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云臺山風景名勝區位于焦作市修武縣,1987年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0年,與濟源市王屋山風景區聯合申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獲國務院批準,二者雖同屬太行山脈,但景源特征各異,直線距離約108公里(景區入口間距),發展也相對獨立。云臺山風景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內涵深厚,是我國山水文化的宗源裎地。據修武縣志記載[1],魏晉“竹林七賢”曾在云臺山隱居多年,歷史上許多文人學士都曾到訪此處,并留下大量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
云臺山自上世紀80年代開發以來,已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其獨特的沉積巖地貌以及部分太古界變質巖地層構成了變化豐富的地質景觀和大大小小二十余處瀑布跌水,如百家巖景群、茱萸峰景群、云臺天瀑等,還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群落系統。云臺山悠久的歷史文化塑造了其豐富多樣的人文景觀,形成了眾多寺、塔、廟、宮、觀、閣等遺址遺跡和摩崖題刻,如觀音洞、瑞云和尚塔、玄帝宮、云臺觀、重陽閣、嵇康淬劍池、嵇山碑、百家巖摩崖石刻等,依托茱萸峰還演化出了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的風俗。云臺山風景獨特、人杰地靈,是風景旅游、休閑養生度假的勝地,還具有豐富的宗教文化、醫藥文化、建筑文化,更是文人墨客盡展才情豪氣的最佳選擇。
結合云臺山風景資源基本特征和現狀情況,根據《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9)[2],對云臺山118處主要風景資源進行分類,其中大類2個(自然、人文)、中類7個、小類26個,如表1。
從風景資源分類結果看:大類中自然景觀84處、人文景觀34處,分別占所調查118處景源的71.2%、28.8%;7個小類中,天景3處,地景39處,水景34處,生景8處,園景2處,建筑31處,風物1處;其中地景、水景、建筑最多,總占比88.1%。
云臺山受喜馬拉雅運動和斷裂構造影響造成山體抬升、經流水沖蝕、自然風化形成了獨特的地質地貌資源,云臺山國家地質公園中泉瀑峽溝底的大型波痕石,形成于約5億年前,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地質博物館也已定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云臺山山體“雄”“秀”“險”“幽”“奇”,水體“靈”“飛”“激”“遠”,天體變幻莫測、氣象萬千,引發人們多感官震撼和聯想,激發出不少千古絕句與詩畫巨作。景區給人空間感受變中有序,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得阮籍、嵇康、劉伶、韓愈、王維等眾多文人墨客選擇了云臺山,與云臺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云臺山更沒有辜負這些人的詩情畫意和深情厚愛,云臺山給了名人名士創作靈感,而他們回報給了云臺山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
(1) 等級劃分
依據《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之“風景資源評價”中“風景資源評價指標層次表”的指標,根據景源吸引力和各項指標得分、景源主要特征,將118處主要景源劃分五個等級,如表2。
(2) 評價結果分析
從118個參評景源評價結果看,特級景源3個,占比2.5%;一級景源7個,占比5.9%;二級景源33個,占比28%;三級景源42個,占比35.6%;四級景源33個,占比28%。質量較高的特級和一級景源中,云臺天瀑、大型波痕石、子房湖水庫、茱萸峰、天門瀑、Y字瀑5處為自然景觀資源,疊彩洞、九九重陽登高節、雙孔橋、百家巖寺塔4處為人文景觀資源,二者比重處于伯仲之間。

表1:云臺山風景資源分類情況表

表2:云臺山風景資源分級情況表

圖1 云臺山風景名勝區分級保護圖
通過對風景資源的等級評價,可以更加全面科學地認識云臺山的景源特征,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其風景資源提供依據。按照國家有關規范要求,根據云臺山風景資源價值等級大小及保護利用程度,將云臺山風景區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保護區,如圖1。
一級保護區為核心景區,根據景源評價中所確定的特級和一級景源及周邊形成的完整景源環境所在區域劃定,總面積11.41平方公里,分三大部分:一是潭瀑峽景群、泉瀑峽景群,面積4.34平方公里。二是紅石峽景群中從峽谷南端的震旦苑標志石至北側黃楝溝及其以西地區,面積2.63平方公里。三是疊彩洞景群大部分及茱萸峰周圍景源集中區,面積4.44平方公里。
二級保護區是指在云臺山風景區范圍內的非一級景源周邊范圍以及具有典型景源的地區。二級保護區包括除一級保護區外的疊彩洞景群、獼猴谷景群、云溪谷景群、黃楝溝景群、泉瀑峽景群、紅石峽景群、茱萸峰景群、萬善寺景群及百家巖景群大部分地區,面積24.23平方公里。
三級保護區是除上述范圍外的其他區域。劃定三級保護區包括:一斗水景群、萬善寺景群南側、百家巖景群入口以及上白掌和五孔泉之間的區域,面積14.36平方公里。
一級保護區內景源級別較高,需嚴格保護。嚴禁建設纜車、索道、住宿、療養、高速等無關設施或重大項目;不得安排大型文化、體育和游樂設施及其他與資源、生態和景觀保護無關的設施或者建筑物。涉及云臺山國家地質公園特級保護區,除經批準的保護活動或科研項目外,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嚴禁建設任何無關建筑。
在二級保護區范圍內應嚴格限制機動交通工具進入,與保護或觀賞無關的建設都應嚴格限制,不得安排法定規劃確定以外的重大項目。可少量布局游客住宿、生態療養以及為旅游服務的等相關設施,禁止開山、采石等行為,避免過度開發。
三級保護區應盡快編制詳細規劃,合理安排旅游服務設施,有序引導各項建設活動。嚴禁開展對景區造成污染的生產活動,合理開發旅游服務設施。
云臺山風景資源眾多,分級保護只是其中一種方式。由于自然環境要素及其變化特征的差異,以及在風景區開發中所承擔的不同功能,還可以依據保護對象的種類及其屬性特征,如野生動物資源、森林植被資源、自然水體資源、地質遺跡資源、文物古跡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不同的類別作出相應的專項保護。
[1] 修武縣志編撰委員會. 修武縣志[M].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
[2]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風景名勝區保護規劃規范(GB 50298-1999).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