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毛毛
子長縣會計局瓦窯堡財務核算中心 陜西延安 717300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關系到我國經濟均衡發展,關系到我國廣大農民生活質量提升的重要支點。目前,著力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共識,發展勢頭良好,處于穩步推進階段。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發展中的不足。農村基層財務制度管理不嚴就是這些問題中比較突出的方面。長期以來,廣大村干部由于法律意識不強,財經觀念淡薄,加之基層財務監督機制不健全,財務管理不規范,財務人員整體能力素養偏低等因素,村級財務管理問題已經成為農民反映最為強烈的基層問題之一。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加以規范,但村級財務管理的亂象并沒有得到根本根治。
我國農村財務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認識與重視不足
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就加強財務管理的文件,規定和制度非常多,具體內容也很明了,但相當的村級干部對農村財務的重視程度不高,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和落實情況并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管,絕大多數村雖然也有相應的會計管理制度,但這些制度往往只停留在紙上,貼在墻上,形式主義居于主導,并沒有切實被落到實處。
2.缺乏科學的激勵機制
農村經濟相較于城市經濟顯得薄弱,會計從業人員的水平素質也較低,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會計的信息化水平低下,財務信息化,公開化很難得到保障。加之村級財務缺乏完善的評價和約束機制,管的好與管的差沒有什么差別,尚未配套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村級會計人員整體從業積極性主動性不強。
3.機構與人員設置不規范
我國會計法明確規定,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需要來設置會計機構。目前,我國村級會計機構與人員的設置相對于規定而言明顯不合理。如今有些村級財務資金流量多,業務量大,應當設置專門的會計機構,但這些村往往都沒有專門的機構建立。有些村雖然有相應的機構,但設置不合理,會計分工不明確,崗位設置不科學。在會計人員任命上,有的村甚至由村支書或村主任兼職,缺乏必要的監管和約束。絕大部分村的會計是從本村村民中聘請,其工資待遇等是從本村收入中支出,這就導致財會人員受到村干部的牽制,無法獨立進行工作。
4.人員素養偏低
村級財會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偏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大多數村級財會人員學歷較低,缺乏專業化的業務知識,只有很少數人能達到中專及大專學歷,大部分村的會計是小學,初中等文化水平。在村級財務管理中,錢賬分管是一條最基本的原則,但一些地方卻是村主任或者村支書大權獨攬,出納會計甚至成了擺設。村級財務有些不到銀行開設賬戶,采用現金收費方式進行結算。
5.招待費用監管不力,揮霍浪費嚴重
村級干部中少數人黨政紀律觀念淡薄,用公款吃喝、考察、請送、發放獎金補貼等現象較為普遍。我們在一些審計數據中可以發現,目前許多村的招待費用等項目支出嚴重超標,有些村人數不多,但各項明目繁多的支出卻很多,有些村為了規避審計,巧立名目,變相報銷。
6.隨意克扣現象還時有發生
自二零零五年以來,中央取消農業稅后,仍有村委會還在收取以前年度的農業稅欠款,或者直接用發放的其他款項抵扣農戶的欠款。有些村主任和村支書膽大妄為,采取各種手段克扣本應發放給農戶的專項資金,甚至有些救災款項,征地拆線費等被克扣下來。
7.財務公開程度低
一些村的財務公開內容過于簡單,有些只給了總賬,并沒有給出具體明細,無分類賬,無說明,財務公開看似公開,實則還是一筆糊涂賬。有的村搞半公開,假公開,將財務公開流于形式。有些村幾年甚至十幾年才公開一次賬目,這樣的財務公開已經失去了監督管理的實際意義。還有,財務公開本應在村民代表或者財務小組審核后方可公布,但有的村是干部說了算。
8.監管不力
過去村級經濟規模不大,對村一級的審計監督一直未提上日程。這幾年雖然重視程度得到加強,但審計力度還是不足,村級審計監管工作仍顯薄弱。往往是出了問題才去審計,就事論事,沒有全面深入分析問題的所在。有些鄉鎮的審計工作停于過場。
以上問題的發生和存在因素較為復雜。筆者認為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1.村干部為民意識不強
很多村干部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沒有將自己放在為人民管錢用錢的角色。少數村干部民主和服務意識淡薄,將民主決策,民主理財,財務公開等拋之腦后,工作的出發點不是從人民利益出發,甚至有些做法與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背道而馳。
2.管理水平低下
我國目前的村級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并沒有跟上村級經濟發展的步伐,遠遠不能適應村級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形勢。隨著村級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村級財會人員及干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任務。但總體而言,村支兩委的管理能力低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和方法落后。
3.財會人員素質不高,監管缺失
村級財會管理是一個政策導向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業務要求較高的工作。目前,財會人員整體素養不高,缺乏管理經驗,業務知識,法律知識都較為欠缺,無法切實履行好村級財務管家的角色,給村級財務規范化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村級財務之所以出現混亂的局面,與我們沒有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監督機制有很大的關系,監管體系的建立應當本著有序科學的原則,并要結合地方實際進行,這是搞好村級財務管理的一個至為關鍵的環節。
在當前的農村建設中,經濟管理是其中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只要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下農村財務管理的改革和發展,才能保障農村發展的穩定和可持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下農村財務管理的改革和發展主要應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升村級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首先我們應當在用人上有所建樹。改革現有的村級財會管理人員聘用制度,招用和培養專業化,業務能力強的從業人員。著力培養財會人員的守法意識和自覺意識。改革和發展適合村級財務人員的薪資體系,按勞報酬。對村級財會人員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的考核與培訓,逐步實現憑證上崗制度。
2.加強法制宣傳,做到依法治村
強化村級財會管理,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在健全法制觀念上下功夫。進一步落實好中共中央關于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建設的要求,提高村干部的廉政意識和奉獻意識。采取各種切實可行的方法步驟,加強對于法律,政策和制度的宣傳力度。
3.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強監管
我們要在提升村級財會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上下功夫。村級財會管理的信息化非常有利于對村級財務收支進行有效的監管,同時也更容易及時發現財會中的各種問題。村級財會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大趨勢,是當下村級財會管理的大方向。信息化數字化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約束和監管。作為監管部門,如何做好村級財會的監管工作,提高其信息化水平需要進行多方調研并緊密結合當地實際。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下農村財務管理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本著以為為本的態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以良好的財務制度和監管舉措為基礎。只有推進農村財務管理制度的規范化建設,才能實現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目標,推動村級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