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文
在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為網絡平臺傳播所打造的網絡自制節目應運而生。網絡自制節目受眾廣泛,節目類型多樣,獲得了較高的點擊率和廣告收益。與此同時,由于信息的流通更加便利,網絡自制節目抄襲侵權的現象時有發生,那么,在傳播技術發達的今天以及將來,我們應該怎么對網絡自制節目的侵權現象進行規避呢?
國外學界對網絡自制節目研究較少,國內學者大多以個案研究的方法,將網絡自制節目的研究范圍縮小至模式、內容、傳播效果等方面。目前學術界對于網絡自制節目的概念尚未達成統一的界定。鄭錚指出:“網絡自制綜藝節目是由網絡視頻服務商、影視制作機構或個人制作,并以網絡平臺為主要播出渠道的娛樂性綜藝節目形式。”他從節目的制作主體和播出平臺兩個方面來界定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概念。國家廣電總局監管中心在2017網絡綜藝發展分析報告中指出:“網絡綜藝節目是指由節目制作機構或網民個人制作,主要在視頻網站等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機構播出,并由播出平臺對節目內容履行審核責任,綜合運用各類視聽表現手法,廣泛融合多種藝術形式并對其進行二度創作,滿足大眾藝術審美和休閑娛樂需求的專業類(非劇情類)視聽節目。”
網絡自制節目也被稱為“網生節目”,即依靠網絡生態所生產的節目。綜合來看,本文所指的網絡自制節目是指具有網絡思維、網絡語言并且以網絡傳播為第一載體,由網絡視頻服務商、影視制作機構或個人制作,并在互聯網視頻網站進行播出的節目。
2014年愛奇藝《奇葩說》橫空出世,自此打開了純網絡自制綜藝的大門。截至2017年,網絡自制節目數量達到197檔,其中愛奇藝網絡視頻平臺的網絡自制節目的數量和質量,領先于其他網絡視頻平臺。
2011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的《關于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及2013年出臺的《關于做好2014年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編排和備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衛視從2011年7月起,在17∶00至22∶00黃金時段,娛樂節目每周播出不得超過3次。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關于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強調避免過度娛樂化,指導和調控真人秀的發展方向。一系列針對電視節目進行規制的條令相繼頒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電視市場的發展,使得大量優秀電視節目人才流向網絡平臺。相較于傳統電視節目,互聯網視聽節目的播出許可條件更為寬松,節目類型更加多樣。
《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Running Man》《我是歌手》等熱播綜藝均,引進境外節目。由于國內原創電視節目匱乏,國外版權方在收取版權費時漫天要價。當引進的節目播出后反響火爆時,節目版權費也隨之水漲船高。2016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關于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在19∶30—22∶30開播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2檔。每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新播出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1檔,第一年不得在19∶30—22∶30之間播出。這一通知標志著國家廣電總局對原創節目的扶持。
相對于傳統的電視節目,視頻網站有更強的互動性,用戶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有效的實時互動,視頻網站能夠通過互動,及時了解用戶的需求,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務。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一筆待開發的寶藏。視頻網站平臺掌握了用戶累積觀看視頻的數據,通過發揮數據挖掘技術的優勢,了解視頻熱播趨勢、地域熱度分布,以及預測和滿足用戶需求,為網絡自制節目的制作提供了明確的指向。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人,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2017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5.65億人,用戶使用率75.2%,相比2016年底用戶規模增長2026萬人。播放渠道上,手機端用戶進一步增長,95%的視頻用戶會選擇手機收看網絡視頻節目,pc端使用率僅為38.4%。”上述數據表明,大眾傳播方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手機正在替代傳統的媒介平臺,使得受眾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自由地觀看。用戶觀看視頻方式的變化給網絡自制節目提供了巨大市場。
