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春
19世紀進入工業時代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社會100多年來經歷了三次革命:以蒸汽機為代表的蒸汽時代、以電力廣泛應用的電氣時代、以計算機應用為主的計算機時代。如今,工業社會正在進入第四次革命階段,就是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社會時代[1]。大數據、云計算、5G等信息技術在垂直行業的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不斷迫使我們追上時代的腳步,與它一起成長。出版社作為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承擔著傳播真理、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重要責任,提高出版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承載內容的傳播速度、傳播質量、傳播能力[2],是我們編輯工作的主要任務。
古今中外的文化經典,它們之所以能流芳百世,無一不是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商務印書館于殿利總經理認為:“能夠迎合大時代,反映大思想的作品具有傳世價值。”[3]出版社品牌實際上就是圖書品牌,優秀圖書的背后是一個個優秀的編輯。因此,在新時代做好圖書編輯,做與時代共同成長的編輯,是出版產業、編輯工作的主要目標。
針對新時代信息多、變化快、科技日新月異的特點,結合編輯工作內容核心是源頭、聚集優質作者群的基本要求,筆者從時代、科技、自身、責任、作者五個角度提出要做隨時代共同成長的編輯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新時代出版業發展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出版業在經歷了長足的發展后還存在質量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需要認真總結、深刻分析,進一步夯實和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推動我國由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4]這需要提高出版內容質量的核心競爭力,需要我們每一位編輯抓住源頭,發現優質內容,挖掘優秀作者。任何脫離了時代的研究,其價值意義幾乎都會被忽略。
在新時代背景下,圖書編輯要注重培養時代感和責任心,要以更加專業的態度和水平面對整個出版市場,要從源頭出發擔負起圖書的策劃、編輯、營銷等一系列工作。2016年我國提出了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習主席在國際上發聲,表明我國的網絡主權立場。2017年《論網絡空間主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該選題響應國家號召,緊緊扣住時代主題,詮釋了網絡、網絡空間、主權的概念,成為我國第一部全面論述網絡空間主權的鴻篇巨制[5]。該書的及時推出切題準確,符合當前社會的需求,解讀了讀者的疑惑,帶來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第一個月銷量破千,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編輯應站在科學的最前沿,應具備先進的專業知識和超前的科學洞察力,才能看到和發現引領時代的內容。結合科技出版自身的特點,作者亦是讀者,整個系統是一個閉環[6],若呈獻給讀者的是最先進的科技成果,等于反饋給科研工作者的內容新穎可靠,不僅能夠滿足讀者的現實需求,還能不斷促進全新透明的科研生態圈的建立。
最近中興事件備受媒體與大眾的關注,其根源在于集成電路等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造成上下游的產業鏈全都受到影響,讓我們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只有發展硬科技才是國之重器,沒有任何捷徑,因此集成電路的發展、中國芯的制造、芯片人才的培養更加迫在眉睫。科學出版社很早就注意到集成電路的發展在國家的重大布局,看到了科學的前沿,已經策劃《集成電路設計叢書》,將會陸續出版,希望能為國家IC產業貢獻一分力量。
科技日新月異,信息充斥媒體,面對巨大的行業競爭和迅速變化的周圍環境,編輯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加強學習培訓,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識,對學術前沿、社會熱點、讀者需求有敏感的捕捉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7]。樹立起“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理念。
