元素。開封市既要保護提升老城,使老城更有韻味,又要開發建設新城,使新區更具活力,充分彰顯“古今文明交相輝映,老城新區各展風采”的城市特色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