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辦、國辦聯合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此前這份文件在2017年11月20日的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審議通過。
這是中國第一次制定農村人居環境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
具體而言,東部地區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中西部地區力爭實現90%左右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左右,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得到管控;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等地區,在優先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基礎上,實現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
對此,湖南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對記者分析,過去對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視和投入不夠,說得多做得少,是國家環境治理版圖中的一個明顯短板。現在《行動方案》提出了解決農村生活污染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希望可以有力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記者發現,農村“廁所革命”寫入了很多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或者已經發布相應的方案。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一項重要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村環境整治這個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搞,標準可以有高有低,但最起碼要給農民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
為此,《行動方案》提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理的六項重點任務。
它們分別是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開展廁所糞污治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加強村莊規劃管理、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
消費者團體也對如何標記基因編輯食品提出了警告。雖然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要求食品制造商自2016年起需要明確標識食品的轉基因成分,但是這些規定可能不適用于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新近上市的食品。
其中,前三項任務尤其引人關注。針對第一項任務,中辦和國辦要求,統籌考慮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廢棄物利用、處理,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有條件的地區要推行適合農村特點的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方式。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上山下鄉”。
對此,北京大學E20聯合環境研究院副院長肖瓊對記者分析,這意味著農村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廢棄物利用和處理是一個新的環保市場。
《行動方案》同時提出,合理選擇改廁模式,推進廁所革命。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以及其他環境容量較小地區村莊,加快推進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同步實施廁所糞污治理。其他地區要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衛生廁所。
廁所革命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堅持不懈推進的補短板民生工程。2017年11月,習近平強調,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對此,潘碧靈表示,廁所革命看似微小實則影響深遠,可以大大改善農村的生活污染,并部分解決農業污染。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已經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規劃。例如,福建省政府辦公廳2018年1月底發布的《福建省進一步推進“廁所革命”行動計劃》提出,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到2020年,福建省新增37.5萬戶農戶改廁,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平潭綜合試驗區6個地區農村衛生廁所全覆蓋,寧德、南平、三明、龍巖4個地區農村衛生廁所基本覆蓋。
此外,四川也發布了“廁所革命”年度任務清單。2018年共計新改建廁所5022座,占四川四年新改建廁所總任務數的26%左右。其中,新建2788座,新建數量最多的是鄉村公廁,共1050座。
同時,據記者了解,“廁所革命”寫入了很多地方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比如,云南提出,深入開展“廁所革命”,縣級城市建成區公廁數量提高到每平方公里5座以上,大力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廣西提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農村危房改造6萬戶、改廚100萬戶、改廁100萬戶、改圈5萬戶,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清潔廚房普及率分別達到90%、60%。
中辦和國辦還要求,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設無害化衛生廁所,人口規模較大村莊配套建設公共廁所。加強改廁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銜接。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將廁所糞污、畜禽養殖廢棄物一并處理并資源化利用。
此外,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方案》要求,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
肖瓊建議,不同于城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市場需要的是綜合服務商,能夠同時解決農村垃圾收運與處置、糞便無害化處理和生活污水治理這些難題。
那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錢從哪里來?
截至2016年底,中央財政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規模達375億元,帶動地方各個渠道的配套資金為432億元。
“相比數量龐大的農村環境的巨大綜合整治需求,上述投入是遠遠不夠的。”肖瓊分析,農村環境的投入在地方層面主要依靠省級政府,市和縣級政府投入并不多。
《行動方案》提出,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規發行政府債券籌集資金,用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所獲土地增值收益,按相關規定用于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和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村莊整治增加耕地獲得的占補平衡指標收益,通過支出預算統籌安排支持當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在金融支持方面,中辦和國辦要求,通過發放抵押補充貸款等方式,引導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提供信貸支持。鼓勵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商業銀行擴大貸款投放,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支持收益較好、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
根據《行動方案》,國家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規范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污水處理項目。
在上述融資渠道之外,肖瓊分析,廣受環保企業關注的垃圾污水處理市場目前主要靠財政補貼支持建設運行,下一步還需要盡快解決農戶付費制度,但由于農戶并沒有付費習慣,從免費到付費挑戰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