隨著科學技術的更新加快,我們必須增加新知識、新信息,否則會落后于時代,難以找到選題策劃的方向。新時代編輯要加強自我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才能在日新月異的環境中從容不迫,才能從專業角度出發更精準地傳播科學。如5G(第五代移動通信)等信息技術基本名詞的內涵,相關基本理論,涉及的學科分支、實際的應用范圍等,只有明白這些,才能以此為基礎發掘更多的優質選題。2017年,科學出版社圍繞新一代通信技術特點策劃了《5G關鍵技術與應用叢書》,整套叢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我們應當清楚地意識到,世界很大,變化很快。為順應時代的潮流,編輯要擁有豐富的知識和不低的文化底蘊,我們學得到專業知識絕不足以幫助你建立一個廣闊的視野。[8]你必須養成隨時隨地跨界學習的習慣,不斷探索那些與自己的專業貌似無關的知識。培養與社會發展、人類發展共進步的全局視野和文化情懷,只有這樣,才能在廣闊的信息中,甄選出適合讀者的題材,發現經典力作奉獻給社會,對稿件進行科學合理的整編。
我們現在從事的編輯工作與上學時的科研方向不同,很多工作我們理解得不深入、不透徹。從優秀編輯身上學習,要做到不懂的多問,感覺自己經驗缺乏的,要多請教,在不斷地摸索與探求中進步。不同層次的問題可以向不同的人請教,政治問題立意高遠的向總編請教,選題策劃重大選題等問題向有經驗的同行請教,借鑒先進同行的創新工作,使這些經驗與自己的實踐相結合,不斷完善自身。
中國的科技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我們是科學文化的傳播者,我們所傳播的科研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科技出版主要出版的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應當反映學科前沿,同時又把握主流方向,突出熱點問題,反映時代特色[9]。以信息領域為例,當前的熱點方向:大數據、云計算、5G、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要獲取這些信息,我們應當從多角度、多方面學習。編輯一定要懂得專業知識并具有學術眼光,同時能判斷科技發展的未來趨勢,這樣才能對稿件題材和內容做出專業的判斷。
作為科技類編輯,參加學術會議,是獲取當前學術動態的最有利途徑。不僅能了解各個學科分支的發展動態,而且能獲得更多教師成果的信息,為尋找潛在作者提供方向。2015年我們參加了CCF的計算機大會,會議規模空前絕后,大會的人數已經達到3000人,幾乎囊括了國內所有知名高校的計算機學科分支,會議按照當前的熱點方向進行了分組報告,通過詳細聽報告,了解了普適計算、虛擬現實等學科的發展狀態、未來走勢,為策劃選題方向奠定了基礎。[10]
隨著信息技術的滲透,微信已經成了人們每天獲取信息、交流的必要途徑。知識學術圈、科學網等微信公眾號每天都會推送當前科學界的最新重大成果,學術圈的大事,我們通過每天的跟進了解,不斷深入,提高自己的信息感知和獲取的能力,提高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斷力,真正融入老師們的科研活動中,真正成為了解學術動態的編輯。[11]
科技類讀物是有生命周期的,生命周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加速,越來越短,目前看大約一本專著5年就需要更新了。所以跟上作者的腳步,是編輯必備的技能。只有與作者一起共同成長,才能慢慢參與融入作者的科學研究中,才能堅守出版的源頭質量,準確把握科技的最前沿,引領時代的需求,堅守對讀者的責任,才能把握科技出版的命脈[12]。
以科學出版社策劃的《5G關鍵技術與應用叢書》為例,我們國家的通信事業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技術幾乎每十年更新一次,科研工作者在非常辛苦地不斷鉆研,一次又一次地刷新通信的帶寬和速度極限。當前第五代移動通信的新技術在全球廣泛開展與布局,作為編輯我們不斷獲悉技術跟上作者的步伐,在5G標準化制定階段組織策劃了這套5G關鍵技術叢書,由移動通信及網絡技術領域的多位院士、專家組成叢書編委會,針對5G系統從傳輸到組網、信道建模、網絡架構、垂直行業應用等多個層面,邀請業內專家進行各方向專著的撰寫。這套信息量極大的科研型叢書定能產生非常好的社會效益,通過與作者分享5G的知識成果,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到通信事業中,為我國通信事業在國際上全面實現領先奠定基礎。[1]
新時代的編輯必須不斷學習,把握時代脈搏,要將技術與專業相結合,同時盡可能多地增加作品的時代特色、文化價值,努力提升作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的福祉,讓學術成果對社會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及時有效地將最新科研成果推向世界,促進學術成果在國內外的交流與傳播,為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