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雯
伊敏煤電公司第一幼兒園 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130
當前,“學前雙語教育”已成為幼教戰線所關注的熱點。幼兒階段的英語學習已成為時勢所趨,特別是在城市,幼兒學習英語已成為家庭、社會、幼兒園的一種時尚,少數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需要或其它目的,紛紛打出“×××雙語幼兒園”的招生廣告。那什么是“學前雙語教育”?“學前雙語教育”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學前雙語教育”開展過程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我們將如何改進這些問題的出現,本文就筆者在教學實習過程中在“學前雙語教育”實踐與探索中的一些看法,談談個人的理解和認識。
目前有大多數幼兒園仍然把英語當作一門學科教學在進行安排。我們認為,學前雙語教育是指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在兒童首先習得母語的基礎上,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語言學習規律,通過創設適宜環境,培養學前兒童對第二語言(主要是英語)的興趣和敏感性以及初步的雙語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過程。
目前幼兒園主要的三種雙語師資(即本園教師、外聘英語教師、外籍教師)都存在明顯的不足。在本園教師中,接受過英語專業教育的教師寥寥無幾,大多是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后通過各種途徑達到學前專業大專程度的。由于以前我國中等師范學?;旧衔撮_設英語課程,因此,幼兒教師的英語基礎本身比較薄弱,用雙語進行教學的能力更加有限,雖然她們注重對兒童的全面發展教育,她們設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受到孩子們的廣泛喜愛,但卻很難體現雙語教育自身的特點。同時,他們在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要求和幼兒學習適宜程度的把握、教學方法和組織方式的安排以及對幼兒學習的評價上,也常常存在著明顯的不當。
目前幼兒園雙語教材的繁雜,通過我們對市場進一步了解,更加證實了目前雙語教材的多樣化而又參差不齊的狀況。每一種教材幾乎都有自己一定的理論支撐和與之相應的教學模式。有些教材則需教師經過系統培訓后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且,每種教材也都有不同的具體適應性,如有的教材需要安排相當長的時間進行“浸泡”才能完成,有的只是一種學科學習內容;有的教材只安排了集中活動內容,有的教材還安排了游戲活動、延伸活動等等,這種繁多而欠統一、各具特色而缺乏高度權威性的狀況,使雙語教育剛剛起步、尚未成熟的許多幼兒園感到困惑(家長亦同樣困惑),面對不斷上門推銷和大量進行宣傳的各種教材,孰優孰劣,難以選擇,無所適從,因此導致目前在教材使用上有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跟風現象。同時,短期的培訓也很難完全把握教材的整個體系,所以即便選擇了一套好的教材,也不能保證它的正確和規范使用。
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專門師資,是促進雙語教育發展的關鍵。改變師資短缺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培養學前教育專門師資的高等院校和中等師范專業學校,應該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在將英語普遍增設為必修課程的基礎上,把學前雙語教育設置為獨立的專業。其次,在學前雙語師資的培訓內容上,特別要考慮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重視應用性培訓內容,一方面要強化英語口語訓練;另一方面則要進行幼兒園各種活動、各個領域的有關專業英語培訓,這種培訓要與各領域特點和內容密切結合。
幼兒園雙語課程首先應該是一種整合性課程,它包括英語和漢語、語言和其他活動、幼兒園和家庭及社區教育等多方面的整合。同時,幼兒園雙語課程也是一種活動性課程,雙語教育要滲透于一日各項活動中,包括集中教學,區角活動,音樂、表演、游戲活動,生活環節,家園互動等等。按照兒童習得語言的規律,最好每天都能接觸雙語內容。在安排上,可以集中活動與分散活動、個別活動結合,預設的計劃性活動與靈活的隨機教育結合;可以采用全浸沒式課程,也可以采用半浸沒式或其他模式課程。要重視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可拓展性。
只要適當地引導,學齡前兒童很容易對外語學習產生興趣。但幼兒自控能力較差,如果遇到挫折或失敗,或是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也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同時,和母語學習一樣,兒童語言認讀能力的發展滯后于聽說能力的發展。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以生動活潑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貼近兒童生活的學習內容,是保證兒童快樂學習的有效策略。
我們要盡可能地將幼兒置于一個完全開放的雙語環境中,訓練孩子用雙語交談、用雙語思考。首先,教育者要注意創設讓幼兒耳濡目染的認知環境等。其次,要創設讀讀講講的聽說環境,以培養幼兒的英語語感和聽力。經常地、大量地接觸第二語言,必然有助于幼兒潛移默化地自然習得第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