2017年中國網絡自制節目迎來爆發的一年,藝恩發布的《網綜盛世,百舸爭流——2017中國網絡綜藝市場白皮書》顯示:網絡自制節目的總播放量達到505億次。節目類型及節目形式多樣,覆蓋各圈層的用戶。然而繁榮的背后卻頻頻爆出“抄襲”“侵權”問題。網絡自制節目的井噴發展,依靠的就是其原創性及其本土化的內容生產,“侵權”和“抄襲”的背后映射出網絡自制節目對于版權的弱保護、行業監管滯后等問題。
1.侵權對象。愛奇藝平臺的《偶像練習生》《中國有嘻哈》等網絡自制節目在開播伊始便被爆出均抄襲侵權,且侵權對象均為韓國電視節目。在戛納電視節上,國際節目模式保護協會稱,在中國國內大火的《偶像練習生》對韓國綜藝《produce 101》的抄襲度達到88分(滿分100分),刷新“世界紀錄”。據韓國制作公司現場播放的對比視頻可以發現,兩檔節目從模式、舞美甚至到片頭幾乎全部相同。
《偶像練習生》不是第一檔愛奇藝抄襲韓國的網絡自制節目,近些年愛奇藝網絡自制節目頻頻爆出抄襲境外電視節目事件,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境外已經成功的節目制作模式既是網絡點擊率的有力保障,又能夠節省節目制作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侵權成本低。網絡自制節目產業化的空間更大,抄襲境外節目的益處在于,節目模式已經過市場的考驗,抄襲境外節目是快速獲得商業回報的捷徑之一。境外版權方維權成本高訴訟時間長,維權效果差。這讓版權方大多數情況下只能發布聲明對抄襲行為“表示遺憾”。

表1 網絡自制節目侵權情況
2.侵權方式。《偶像練習生》是愛奇藝打造的中國首檔偶像競演養成類真人秀自制節目,也是中國抄襲度最高的網絡自制節目,其抄襲韓國電視節目《Produce 101》,兩版視頻對比中可以看出,從節目理念、結構、賽制、視覺設計等節目模式各個要素均高度相似。《偶像練習生》的內容幾乎整體模仿了韓國電視節目《Produce 101》模式制作,屬于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目前,電視節目模式是否受到法律保護在我國仍存有爭議。筆者認為,強保護會影響行業的市場發展,弱保護則會讓節目市場混亂、節目同質化現象嚴重。我國網絡自制節目的“抄襲之風”彌漫,網絡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使得自制節目成為抄襲的“重災區”。從版權保護角度來說,購買版權后進行改編制作屬于合法行為,可一批網絡自制節目直接照搬照抄境外電視節目,并以“借鑒”為由在“抄襲”和“借鑒”之間打起擦邊球。
2015年北京市高級法院公布的《關于審理涉及綜藝節目著作權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以下稱《解答》)規定,綜藝節目模式是綜藝節目創意、流程、規則、技術規定、主持風格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綜藝節目模式屬于思想的,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綜藝節目中的節目文字腳本、舞美設計、音樂是等構成作品的元素,可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對于版權的保護是思想具體表現形式的保護,而不對思想進行保護。然而在網絡自制節目中,“抄襲”節目模式的一方,更注重抄襲節目的創意,抄襲節目基本的規則和流程設置,而在道具、服裝、舞美設計等節目具體表現形式上做出變化,以此規避版權風險。
一個節目的制作完成,最初是從一個想法、一個創意開始的。創意與想法相比于節目更為抽象,但作品形成的過程是化抽象為具體。《解答》指出:綜藝節目影像,根據獨創性的有無,可以分別認定為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式創作的作品或錄像制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對于電視節目而言,節目模式的形成,前期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市場調研、節目情節、節目流程等。獨創性對于一個節目的突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一個成功節目所具備的基本要求。一個節目的高收視率,側面印證了其節目的價值性和被受眾認可的程度。
相比愛奇藝《偶像練習生》的抄襲行為,騰訊視頻購買下了韓國《produce 101》的版權,制作了女生版的《創造101》。對于版權意識強,并愿意支付版權費用的視頻平臺來說,抄襲的視頻網站會擾亂市場秩序,使得同質化現象嚴重。面對國內網絡自制節目的“抄襲”侵權行為,韓國國會于2018年1月通過《文化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和《音樂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兩項法案。頒布法案的目的在于防止國外繼續抄襲韓國文化產品。該法案自2018年7月30日起實行之后,如若發現有其他國家的文化產品抄襲韓國,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可依據該法律,向外交部等其他中央行政機關提出協助要求,進行跨部門協同合作維權。
1.網絡自制節目侵權認定前提——“獨創性表達形式”。網絡自制節目的侵權界定應以現有的法律條文為前提,我國網絡自制節目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以用戶的興趣為出發點,節目定位準確,有其自身的生產模式與風格特色。部分點擊率高的網絡自制節目,以其獨特的節目視角吸引用戶。其節目的制作包含節目定位、節目流程設計、規則制定、舞美設計、拍攝方法、剪輯制作等環節,從而使得節目制作的“獨創性”得以展現,同樣也接近或是符合我國現行法律對版權保護的規范。盡管現有法律對節目模式并未列出直接的文字規范,若節目模式能夠體現出創作者的獨創性的表達,也應受到相應的版權保護。
