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淇 盧詩潔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 江蘇南京 210098
四大文明古國的出現是證明了文化逐漸步入了人們生活社會中的一個重要起始點。四大文明古國分別為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這四個國家的文化可謂是世界最早的古代文化的開端。而這四個國家的文化起源,與其地理位置當中的河流流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本篇就以此為著眼點淺談四大文明古國與其河流流域的關系及其發展規律。印度的遠古文化大部分都集中在印度河流域附近,所以也稱之為印度河文明或哈拉帕文化。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常言道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其文化的來源也是追溯甚遠。中國的文化最早發源于中原地區,其中黃河流域的文化發展十分迅速,是中國古文化發起的根據地之一。
黃河流域文化中當以農耕文明為主。因為流域附近水量充足,使得人們的糧食作物生產力得到了大大提高,黃河以北則以旱作為主,主要糧食產物為小麥;黃河以南則以耕作為主,主要糧食產物為水稻,南方地區降雨充沛,北方地區氣候較為干燥,氣候差異使得河流兩岸的糧食產物有了極大的差異,同樣也利于農耕文明的發展。
黃河流域附近也聚集了大量的原始母系氏族部落。流域附近的人們愿意沿水而居,對于生產生活用水也是極為方便。經過歷史的發展,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發展逐漸出現了禮樂文化,直至后來的百家爭鳴碰撞出各類思想的火花一直延續至今影響著我們現代社會。
流經古巴比倫主要有兩條河流,分別為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俗稱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流域是西亞文化起源最早的地區,這里地勢較低且水量充足,下游土地肥沃,以城市為中心形成了許多農業社會。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蘇美爾早王朝和著名的古巴比倫王國。
古巴比倫在美索不達米亞流域出現了許多人類早期文化與知識,如天文歷法計算、算術與楔形文字、醫學軍事等。楔形文字由象形文字演變而來,成為了美索不達米亞流域的文字體系。古巴比倫在建筑方面曾修建起聞名世界的空中花園,可謂是文化博大精深的起源地。
由于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兩岸地勢較低,河水在汛期泛濫時會淤積在河道兩旁的盆地中,造成了耕地大量鹽堿化的過程,這使得美索不達米亞流域附近的耕地經常出現棄耕,人們不得不進行北移,從而導致了文化的遷移。
尼羅河是貫穿埃及全境的一條著名的世界大河。埃及東鄰紅海,北鄰地中海,水源提供十分充足。尼羅河流域附近曾有一個著名的建筑城市,稱之為派拉姆西,是由埃及歷史著名的法老拉姆西斯耗盡數百萬人力物力建造而成。它不僅僅象征著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利,更是作為埃及當時那個時代的文化代表。
但因為尼羅河河水中含有大量泥沙,這使得尼羅河在沖刷過程中河道不斷淤積泥沙,最后造成河道阻塞,尼羅河不得不因此而改道尋找新的入海口。尼羅河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改道,這導致派拉姆西這座巨大建筑物所在的城市的河流干涸,人們不得不進行城市遷移尋找新的落腳點,派拉姆西建筑也因此被人們所搬遷到新的居住點。
尼羅河因為歷史上多次改道,使得尼羅河流域附近的人們居住點也在發生著不斷地變化,文化所留下的痕跡也分散在流域改道所途徑的地方,有些文化甚至已經在時光流逝中被歷史所掩埋。
印度河文化是古代印度的一種青銅文化,發展歷史較為長久,直至公元前18世紀才逐漸衰落。之后印度河流域多次遭到外來國家的侵略,文化幾經波折,最后在印度人民的反抗斗爭下建立起了新的王國和政權,如孔雀王朝就是印度當時最為強盛的王朝。但孔雀王朝隨著歷史的發展被推翻后,印度半島未在進行完整地統一。
在印度河流域的文明發展中,先后在數學、地理、哲學、文學等方面都有了突出的進步,如阿拉伯數字最早起源于印度,在宗教方面,古印度產生了佛教并傳入到了亞洲地區其他國家內。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印度河曾經發生過多次文化的轉折,但都是圍繞著印度河流域附近進行展開和發展的,可以說印度河流域是孕育印度文化的最主要發源地。
可以發現,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化起源都是與其地理位置當中的河流流域有著極大的關系。水是人們生命的源泉,水也是人們生活必不可缺的一種物質,水關系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所以文化的起源最早都源于河流流域附近。河流的改向同樣也會影響著人們的居住地和文化的變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河流流域的地理位置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居住地和文化的起源地,即文化的發展基本都與河流流域的發展密切關聯,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