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煒
十堰市規劃咨詢中心 湖北十堰 442000
人們通常把在一定時期內實現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稱之為城市規劃。國內外經驗證明,一個城市的建設和管理,首先取決于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并以之為依據,指導城市開發、建設和管理;城市的合理發展,首先必須通過科學地預測和規劃,明確城市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和發展格局,在規劃的指導和調控下,有步驟、分階段地實現城市的發展目標。城市規劃是依據城市發展目標和對城市的整體研究,通過對城市土地使用進行預期安排,制定城市發展的行動綱領。通過城市建設活動改造城市的空間狀況,以引導城市有序發展。城市規劃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現代城市規劃是社會改良運動,政府行為和工程技術的結合體。我認為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講,城市是一種客觀現象,而規劃則是一種意識或意志的表述,兩者相互關系的整理,將有助于我們認識城市規劃的本質和內涵。
我國城市規劃發展時間短,發展過程曲折,面對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形勢,城市總體規劃顯得不夠適應,總體規劃被突破,被改變、被違反的現象屢見不鮮,在社會主義市場環境與行為的作用力下已顯得十分軟弱。另外,城市總體規劃的滯后和被動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通過對國內部分大中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建設的成果研究表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改革與完善,在工業化初期、工業化成熟期、后工業化初期、后工業化成熟期四個階段,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有著不同的特征和機遇。因此,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建設中必須在作好功能定位的基礎上,站在發展的角度,審時度勢,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可行的規劃方案與實施計劃。
在城市建設中,城市規劃經常被改變,表現出了很強的隨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二,地方領導的更替。第三,利益驅動。首先來自地方的利益,地方政府為了尋求財力大多熱衷于土地出讓,這些都牽涉到城市的規劃。其次是個人利益,有些個人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操縱或誘導規劃的調整,從中牟利。這一切都使現階段部分城市的規劃出現了隨意性特征。
任何一個城市,從形成到發展,都有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伴隨這一過程有大量的文化遺跡。但是在現階段的舊城改造過程中,蘊涵了深厚文化底蘊的大量的文物古跡、風景名勝歷史文化街等遭到了嚴重破壞。一些城市的老城墻,老城門,老護城河,以及地方文化的歷史建筑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高低不僅僅要看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城市設施的完善程度,還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評價一個城市是否適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規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態環境,城市的規劃建設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一些地方盲足追求經濟發展,上污染項目,忽視生態發展。
目前交通擁擠幾乎成為每個城市的通病,這除了與中國汽車業的迅速發展分不開,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城市規劃中缺乏前瞻性。特別是近幾年來,由于私家車的普及率提高,城市中道路的數量和寬度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行路難的現象突出顯現出來。在許多舊城區中,人口密度大、公共設施缺乏、戶外活動空間有限,公眾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嚴重影響了城市居住生活質量。這一切都與在城市規劃中缺乏前瞻性有關。
總而言之,對于城市建筑與城市規劃管理,可以這樣來理解:建筑是實現城市規劃的重要手段和保證,反過來說,城市規劃是城市各項建設工程設計以及建筑管理的主要依據。在城市規劃管理的指導下,建筑必須正確的堅持好規劃的原則,并按照詳細的規劃內容以及要求,審查批準各項建設工程的施工工序,從而使得城市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展現出有計劃、有步驟的,建成欣欣向榮的全新面容。使新型的社會主義城市能夠真正的體現出為工農業生產服務,為勞動人民生活服務的建設總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