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春暉
煙臺海港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煙臺 264000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建筑行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房屋建筑的過程中,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房屋建筑水平和建筑技術也在不斷的提高。在新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中,人們對房屋建筑的使用需求也有所提高。為了適應人們日益增長的房屋建筑需要,在現代房屋建筑的施工過程中,應該重視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保證房屋建筑的穩定性。
建筑工程之中,對地基的基礎處理是其眾多繁雜工序的基礎和保證,也是整個工程開始的第一個工序,地基基礎施工質量不達標,以后的工作都是徒勞甚至是極大的浪費。而我國幅員廣闊,地形復雜,其不同區域地質情況差異也較大,因而更需要我們的建筑工程質量對地基要對地基處理足夠重視,認真分析考察接手的每個建筑項目地質情況,嚴格按照規范標準加以進行處理,只有高標準的高質量的地基處理,才能使建筑工程更具穩定與抗震性,從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因而我們務必要做好地基基礎處理工作。
勘察是地基基礎施工的第一步,直接關系到地基基礎施工的結構設計。在進行地基現場勘察時,一定要采用先進儀器,科學客觀地對地基現場施工條件和地質情況進行評價。地基勘察的內容包括現場土層狀況、有無地下水、地基基質評價等,地基勘察必須做到全面、真實、準確,確保為設計提供完善的參考資料。抽取勘察的土樣時,需要做到抽樣點設置科學、具有代表性;土樣保存完整,不受外界環境與其他條件干擾,水分、濕度等含量與抽樣點大致一致;土樣運輸密閉,不影響土樣顆粒及性狀,并及時對土樣進行檢測。
支護技術是地基施工安全保障與質量保障的關鍵所在,在進行支護與開挖前,需要清理建筑施工地段周圍的雜草、無關建筑材料等雜物,達到潔凈要求后,撤離現場的電纜與管道,避免對市政管線和其他居民管線造成損傷,并根據現場情況,客觀制作平面圖,為開挖設計提供資料。值得注意的是,現代科學采用了虛擬現實技術,因此可以省略掉平面圖制作這一步驟,直接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創造一個1:1的現場立體圖,這樣更直接全面地了解現場情況和設計開挖方案。支護與開挖中的重要環節是要對現場積水進行處理,并合理控制水準點、軸線及準線,根據地基基底的地質勘察結果,選擇使用機械開挖或人工開挖方式。
強夯法與強夯置換法都是將30t左右的重錘,應用起重設備吊到空中并使其自由落體,然后對土體造成非常大的沖擊力使土體夯實的一種方法。強夯和強夯置換法能夠有效降低土體的壓縮性,增強土體強度,具有施工速度快、設備簡單、經濟實用以及加固作用好等特點。強夯法是一種動力固結技能,強夯作用的好壞取決于重錘所帶來的沖擊力能否迅速排走土體中的水,其適用范圍主要是低飽和度的粉土與粘性土、碎石土、砂土、雜填土等。強夯置換法是置換后的碎石等粗顆粒用夯錘接連錘擊,然后構成強夯置換墩的地基處置辦法,該法主要適用于軟塑與流塑的粘性土、高飽和度的粉土等地基。
土壤固結法是指由于土的液化過程通常都會伴有一定的水分,為了避免水分影響到土層的承載強度,通過這種排出土層水分的方法來提升土層的承載力,進而降低沉降量。土壤固結方法相對簡便,且造價較低,具有較高的經濟性。此外,使用化學方法來加固土層主要是指通過向土體中加入丙烯酸銨及堿液等相關化學物質,以達到土體粘結的目的,進而改善土質,使其達到基礎施工的要求與標準。
碾壓和夯實主要運用于土層承載力相對較低的松軟地基基地,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處理,很有可能造成建筑物過度沉降或沉降不均。在松軟地基上要想進一步提升地基高度,就要對地基中松軟土進行碾壓和夯實,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產生較大的沉降量。
綜上所述,本文對建筑工程地基基礎處理的重要性和常見的地基處理技術做了簡單論述,在實際建筑工程中,我們需要各種處理方法加以比較,認真分析,對比方案然后選取最合適的處理方法,只有重視并認真做好地基基礎處理工作,保證其高標準規范,才不僅能為整個建筑的可靠性打下基礎,同時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成本,從而可以使建筑團隊更具一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