2.網絡自制節目侵權認定范圍——節目模式。我國網絡自制節目侵權大多是因為“抄襲”節目模式而引起的,抄襲與借鑒之間界限模糊,在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并無明確界定。節目模式具有抽象和具體兩種含義。在抽象概念下,“模式”是一種概念、一個理念,沒有具體的有形的要素,屬于思想類別,從《解答》中節目模式的思想—表達二分法來看,思想無法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在具體的概念下,節目模式包含著多個要素與結構,在實際運用中具體的要素和結構,如舞美設計、拍攝方法、后期剪輯等要素如果具備“作品”的條件,則該“模式”可受著作權法保護。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因此,節目模式要構成作品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能夠被客觀感知,并能夠有形復制;二是節目模式要符合“獨創性”的要求;三是節目模式的一些環節要排出公有領域的認知。網絡自制節目在節目模式上容易抄襲,其侵權成本低,節目失敗的風險小。筆者認為,在節目模式的思想層面可以實行弱保護,以保障其行業利益及市場的發展。在節目模式的表現形式層面可以實行重保護,以防止節目抄襲和同質化節目的泛濫。
3.網絡自制節目侵權認定方法——整體感知+“實質性相似”。節目一經播出,人們則很容易知道其節目的模式。因此,判斷網絡自制節目是否侵權可以采取先整體感知的辦法,從用戶的角度對爭議性節目進行認知。如果兩檔節目具有高度相似性,則應當進行更加細致的認定,即對節目具體表達形式的關鍵元素進行解析,對于其中應當予以版權保護的部分逐一對比,最終綜合評斷出其相似程度,以做出是否侵權的結論。
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與繁榮與政府政策的寬松有著密切聯系,技術的進步和進入門檻的降低促使更多相關從業者進入視頻網站平臺,網絡自制節目的創新與發展需要更多的支持和保護。我們應努力構建政府、行業組織、視頻網站和用戶的多元管理監督路徑。
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依靠法律解決,也并非所有的法律法規都具有前瞻性。截至2017年,197檔網絡自制節目上線,數量種類繁多的網絡自制節目侵權現象時有發生,相對于政府監管的滯后性,視頻網站自審自治要更加敏銳和有效。為了促進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自審自治應納入規制的范圍之中,認真履行平臺的管理與審核的職責。為了保護行業生態環境,視頻網站平臺可以引進更多的法律專業人才,并讓他們全程參與自制節目的制作、備案、審核的過程。若發現節目被自制節目侵權,在自審的過程中應及時地制止或整改,更好地保護節目的版權。
相較于電視節目而言,網絡自制節目的政策環境較為寬松和自由,給予網絡自制節目更大的空間和自主性,使得各類型的自制節目不斷得到發展。首先,網絡自制節目政策的制定應明確保護網絡自制節目的各項權利,注重版權保護的價值。其次,政策的制定應更多地激勵自制節目的創新發展,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版權保護上。對于節目的侵權行為,應該進行嚴格管控和行政處罰,在滿足用戶精神需求的同時,保護好權利人的權益。
行業協會介于政府、視頻網站,節目制作方之間,承擔起網絡自制節目的監督、自律、協調和發展的功能。目前,互聯網視聽行業已經成立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等組織。行業協會通過行業規則實行自律管理。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于2017年6月3日頒布《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對于審核原則、審核要求、審核細則均作出明確規定。對網絡自制節目的侵權行為列出懲罰舉措。以抄襲、剽竊或未經許可翻拍等方式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節目,應予以剪截、刪除后播出;問題嚴重的,整個節目不得播出。由此可見,我國網絡自制節目的行業協會對于行業自治越來越嚴格。
網絡用戶身份多元化,用戶既是網絡自制節目的受眾,又是其節目的監督者。技術的發展使得用戶和視頻網站平臺能夠進行直接有效的互動。作為受眾的監督者,應被鼓勵積極參與節目治理。如今用戶擁有更加自由的話語權,參與治理的網民可以提出意見和評價,對網絡自制節目的侵權行為進行批評指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筆者認為,對電視節目及網絡自制節目的版權保護能夠促進其產業的創新與發展,但過于嚴格的保護和懲罰會造成行業恐慌,對行業的創新和發展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我國網絡文化的發展及其多元化,但它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網絡自制節目提醒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發展而忽略了問題。當前,我國網絡自制節目的侵權現象頻繁,為了打造良好有序的網絡空間,維護行業生態環境,視頻網站要承擔起“把關人”的職責,政府也要以合理的方式進行引導,避免“一刀切”對行業市場發展所帶來的傷害。一個行業的發展出現問題是在所難免的,我們需各個方面不斷修正,以實現其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